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高龄女性高风险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26日讯)与男性相比,60岁以上的女性患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的风险较高,那是因为她们的甲状腺不能制造足够的甲状腺激素。因此,对高龄女性来说,了解和辨认甲减的症状很重要,因为可在有需要时寻求医疗咨询。

我们的全身系统,包括内分泌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变化。然而,当呈蝴蝶形并分布在颈前部下端的甲状腺被忽略时,老年人的健康处境就更为艰难。

“转化你的生命”(Transform Your Life)甲减计划主席诺阿兹米(Nor Azmi)教授指出,由于甲状腺的状况与残疾、认知功能、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及寿命有关,不少老年人对甲状腺疾病产生关注。

0
诺阿兹米(吉隆坡)
甲减计划主席(图:星洲日报)

透过简单验血检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为高龄女性带来很大的困扰。在病发群中,10%为中老年女性,而同年龄层男性仅占2%。不幸的是,甲减症状不明显,其中的疲劳、肌肉疼痛或体重增加常常被误认为是老化现象。更糟的是,更年期女性往往会将甲减的症状与更年期症候群混淆,以致无法及时求医,生活备受折腾。

他提到,甲减不易被诊断,因为它的多数症状并不明确,特别是温和型病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反之它的典型症状如畏寒、体重增加、皮肤干燥、便秘及身心衰退,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老化现象。

“此外,在老年人身上并存的多种慢性病以及药物副作用,都可进一步让患者出现类似症状或掩盖甲减症状。”

他说,在许多病例中,甲减的症状进展缓慢,并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没被发现,因而令诊断变得困难,“单凭临床症状来确认甲减是不可能的,因此透过简单的验血来检测甲减非常重要。”

“治疗甲减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缓解症状和防止病情的进展。早期诊断和治疗为关键,因为甲状腺疾病往往与老年人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

病发率高死亡率低

诺阿兹米披露,甲状腺是人体代谢不可或缺的激素,激素生产中断会造成严重后果。若不及时治疗,甲减可从轻度(无明显临床症状)进展为显性(全盛期)。

“虽然甲状腺癌病发率与诊断率增幅明显,但由此引发的死亡率并没明显增加,因此得出的结论是病发率高但死亡率低。”

他补充,若确诊,此疾病的治疗和费用相对简单和易负担,如甲状腺素药片,这是一种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助舒缓病情,让病患活得更有品质。

会导致各种并发症

诺阿兹米提醒,甲减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会对老年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它不但可导致多种并发症,还会损害老年人的记忆力,徒增他们患上阿兹海默症(老年失智症)的风险。”

他提到,甲减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升高有关,并可能会提高患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它也可能会引起老年人全身肌肉无力,进一步导致肌肉骨骼疾病和活动障碍。

他说,能够识别甲减的症状,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份识别“工作”不能单靠老人自己,孩子们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因为作为照护者,他们可帮助父母在必要时寻求医疗援助。

“缺乏对此疾病的认识不仅危害老年人的健康,而且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对任何人而言,虽然老化是无可避免的自然过程,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做体检可让大家常保健康。因此,从现在开始实践健康生活,一点都不算迟。”

提升民众醒觉意识

“转化你的生命”计划是由马来西亚内分泌科及新陈代谢学会(Malaysian Endocrine & Metabolic Society,MEMS)提倡,默克(Merck)制药厂资助的一项甲状腺减退症醒觉活动。

这活动旨在鼓励公众识别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并鼓励他们接受检查,在必要时接受治疗。这计划提供各种活动如透过医院分发海报和小册子、开设教育网站和推动社交媒体活动。

妇女是甲减重点,因她们患上这疾病的风险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女性的荷尔蒙变化及波动比男性来得多。

留意长者负面情绪

长者的自杀原因以久病不愈、忧郁倾向及家庭成员因素较多,显示长者长期承受身体病痛所苦,对未来感到无望感,又担忧拖累家人的情况下,较不会主动释放负面情绪,身边亲友往往未能及时关注到长者的状况,而造成憾事发生。

忧郁6征兆

1.失眠;
2.食欲不佳;
3.情绪低落;
4.对原有兴趣事务失去活力;
5.对未来产生无望感;
6.常提轻生念头。

尤其长者对于忧郁情绪较少主动表达,常以身体不适的抱怨为主要表现,这些都使得长者的情绪及自杀问题被轻忽。
 

关怀长者5攻心计

有多久没关心家中长辈了呢?呼吁大家一起成为幸福捕手,只要五个步骤“看、听、转、牵、走”,看:观察自杀危险性;听:做个关怀的倾听者;转:念头转个弯,人生大不同;牵:牵出幸福捕手安全网;走:快乐向前走。关心自己及周遭亲友的情绪困扰,若发现自己或亲朋好友有忧郁倾向或自杀企图,应尽速到相关精神医疗机构就医,评估身心健康状态,适时舒压。


*所有文章及广告内容所提及的产品、服务或是个案只供参考,并不代表本报立场,任何疑问请向有关部门询问或请教医生。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报道:陈孝全‧2017.02.26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