唐云华/心脏病风险降26% 长者收缩压应<130mmHg

问:我今年70岁,男性,没有“三高”,家族也没有高血压遗传。

理解到我们每天的血压会有波动,例如根据所做的事情、运动、驾驶甚至看电视节目、压力、情绪而波动。即使高兴,血压也会飙升。听说过一句话:血压高并不等于高血压。

当我在普通诊所量血压时,它可以高达150/180mmHg,即所谓“白袍高血压”(白袍效应,white coat effect)。
事实上,在诊所工作环境,量血压之前几乎没遵循标准操作程序,例如量血压之前休息5至10分钟、不说话、允许第二次读取血压值数适当休息等。

因此有些论点需要专家厘清:

Q1:老年人的血压可以允许稍微高一点标准吗?如果是,高多少? 一些专家似乎提供略高的水平。

Q2:我们的血压在活动时会趋高。家里休息时,血压会降至正常水平,例如120/80至140/90mmHg之内,那么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好吗?只要一整天不持续偏高,我理应不被认为是血压高,也不需要服用高血压药?

Q3:如果没有症状(1/3的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没有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例如肾、血脂等问题,我们能算安全吗?

Q4:一旦我们开始服用降血压药,一般来说就是终身服用。那么,什么时候是开始服用降压药的合适时间呢?如何判断?或者为了安全起见,最好服用或面临中风心脏病发作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才服用?

Q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试结果还不错。晚上起床小便,也只有一次。白天呼吸没有困难。高敏肌钙蛋白I(High Sensitive troponin I)测试呈阴性结果。什么情况睡觉时容易血压高?

非常感谢你的指导。


医生解答:

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很重要,控制好了,能预防中风、心脏病、失智、主动脉剥离、肾脏病等。60岁至80岁的时候,血压(收缩压)应该低于130mmHg。

人的血压随着年龄“会”愈来愈高完全正确,但不能推论到年纪愈大血压就该让它愈高,“会变高”和“该让它变高”是完全两回事,举例来说,年纪愈大骨质“会”愈来愈疏松,但不代表我们就“该”让它愈来愈疏松。

许多研究发现,影响中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血压,血压愈高愈容易中风。

60至80岁华人 血压应多少?
2021年8月杪,台大医院王宗道医生与中国合作发表了一个研究,目标在于厘清 “两岸华人60至80岁时,家中血压该控制为多少?”由于是东方人的研究,所以重要性远高过西方人的研究。

研究重点有3个,一是华人与西方人有何不同;二是60岁至80岁的时候,血压高一点或低一点好;三是看家中血压,而非医院量出来的血压数值。这个研究将八千多名高血压患者抽签分成两组,一组把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以上至低于150mmHg,另一组控制在110mmHg以上至低于130mmHg,然后开始比赛。比赛哪一组可以活得比较久,也要比哪一组比较不会中风、哪一组比较不会得心脏病。

这个比赛追踪了3年多,结果低于130mmHg那组大胜!虽然两组寿命没差别,但低于130mmHg那组比低于150mmHg那组减少30%中风、30%急性心脏病,73%急性心脏衰竭,整体来说,降低了26%罹患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15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与国家心脏肺脏血液学会发表了一个共九千多人(28%大于75岁)参加,也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SPRINT研究,发现当把自我测量的血压(收缩压)降到120mmHg时,会比起140mmHg时,降低25%心血管疾病和27%总死亡率;也就是说,不管是东方人或西方人的研究发现,就算有些年纪,血压(收缩压)还是低于130mmHg比较安全。

掌握722口诀
如果在休息状态,血压能维持在90/60至130/80mmHg以内,就很安全,不需用药(少数人收缩压若低于100mmHg会晕,则不宜把血压降得太低)。

一般血压过高(>130/90mmHg)不一定会有症状,惟一旦有症状出现,很可能已经很严重的。

在开始服用降压药之前,建议先在家里连续量测血压7天,口诀为“722”,即连续“7”天量测、“2”即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各量一次,而“2”则是每次左右手都测量,透过“定期量测”清楚掌握血压变化状况。如果7天测量下来,血压都超过130/90mmHg,则要开始用降压药了。

另外,如果身体状况有改变(例如体重大辐下降、严重贫血等),导致血压下降,当然可以适量减降压药或停药。

小心睡眠性高血压
“睡眠性高血压”即在睡眠时或睡醒后血压升高,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睡眠时呼吸浅慢、暂停、心率快慢波动、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致的交感活性增高有关。多见于阻塞性睡眠窒息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的患者和鼾症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

由于睡眠时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阻塞,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交感活性增强。交感活性亢进可造成周围阻力小动脉发生代偿性改变,引起管壁肥厚、管腔狭窄,对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增高,使之出现血压升高,并常因血气改变而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及并发其他心血管疾病。


 

20210801_Dr Thong
唐云华医生(家庭医学科)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问医.唐云华医生(家庭医学科).2023.12.31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