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专栏】吴奕品.医生悲歌
“请问你之前有什么疾病吗?”
“没有,我一直都很健康的。”
“那请问你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吗?”
“这三高肯定都有啦!还有吃药的。”
(三高不就是疾病吗?怎么还说自己很健康呢?)“请问你吃的是哪些药物啊?”
“我吃的是圆形黄色的,另外一个是500的,还有一种是晚上吃的。”
(医生无法透过药物的颜色、形状、服用时间甚至是号码断定药物种类,只能够大概推测。)“好的,那请问你有对什么药物或食物敏感吗?”
“有的有的,我吃一些比较强的药物时会肠胃不适,有时会打瞌睡。”
(肠胃不适及打瞌睡一般上是副作用,不算敏感)病人领了药回家后,突然又拨电话到诊所。
“医生,忘了告诉你我有蚕豆症,这些药能吃吗?”
(在询问疾病史及敏感史时怎么忘了说呢?若是开错药可是非同小可啊!)
医生与病人之间既有趣又令人哭笑不得的对话持续下去。这是医生在看诊时常会面对的问题。一般医生在看诊时除了诊断当下疾病外,也都会想更了解病人病史以及敏感史等重要资讯。这些资讯其实能够左右当下疾病诊断的正确性与治疗方针的选择。
有时候病人本身的慢性疾病就是造成当下急性病症的元凶。正在使用的药物亦有可能是加剧病情的催化剂。当然,若是曾对特定药物产生敏感反应,则必须避免使用相同药物。这一切都非常重要,也是为什么医生们不厌其烦的重复询问相同问题的原因。但好多时候对于医生的这些问题,病患却一问三不知,甚至是答非所问。
面对这样的窘境,坦白说医生真的会感到懊恼。一些好的医生或许会循循善诱对病人进行讲解卫教;但是那些不怎么有耐心的医生,可能就顾不了那么多,最后遭殃的还是病人。病人在提供本身的疾病史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医生毕竟接触病人的时间不长,相比之下病人本身或其家庭成员应该比医者更清楚了解本身的状况。
病人若是愿意下点功夫了解自身状况,必能提升看诊素质。病人需要清楚了解自己所患有的各种疾病,包括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曾经做过哪些手术等等。病人也尽可能尝试了解各种敏感症状,包括全身起红疹,发痒,呼吸困难,甚至陷入休克等等。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所服用的药物。
世上有成千上万的药物是黄色、圆形,或是晚上服食的。500或1000也可能只是代表着剂量,根本无法代表药物的种类或名称。病人若是能记得药物名称自然最好;若是不能,请务必在看诊时将药物一起带到诊所。
为病人带来健康的确是医生的义务;但也请别忘了,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却是每个人自己的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