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遇见医生

打鼻鼾,很普通吧?

这已是第三次的复诊了,如意料之中,他还是和以往一样“大摇大摆”的走进我的诊室。
小民的妈妈如犯错的小孩一般,一见到我立即辩护说:“我已经尽量控制他的食量了,但不知怎么他的体重就是下不来。

小民今年才6岁,但是站在他妈妈身边的时候,他就像一个小巨人。圆润的脸加上胖乎乎一节节的手臂,他就像是米其林轮胎宝宝似的。护士递来他的身高体重报告,我说:“小民,你的体重就要超越叔叔了。”妈妈无奈的苦笑。

一年前,小儿专科的同事介绍小民给我的时候,主要是他的睡眠受影响和严重的打鼾。小民不止打鼾,妈妈还不时留意到他睡眠时停止呼吸的现象。

这停止呼吸的情况维持10秒左右,严重时长达20秒。

生病遇见医生

脉络丛乳头状瘤 致脑室水阻塞 脑压升高

大卫,45岁的前酒店经理,个性拘谨内向,罹患脉络丛乳头状瘤后更显得郁郁寡欢。

大卫看起来已经有一段日子没有睡好觉了。他眼圈深黑,神色憔悴,哑着嗓子告诉我说,因为健康每下愈况,两个星期前他终于丟了工作。说罢,脸色仿彿更暗沉了。

◎频密头痛,看不清楚又尿失禁

频密的头痛,让他的工作不断出差错,再加上经常看不清楚左边迎面而来的人和车辆,好几次差点发生交通意外,所以他也不敢再开车。更令他难堪的是,有一两次他在公开场合上尿失禁,场面尴尬得令他感觉快要窒息。

早在10年前,大卫就知道自己的脑室里有一颗小肿瘤(Intraventricular brain tumour),当时他因为频频头痛、呕吐和晕眩,到医院做了脑部扫描后得知长了肿瘤。因为肿瘤不大,所以医生不予理会。直到近一年来,病情再告恶化,最后丟失了工作。

生病遇见医生

抗生素 对的时候使用才有益处

“医生,你一定要给我抗生素,我的病一定要吃抗生素才会好的!”

“医生,千万不要给我抗生素,我知道抗生素是害人的毒药!”

“医生,我每次生病时都会把以前剩下的抗生素拿来吃,吃一两次病就会好了!”

“医生,我吃了一次抗生素,为什么病还没好?”


这几句话是我在看诊时常听病人提起的一些谬论。病人一般对于抗生素抱持两种极端的错误观念。第一,抗生素治百病。第二,抗生素害死人。

抗生素是一种由微生物所产生的物质,在经过化学处理后所制成的药物。这种物质具有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能力。简单来说,抗生素是一种可以医治或预防因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的药物。

抗生素於1928年被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费莱明(Alexander Fleming)发现。他当时在做实验时忘了将自己培养的细菌盖好。几天后赫然发现一种叫青霉菌的微生物在表面生长,并分泌出称为青霉素(Penicillin)的物质,能杀死他所培养的细菌并阻止细菌继续散播。青霉素过后被广泛使用于治疗脑膜炎、肺炎、梅毒等感染。

生病遇见医生

吴奕品/骨痛热症 普遍又棘手

之前曾出席骨痛热症死亡病例检讨会(Mortality Review)。这是例常程序,凡发生骨痛热症死亡案例后,所有曾为死者看诊过的负责医生,从普通家庭诊所的医生,直到医院各个部门的医生,都将被召出席会议。所涉及的每一位医生,会轮流简报,并接质问及审查。那一次的会议,讨论了多起死亡案例。

我记得有位病人来我诊所看诊。他投诉发烧了两天,连同头晕及身体剧烈痠痛,此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当时为他抽血化验,验血报告显示白血球提高,血浓度和血小板指数都属于正常范围内。由于无法找出发烧原因,我只为他进行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开了一些退烧药,要他充分休息并补充足够水分,然后要他在隔天前来多验一次血。

隔天,当病人回来复诊时,仍持续高烧不退,而且开始出现了严重呕吐症状(一天内吐了超过3次)。我见状马上再次为他验血。这一次的血液报告显示白血球下降,血浓度上升,而血小板也大幅度下降值少于30。从各种症状及血液分析来看,病人确定为骨痛热症,而且已出现了警示症状(Warning Signs),必须即刻送院医治。

从确诊骨痛热症后,直到送院医治没有任何耽搁。病人却在几天后因著骨痛溢血热症引发多重器官衰竭而病逝。前后不过一星期。可见一只小小的黑斑蚊体内的病毒,对人类的杀伤力有多大?

生病遇见医生

左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 90%在大脑 须开刀切除

丘先生,来自亚庇的61岁生意人,因左边额叶长了一颗大囊性脑肿瘤而影响了生活起居。

 

近3个月来,丘先生的情况越来越叫太太担心,“他说话吞吞吐吐,咬字也不清,常常答非所问,最后连孩子们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了,也不知道日期和地名。”丘太太红著眼睛,强忍著泪水说道。

再问下去,她说先生的右边身体好像有中风的迹象,无法握笔,无法在支票簿上籤名。
她带先生到亚庇医院求诊,医生检查后告知没有中风,血管也正常无阻塞,不过却在左边额叶发现大囊性脑肿瘤(left frontal lobe large cystic brain tumour),进而导致周遭脑水肿,压迫说话的功能,以及造成右侧肢体动作迟缓。

做了电脑断层扫瞄后,我发现这颗肿瘤有钙化的现象。在脑肿瘤科里,钙化的肿瘤意味着其源头来自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

我向丘先生和丘太太详述病情后,建议用电脑导航进行脑肿瘤切除手术,同时把周围囊性病变的水排掉。

生病遇见医生

尾椎疼痛 好发于女性 注射类固醇舒缓疼痛

明师傅,37岁的中餐厨师,工作时不慎跌伤,饱受尾椎疼痛困扰。

 

明师傅是五星级酒店的中餐大厨,工作认真,厨艺了得,不时有机会到外国和海外厨师交流切磋。去年11月,他不慎在厨房滑了一跤,跌坐在地上,不偏不倚伤了尾椎,之后无时无刻不受尾椎疼痛(coccydynia)所苦。


他苦着脸说,从早到晚,几乎每一个动作都会牵动患处──走路会痛,久坐会痛,从椅子站起来的那一刻更是痛彻心扉。他看了几个医生,吃过止痛药,打过止药针,做了物理治疗,但都无效。医生建议他坐甜甜圈坐垫,一开始有点作用,一段日子后还是无效。


过去每次出国做厨艺交流都兴致高昂,现在却视如畏途,因为在飞机上的几个小时他都坐立难安,度日如年。


今年5月,明师傅走进我的诊所,做了体检、核磁共振扫描和电脑断层扫描后,我确定尾椎没有裂痕,并非骨髓炎(osteomyelitis),只是周遭组织红肿,造成疼痛。

生病遇见医生

999!救救救!

我工作时,常会接到病人家属拨电,要求上门看诊。但基於各种考量因素,包括了个人安全,距离,病情的严重性等等,我会斟酌选择是否提供服务。有时候,家属甚至开着车子来到诊所,要把我载到他们家里去,为行动不便或病情严重的病患提供医疗援助。


好多时候,当我抵达现场后,都会发现病患情况过於严重,已超出了上门看诊所能应付的范围。其实当下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拨打紧急求救电话,要求派遣救护车第一时间将病患送院救治。但每当问及家属为何不直接召救护车给予援助时,他们所给予的回应是:“我不知道怎么召救护车……”


同样的,当我开着车子在路上行驶时,若是发现交通意外,且造成人命伤亡,我都会很自然地下车给予急救。很多时候,围观的人很多,拿手机拍照的人也很多。但问及是否通知交警及联络救护车时,所得到的回应也都是:“我不知道该拨打什么号码……”,“我不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警察局是什么号码啊?”诸如此类的疑惑。


以往,大家或许需要牢记各个单位不同的联络号码。有时在情急之下,会面对着拨打错误号码的困扰,继而错失及延误了就医最佳良机。但大家或许不知道,马来西亚自2007年起,已逐步开始统一所有紧急求救电话号码,至今已10年。所有单位,无论是警察,消防局,救护车,及民防部队的紧急求救号码皆已统一为999。

生病遇见医生

【特约专栏】悟医良品 · 吴奕品 “医疗旅游”服务 真期待与假希望

上个月接到了一项任务,要到某大国的某家肿瘤医院将病危的末期癌症病患接回国。病人罹患末期乳癌,4年前在本地开始接受治疗,病情未见多大进展。数个月前,机缘巧合下联系上了该医院在本地的中介,辗转去到了该医院,满怀希望的接受“医疗旅游”服务。

无奈,末期癌症的不可逆始终将希望的微光给扑灭。接受了近50天的疗程,病情不但没有任何起色,反而每况愈下,陷入了心肺衰竭,更经历了心肺复甦术与插管的苦痛。最终保全了心跳,但情况仍旧危急。眼见病人嘴里的喉管,身上衔接的各种输液管,及合不上的双眼,实在于心不忍,却也顺利地将她接回自己的家园。

完成任务后的约半小时,我们接到另一叫人痛心的消息。同样是末期癌症病患,以“医疗旅游”的名号来到同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却落得病情垂危无药可救的光景,院方也宣布无能为力。当初听信中介满口承诺,丈夫倾尽全副身家也要将妻子送出国接受治疗。如今病情急转直下,家中仍有四小,当中还有一双未满一岁的双胞胎,等待着妈妈回家见上最后一面。为今之计,唯有琢磨着如何将她送回国,但昂贵的医疗后送费用,非一般人所能承担,病人最终客死异乡,叫人万般心酸。

生病遇见医生

【特约专栏】吴奕品.医生悲歌

“请问你之前有什么疾病吗?”

“没有,我一直都很健康的。”

“那请问你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吗?”

“这三高肯定都有啦!还有吃药的。”

(三高不就是疾病吗?怎么还说自己很健康呢?)“请问你吃的是哪些药物啊?”

“我吃的是圆形黄色的,另外一个是500的,还有一种是晚上吃的。”

(医生无法透过药物的颜色、形状、服用时间甚至是号码断定药物种类,只能够大概推测。)“好的,那请问你有对什么药物或食物敏感吗?”

“有的有的,我吃一些比较强的药物时会肠胃不适,有时会打瞌睡。”

(肠胃不适及打瞌睡一般上是副作用,不算敏感)病人领了药回家后,突然又拨电话到诊所。

“医生,忘了告诉你我有蚕豆症,这些药能吃吗?”

(在询问疾病史及敏感史时怎么忘了说呢?若是开错药可是非同小可啊!)

医生与病人之间既有趣又令人哭笑不得的对话持续下去。这是医生在看诊时常会面对的问题。一般医生在看诊时除了诊断当下疾病外,也都会想更了解病人病史以及敏感史等重要资讯。这些资讯其实能够左右当下疾病诊断的正确性与治疗方针的选择。

生病遇见医生

【特约专栏】吴奕品.病人悲歌

曾有位病人看了4~5名医生后,辗转来到我的诊所。他投诉自己咳嗽了超过一个月,身体没其他不舒服的地方。

之前看了医生吃了药,都无法舒缓其咳嗽症状,甚至做过了肺部X光,也不见任何不妥。我花了一点时间仔细询问病史,发现病人在一个多月前更换了降血压药物,而这一类药物的其中一项副作用是咳嗽。由于时间与症状吻合,我要他暂停使用这一类药物,并为他更换其他种类的药物。病人几天后回来复诊,咳嗽状况已大大改善。很多时候,只需要多花5分钟好好了解病人的背景,就能为病人省去不少麻烦。

◎难找愿意仔细倾听侦探般医生

生病看医生的经验每个人都有。但要遇上一位愿意仔细倾听,如同侦探般详细询问病史,友善又投缘的医生,则是修来的福。

古往今来医疗纠纷层出不穷,三国时代华佗与曹操之间也曾发生过医疗纠纷,更引来杀身之祸。追根究柢,在于医生与病人沟通上出现问题,认知上无法达成共识。病人将信任全盘交给医生,成果却与之前的期待有所出入,怎能不出现问题?

阳明大学医学院前院长张心湜教授曾说过:“无理的病人往往来自不友善的医院,医院员工与病人发生冲突,有九成是医院的错;病人跟医师发生冲突,有九成错在医师。”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