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

黄丽玉/糯米的迷思

糯米,因其黏性高、口感软糯,广泛用于亚洲各国的传统美食中。然而,关于糯米的饮食禁忌,存在着不少迷思和误解。

迷思一:手术后不可吃糯米
许多老年人认为,糯米具有“毒性”,术后不宜食用。这种观念来源于对糯米消化性质的误解。糯米确实比普通大米难消化,原因在于其富含支链淀粉,这成分使糯米煮熟后黏性更高,对胃肠道有一定的负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糯米有毒。

从营养学角度看,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少量蛋白质和微量维生素。对于术后患者来说,关键是均衡饮食和适量摄入。糯米本身并不会对术后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只要合理食用并配合其他易消化的食物,是完全可纳入术后饮食计划中的。

迷思二:关节疼痛不可吃糯米
另一个误解是关节疼痛患者应避免食用糯米。许多人认为糯米会加重体内湿气,从而导致关节疼痛加剧,这种说法在科学上是没有确凿的依据。

关节疼痛与炎症、风湿病或骨关节疾病有关,而这些病因与饮食中的食物并无直接关系;糯米的成分并不会加重关节炎症或疼痛。相反,保持健康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锻炼,才是预防和缓解关节疼痛的关键。

慢性疾病

高血糖或致脚抽筋 脱水干燥致瘙痒

医识力线上工作坊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不只降糖这么简单——这样用药 护心肾也减重
日期:2024年11月30日(周六)
主讲人:内分泌内科顾问丘宏礼医生
主持:饮食治疗师林乐祥


1)我有糖尿病十多年,吃着各种药物,目前肾丝球过滤率(eGFR)为47%,请问该如何从饮食及运动方面下手以防止eGFR继续下滑?
答:eGFR是检测肾脏功能的指标,eGFR愈低代表肾功能愈差。肾脏功能减退有许多因素,包括血糖或血压控制得不好,以及其它肾脏问题,如肾结石等。通过调节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双管齐下,能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改善心血管系统,从而减轻肾脏压力,达到延缓肾功能下滑的目标。

饮食营养

黄丽玉/少吃多餐,会胖吗?

当谈到健康饮食时,“少吃多餐,会胖吗?” 这个观点引发了一些迷思,让大家不知如何辨别其真相。

事实上,科学研究并没有明确证明少吃多餐会导致体重增加。相反的,分布在一天多个小餐有助于控制食欲,防止过度进食,维持血糖水平稳定,降低在大餐之间的饥饿感。主要关键在于确保这些小餐富含均衡的营养,而不是简单地食用高糖、高盐或高脂肪的零食。

一部分人认为少吃多餐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这是不正确的。体重增加取决于个体情况和实施方式,例如食物摄入的总热量、食物种类、每餐的热量、营养素分布、个体的代谢率和运动水平等,而不是与少吃多餐直接相关。

尽管对某些人而言,少吃多餐可能是所谓健康的饮食方式,但事实是它并不适合每个人。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身体需求和生活方式来确定最适合的饮食模式。有些人可能喜欢三餐制,而另一些人可能更适合小而频繁的餐次。关键在于倾听身体的需求,遵循饥饿和饱腹信号,并确保食物选择健康且均衡。

适合采用少吃多餐饮食方式的人群包括容易出现胃部不适、胃酸倒流等肠胃问题的个体。对于他们来说,少吃多餐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分散食物摄入,促进更顺畅的消化。

问医

侯锦泉 / 严谨管控血糖水平 糖友也能植牙

问:我是一名糖尿病患,有蛀牙的问题,想去看牙科,但是有一些担扰。

Q1: 请问糖尿病会影响像补牙或拔牙这样的牙科治疗吗?
Q2: 如果拔牙后想植牙,糖尿病会影响植牙的成功率吗?
Q3: 在治疗前后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医生解答:

糖尿病可能会略微增加牙科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如愈合缓慢或感染风险增加。然而,通过良好的管理并与牙医进行沟通,这些风险可以被最小化。

是的,糖尿病可能会影响植牙的成功率,因为它可能会延缓愈合过程并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然而,通过仔细监测和管理血糖水平,植牙的成功率就会大幅度的提升。

在进行牙科治疗之前,确保你的牙医知道你的糖尿病状况和正在服用的任何药物,并且在预约之前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在牙科治疗后,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遵循牙医提供的指示。

眼科专题

糖友饭后血糖>10 小心青光眼白内障叩门

医识力现场讲座: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看不清 眼干涩 ——小心白内障青光眼
日期:2024年5月18日(周六)
主讲人:眼科顾问林震斌医生及林永丰医生
主持:饮食治疗师崔嘉颖


1)我是糖尿病患,眼睛已经开始糖化,要如何保护而不会恶化?
答:
糖尿病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进而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包括肝脏、心脏、血管、大脑、皮肤和眼睛等。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它对微血管的影响,因此最重要的是通过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血糖检测,最好是在进食后血糖水平仍低于10.0mmol/L。如果超过这个数值,会增加患青光眼或白内障的风险。除了白内障和青光眼,糖尿病还会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损害眼睛后部的视网膜,严重时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因此,每当有人进行眼科检查时,医生都会询问是否患有糖尿病。此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户外活动时佩戴墨镜以保护眼睛。

问药

林建斌/逆转糖尿病前期 并非戒糖就行

问:何谓糖尿病前期?有什么症状或者前兆吗?是不是戒糖就可以恢复正常呢?

答:糖尿病前期(prediabetic)是一种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以下是糖尿病前期的定义标准:

1. 空腹血糖值:空腹时血糖值介于5.6至6.9mmol/L之间。
2. 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测(OGTT):在饮用含75克葡萄糖的饮料两小时后,血糖值介于7.8至11.0mmol/L之间。
3. 糖化血色素(HbA1c):HbA1c介于5.6%至6.2%之间。
很多时候,许多人已经进入糖尿病前期,但他们的症状通常都不明显,甚至可能不知道血糖水平已经偏高。也有些人可能会经历口渴、疲劳、频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仅仅戒糖或许可以帮助控制病情,但它并不足以将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糖尿病前期的管理通常需要一个全面的方法,包括改善饮食、增加身体活动、减重及监控血糖,在一些特别情况下,医生甚至会提早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对于任何健康状况的详细诊断和治疗建议,应该咨询专业医疗人员。如果你担心自己可能是糖尿病前期,最好与医生讨论并进行相应的血糖测试。

饮食营养

定期体检 掌握数据 不让非传染性疾病得逞

医句话:

在预防保健中,健康筛检至关重要。它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疾病,以便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善健康状况。然而,尽管健康筛查很重要,根据2019年国家健康及病发率调查,只有49%的大马成年人接受过健康筛查,这一数据尤其令人担忧。

_


“在马来西亚,每12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胆固醇等其中1种非传染性疾病主要风险因素。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势在必行。庆幸的是,通过健康筛查,它可以帮助你识别患上这些非传染性疾病的潜在风险。一旦你掌握了这些健康风险数据,无论是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还是胆固醇水平,你可以区分积极保持健康和被动治疗之间的差异。

饮食营养

狼吞虎咽 血糖波动大 想要稳糖 糖友请细嚼慢咽

医识力线上讲座:你问我们答
现场问题摘录

Q1:每一天最多可以摄取多少糖?
答:
根据马来西亚饮食指南,成年人每天的总糖摄取量应限制在每日能量消耗的10%以下。以2000大卡来计算的话每天不能超过10茶匙糖。这不代表你能在自己的咖啡或茶里加入10茶匙的糖,因为除了天然形态的糖(存在于食物中的果糖,乳糖等),还有隐藏在加工食品里的添加糖,如辣椒酱、巧克力麦芽饮料、酱油、番茄汁、即溶麦片、面包及早餐谷粮等,以及我们在饮食中常使用的白糖、黄糖、蜜糖、玉米糖浆、椰糖及黑糖等。

想要降低糖的摄取量,就要养成新习惯,时刻检测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表和糖分,限制摄取高糖食品和含糖饮料,在烘培或烹饪时,减少食谱中使用的糖量。

饮食营养

零糖零卡非無糖 代糖適量就好

问:不吃主食就能改善糖尿病?

陈依婷:白米饭、面条和面包是亚洲人最常见的主食,也是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在消化过程中,它会被分解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原本扮演重要角色的主食,时常被视为万恶之源让人避之为吉。

如果患者以完全不吃主食的方法来控制血糖是可以起到效果的,但是这只能短暂的维持并不能长久。长时间不吃主食并不能完全解决血糖飙高的问题。主食提供了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包括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不吃主食可能会导致身体缺乏这些重要的营养素,抵抗力下降,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糖尿病饮食管理中,患者应尝试通过选择健康的主食和合理的饮食搭配来延缓餐后血糖升高的问题。

高蛋白饮食 肝肾负担重

此外,由于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患者可能会提高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摄取来取代缺少的热量,如此长期摄取会造成另一个健康的风险,比如心血管疾病与癌症的风险,高蛋白饮食也会增加肝与肾的负担。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