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养生,吴奕品,学医,实习医生

为何放弃?

前些日子我国卫生部长提到过去3年里,有超过850位实习医生在实习过程中毅然选择放弃,无法成为合格的正式医生。5年的医学系生涯都已安然度过,却无法顺利挨过短短2年的实习。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们放弃呢?

我国所“生产”的新科医生,是否真的已预备好了?我个人认为,在硬技能(hard skill),也就是所谓的学术、知识方面,他们或许还算不错;但在软技能(soft skill)包括沟通技巧、同理能力、抗压能力等方面,仍然相对匮乏。

追根究底,还是需要从制度上来探讨问题的导因。我国填鸭式教育制度,打从幼稚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所“栽培”出的大多数毕业生,都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再加上对阅读缺乏兴趣,遇到“抉择”的问题时都无法很好的处理。今天若是在街上随便询问一个SPM、STPM或是统考毕业生,他们往后想选修哪些科系,或是从事什么职业?他们大多都举棋不定。最后则在“望子成龙症候群”的作祟下,选择了父母的选择。而普遍上长辈都还是认为成绩优异者,非医不学。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无奈,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强逼一个成绩优异却对医学或对“人”毫无热忱者去学医,成果令人堪忧。

而政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处事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制造了其他“并发症”。好多年前任由各大私人院校开办医学系,直到今日全国已有超过30所医科大学。而如今政府却无法提供足够的配额,好让医学毕业生实习。为了“解决问题”,政府推出了“合约制度”聘请实习医生。简直是将“隔靴瘙痒”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实美国的医学制度是一个值得效仿的制度。在美国,必须先花三四年取得一个学士学位后,才有条件申请进入医学系。这4年的时间能让人好好沉淀思绪,让思维更成熟,见识更广阔,最终能让真正有热忱的那一位不计时间多长,在稳健的心智下,坚持完成医学梦。在这种制度下所产生的医生,还会如此轻易言弃吗?

无奈马来西亚人的观念就是要“快”,凡事都认为要赢在起跑点上。事实上,慢慢来,比较快。当然,这个问题的导因是多元性的,无法在有限的版位一一叙述。

学医这条路,还是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再做抉择。

 

吴奕品
吴奕品,曾服务于新山苏丹依斯迈医院麻醉部门,现为家庭医生兼飞行医生、圣约翰救伤队新山区指挥官。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 · 文:吴奕品· 2019.10.25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