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代糖致癌? 适量合理反助糖友控病情

医句话:

早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及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发布针对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aspartame)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随后这份报告也在社交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引起多方关注。阿斯巴甜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人工甜味剂,主要是让使用者感觉到甜味,并以此取代真正的糖,所以也称为代糖,目前它已被列为2B级致癌物,因此普罗大众更需要了解何谓代糖,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等。


目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依据患癌几率的高低将致癌因素分为5个等级,也就是1级是对人类有确认的致癌性,2A级则是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2B级是有可能对人类致癌。3级是尚不能确定是否对人体致癌,以及4级对人体基本无致癌作用。

目前已知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第一级的致癌物有126类,当中包括随酒精饮料摄入的乙醛、酒精饮料、酒精饮料中的乙醇、烟草、槟榔果、中式咸鱼、X射线以及伽玛射线等。

2A级和2B级的界定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区别。2A级致癌物是指对人类很可能具有致癌风险,尽管对人类的致癌性证据有限,但对实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充分。而2B级致癌物则表示对人类可能具有致癌风险,对人类的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也不充分。

列2B有可能对人体致癌

根据这份评估报告,基于有限的人类癌症(肝癌)和实验动物的证据,阿斯巴甜被列为2B级致癌物,这意味着阿斯巴甜有可能对人类具有致癌的潜在风险。

那含有阿斯巴甜和其他代糖的食品或饮料可否安全食用呢?虽然阿斯巴甜被列为2B级致癌物质,但是那不代表完全不能摄取此类的甜味剂。

报导中,联合专家委员会指出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意味着只要不超过每日允许摄取量,阿斯巴甜对人体还是相对安全的。

正常人难吃超标

假设一位成年人体重为70公斤,在没有摄取其他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的同时,需要每日摄取9至14罐含有阿斯巴甜的碳酸饮料,也就是一罐含有200至300毫克(mg)阿斯巴甜,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因此正常人每天不会接触那么多的阿斯巴甜,所以说,实际摄取量远低于每日允许摄取量,民众不需要过度恐慌。

尽管代糖可以代替糖,减少卡路里和血糖的影响,但一些研究显示,它并不能有效帮助管理体重。这是因为体重管理主要取决于每日整体热量摄入,仅通过将含糖饮料替换为代糖饮料的方式是有限的。

因此适量使用代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我们也需要改善对甜味的追求以及整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才是找回健康的主要方案,均衡多样化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作息是缺一不可的。

 

_
林乐祥(饮食治疗师)

 

天然代糖vs人工代糖

代糖的种类繁多,但不管是天然还是人工,都可被称为零卡路里,这是因为它们的甜度非常高,用量非常少,卡路里低到可不计。食品包装上写“sugar-free”或“no sugar added”的通常表示其中甜味剂用的是代糖。

代糖的来源有3种,包括天然来源人工再制,这是属于营养性甜味剂(有热量)。糖醇类属于天然来源,但通过人工加工获得的代糖,包括木糖醇(xylitol)、赤藻糖醇(erythritol)、山梨糖醇(sorbitol)及麦芽糖醇(maltitol)等。

至于天然植物则是属于非营养性甜味剂(无热量),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代糖,例如从甜菊叶中提取的甜菊糖苷(stevia),或从罗汉果实中分离出来的罗汉果皂苷(monk fruit extract)。最后就是人工合成的属于非营养性甜味剂(无热量),也就是科学家通过人工合成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代糖,如阿斯巴甜(aspartame)、醋磺内酯钾(ACE-K)、糖精(saccharin)、纽甜(neotame)、蔗糖素(sucralose)及甜精(cyclamate)。

糖醇可预防蛀牙

糖醇类(sugar alcohols),糖醇是无色结晶固体,具有甜味,甜度只有蔗糖的50%至90%左右,唯独木糖醇的甜度与蔗糖相近。每克糖醇会提供大约2大卡的热量,是蔗糖热量的一半。广泛添加在许多食品中,如饮料、甜品、口香糖等,甚至牙膏、漱口水中也含有这些物质。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许多运动饮料和健身保健品中都有它的存在。

糖醇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优点在于不会引起血糖飙升,适合糖尿病患者和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食用。须注意的是,糖醇并不完全能被吸收并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因此在食用含有糖醇的产品时,建议适量摄入。此外它难以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所以有助于维持口腔内的酸硷平衡和预防蛀牙,尤其是木糖醇最有效。

 

_
陈依婷(饮食治疗师)

 


PKU患者禁用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由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和天门冬醯胺(aspartic acid)这两种胺基酸所组成。能与口腔中的甜味受体结合,引发人体的甜味感受。它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常见于无糖碳酸饮料、果汁、酸奶、冷冻甜点、口香糖和果冻。

它不耐高温,不适用于需要长时间高温烹调的产品,因为高温容易使其失去甜味,因此不常添加于烘焙食品中。此外,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由于无法代谢苯丙胺酸,不可食用含阿斯巴甜的产品,商家须按照规定在包装上注明苯丙酮尿症患者禁用的提示。

70年代糖精曾被禁

甜菊糖是天然甜味剂,主要来自甜菊叶,甜度非常高,约是蔗糖的200至300倍,用量非常少。甜菊糖可用于烘焙和烹调,味道带有少许苦涩的后味(after taste)。至于醋磺内酯钾(Acesulfame-K)的甜度约为蔗糖200倍,使用少量即可达到相同的甜味效果。对热稳定,适合用来烘培和烹饪。常见于各种加工食品和饮料中,包括烘焙食品、糖果、冷冻甜点和碳酸饮料。

糖精在1879年被发现,是最早被发现的人工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300至400倍,但带有苦与金属的后味。

食用后不产生热量,不会造成龋齿及血糖上升。因为不会被人体代谢,约90%的糖精在摄取后24小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由于这些特性,糖精被广泛用于减肥饮料和其他低热量食品中,例如瓜子、蜜饯、碳酸饮料以及特殊营养食品。

糖精摄入是否会引发癌症一直存在争议。1977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曾禁止糖精的使用;1991年取消禁令后,要求在糖精产品包装上印出健康警告;2000年后,糖精产品不再需要健康警告;2001年,FDA宣布糖精对人体是安全的,可作以为食品添加剂。

纽甜等于8000倍蔗糖

纽甜(neotame)的甜度为蔗糖的8000倍。由于较稳定,所以常见在加热食品中。常见于口香糖、碳酸饮料、酸奶、甜点等食物中;蔗糖素(sucralose)以蔗糖为原料,甜度可达蔗糖的400至700倍。它的甜味吃起来令人愉悦,对冷热及酸硷的耐受性也很好,可用于各类食品和饮料中。

最后一种是甜精(cyclamate),它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至60倍,性质稳定不受温度影响可用于烘焙,并且极易溶于水,使用范围包括蜜饯、碳酸饮料、梅粉、特殊营养食品、液态膳食补充品等。

 

_
张森宇(饮食治疗师)

 


代糖非十恶不赦

代糖在食品科学与工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代糖的宗旨是让人们在不太影响口感,甜味的情况下减少糖和卡路里的摄取。

代糖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特别是那些含糖量很高的汽水(碳酸饮料)、零食、口香糖、糖果、饼干、糖浆、果酱、能量棒(energy bar)及烘焙食品等,所以让我们从食品科学的角度来探讨代糖的几个层面。

首先甜味感知是代糖研究的重要方向。食品科学家致力于开发代糖来模拟蔗糖的甜味。通过研究甜味受体的工作原理和大脑对甜味的感知方式,努力调整代糖的结构和甜味强度,使其尽可能接近蔗糖的味道,同时减少卡路里的摄取。

其次,一些代糖还可以具备抗菌、保湿、增稠等功能。食品科学家充分利用代糖的特性改善食品的质地,所以代糖并非十恶不赦的“坏蛋”。

营食2问:耐高温 食品加工可用

问1:请问代糖是否耐高温呢?
答:
是的,耐高温也是部分代糖的重要特点,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耐高温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食品科学家通过研究代糖在高温下的稳定性,确保在烘烤、煮沸和烹调等过程中代糖不会分解或失去甜味。

此外,食品科学家也关注代糖对糖代谢和血糖水平的影响。他们深入研究代糖的血糖响应和胰岛素反应,有助于确保代糖对糖尿病患和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的安全性。

问2:食品科学家对代糖怎么看?
答:
食品科学家意识到代糖的使用需要慎重,他们通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和监管机构的指导,确保在适量使用代糖的前提下保证其安全性。

简而言之,代糖在食品科学与食品工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代糖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伴随着新的科学研究报告的出现,将不断更新对代糖的了解与认知。

 

_
王楸嬿(食品科技师)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文:张森宇、林乐祥、陈依婷、王楸嬿.2023.08.1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