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备系列】属自体免疫病严重肠穿孔 克隆氏症患者 避辛辣烟酒安心过节
医句话:
克隆氏症是无法预防的,不过克隆氏症可以通过饮食减少症状,在农历新年期间更是如此。炎症性肠病患者应避免摄取辛辣食物,以防口腔溃疡问题,更不可吸烟与饮用刺激性饮料,如酒精,以维护肠道健康。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是指消化道内部出现慢性炎症现象,这疾病分为两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从食道到肛门皆可波及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只是影响肠道;克隆氏症影响范围更大,从食道、胃部直到肠道,再到肛门部位都可能波及。
溃疡性结肠炎会导致病患肠道长期发炎,产生溃疡,但溃疡程度不会比克隆氏症严重,只因后者一旦有恶化现象,可能会有穿透肠壁的可能。
最近,马来西亚肝肠胃科学会(Malaysian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公布了最新有关马来西亚IBD的盛行率的数据。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每10万人中,印裔有24.91人患上炎症性肠病,也是在国人里最高,华裔为6.9人,巫裔则是7人。在大马,每10万人中有2.17人患上克隆氏症,6.67人患有溃疡性结肠炎。
这显示,克隆氏症的病发率在马来西亚稍低,溃疡性结肠炎比克隆氏症较为普遍。在性别方面,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
饮食西化 “洋人病”不再罕见
克隆氏症的好发年龄为15岁至30岁,虽然大部分好发群组为青年,有些小孩甚至会患上,但仍有一小部分的群组为长者。
肠道疾病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但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却成为一种新兴疾病,马来西亚已不再罕见,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的饮食逐渐西化,并且增加了进食加工食品的频率,所以IBD病例不断攀升。以澳洲为例,澳洲是世界上炎症性肠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病例是马来西亚的141倍,一般国内医生都会将克隆氏症视为‘洋人疾病’。
误为外来物 错攻肠道
克隆氏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这意味着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误认为肠道细胞是外来物,从而攻击消化道内壁,导致炎症。尽管克隆氏症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会因人而异,但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急性阶段: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发烧、体重减轻等症状。发炎可能会导致肠道组织的损伤和溃疡形成。
◎慢性活动期:在这个阶段,发炎可能会持续存在,但症状可能会减轻。患者可能会经历间歇性的发作和缓解。
◎慢性复发期:有些患者可能会经历反复发作和缓解,这可能会导致肠道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和并发症的发展。
反复腹泻腹痛出血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有腹泻、腹痛、出血、关节炎、口腔溃疡、肛门问题,如瘘管(fistula)、便血及肠穿孔(perforation)。最严重的是肠穿孔,导致肠内物质泄漏到腹腔。瘘管连接肠和尿袋、子宫或其他器官。
如之前提及,克隆氏症影响范围甚大,牵连的范围包括:
●眼睛:巩膜外层发炎、葡萄膜发炎。
●口腔:口腔炎、口腔溃疡。
●肝脏:脂肪变性
●胆道:胆结石、硬化性胆管炎。
●关节:脊椎炎、骶髂关节炎、周边关节炎(peripheral arthritis)。
●肾脏:肾结石、肾积水、瘘管、泌尿道感染。
●皮肤:结节性红斑、脓皮病、坏疽。
错失治疗可致命
克隆氏症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其中一个病因是基因遗传,另一因素是环境诱因,如细菌或病毒感染,这可导致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另外,抽烟会加重克隆氏症病情,但并非致病因素。
克隆氏症患者只要接受治疗是不会影响寿命的,但一旦有肠穿孔的症状,却没有及时接受治疗是可致命的。
大肠镜加活检最准确
诊断克隆氏症有4种,分别是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大肠镜加活检及胶囊内窥镜检查。血液检查及粪便检查只能知道患者的肠道有否发炎,无法诊断克隆氏症,而大肠镜加活检是诊断克隆氏症最准确的方法,但克隆氏症影响的是整个肠道,而大肠镜只能看到肠道后半段,若发炎的部位是小肠则需要使用胶囊内窥镜检查。
患者需吞下装有微小摄像头的胶囊,摄像头会拍摄胃部及小肠的状况,查看有否发炎或溃疡,这检查方法称为胶囊内窥镜检查。一般上,在使用大肠镜加活检后诊断克隆氏症,就不需要胶囊内窥镜检查。
粪便钙卫蛋白 检肠炎测疗效
至于粪便检查较为新型,其中一个生物标记—粪便钙卫蛋白(stool calprotectin)被用来检测肠道发炎,医生通常利用它评估发炎程度并监测治疗效果。尽管如此,这种生物标记在粪便检查中并不常见。
医生在开药给病患后会做血液检查,以查看患者的炎症有多严重,以患者的炎症指数作为治疗有否疗效,毕竟也不可能要患者每次做肠镜以监测疗效。
无法根治 须终身治疗
克隆氏症不像胃痛如此简单,后者诊断后服药就可痊愈,而克隆氏症的表现为反复感染、自体免疫疾病等症状,例如今天克隆氏症病患康复了,但不代表他就好了,难保有一天会有严重的病况。
克隆氏症的治疗更为复杂,而且无法根治,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能控制患者的症状,所以须终身接受治疗。若克隆氏症患者的症状恶化,导致瘘管或肠穿孔,就需要手术治疗。
生物制剂以毒攻毒
药物治疗包括类固醇、口服消炎药、灌肠剂或栓剂、口服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azathioprine)或甲胺蝶呤(methotrexate)。对于口服免疫抑制剂无效的严重患者,则需要尝试生物制剂药物(biologics)。
生物制剂药物是种单株抗体,此药物是采取以毒攻毒的原理,使用一种蛋白质攻击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这药物较为昂贵,约4万至6万令吉,而且较多副作用,只因在‘双毒’大战之下会使到人体免疫系统低下,导致人体极为虚弱,容易细菌感染而患上肺痨,更会提高患上淋巴癌的风险。
克隆氏症患者罹患肠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的6倍,克隆氏症患者在发病22年后罹患肠癌的累积风险率为8%;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发病20年后罹患肠癌的累积风险率为7%。
长期肠炎提高罹癌风险
肠道长期发炎会使到肠道里细胞病变,提高癌变的可能,所以,若患者患有IBD达10年以上,每2至5年都需要做肠镜检查以追踪病况,不过胥视患者炎症严重程度。
克隆氏症是无法预防的,也无法透过饮食达到预防效果,只不过克隆氏症可以通过饮食减少症状,节庆期间更是如此,克隆氏症避免摄取辛辣食物,以防有口腔溃疡问题,更不可吸烟与饮用刺激性饮料,如酒精。”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