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奕品医生/医者与父母心

面对病人,大多时候我都能很自信果断的给予诊断及治疗。看诊时详细问诊,仔细检查,不难给予正确诊断与治疗。当然有时病人症状较为模糊时,验个血或唾液检测之类的测试,也都能得到结论。一些自知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病症,则转诊到医院。所以基本上在处理病患,我还是相对从容的。

只是当病的是自己的孩子或是亲人时,处理起来却显得些许犹豫不决。前些日子15个月大的小儿子病了,发烧不退持续了超过3天,却也没什么其他特别明显的症状。没有咳嗽、没有伤风、没有呕吐、没有腹泻,就是没有胃口,不吃不喝,整个人终日不太有精神,一直哭闹。孩子还小,自然的也无法告诉我们到底哪里不舒服。

身为医生,我知道这应该是喉咙发炎的症状,只是在检查后也并未发现明显红肿,一时之间也怀疑起自己。各种不同的疾病不自觉地浮现在脑海中,会是骨痛热症吗?会是盲肠发炎吗?还是其他什么严重的怪病呢?

若是一般病人,我必定马上验血检查,需要的话马上让他送院处理。但对于自己的孩子却始终无法下手。是要带去医院吗?可是又想到医院里常看见小宝宝全身插满管子的画面,自己不禁心疼起来。另外又担心是否会患上各种医院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总之就是会自然的不断往更深一层去想。看来知道得太多,了解得太深入似乎也并非什么好事。

我将他带往可信赖的小儿专科诊所接受治疗,由其他人为他验血检测,最终得知结果为病毒感染,三四天后便完全康复。旁人知道后都问,“你自己不是医生吗?还需要带你的孩子去看其他医生?”听起来这逻辑是没错,但医者不能自医的说法也并非全无道理。我完全能体会理性与感性在拔河时的彷徨,个人情感与专业认知相互胶着的不知所措。

仔细想想,这种掺杂着不安、关心、担心、犹豫等等的心情,不就是每一位父母在自己孩子生病时的心情写照吗?扪心自问,对于其他病人,自己是否以同等心情视之待之?若是没有,又如何称得上是医者父母心呢?

 

吴奕品
吴奕品,曾服务于新山苏丹依斯迈医院麻醉部门,现为家庭医生兼飞行医生、圣约翰救伤队新山区指挥官。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 · 文:吴奕品· 2019.08.30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