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题(上)】跨专科会诊一站式治疗.快速满足病患需求
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强调“团队”的重要性,在医学界也不例外。
以治疗疾病为例,国际医学界已出现一个趋势,发展“一站式的治疗服务”,即由检查、确诊到治疗,皆由一个“跨专科”的团队共同会诊,及早为患者制定更全面、个人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成效。
马大医药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
外国月亮比较圆”一直是国人到海外求医的心态,认为国外的医疗服务最好、医生医术最高明,本地医疗无法媲美。事实上,马来西亚已被评选为2017年世界四大最佳医疗保健国之一,以马大医药中心为例,除了具备6亿令吉打造全马首个“图像引导与微创治疗中心”(Centre For Image Guided & Minimally Therapy,Cigmit)的顶尖医疗设施,该院专科医生都在英美及澳洲接受过高度训练且经验丰富,证明了我国医疗体系,无论是技术和专才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准,是国人求医的最佳选择。
医疗模式的转变
我国的医疗设备相当完善,医药发展已站在领域的前端,但是许多人还是没有察觉到。国内医药领域不断在进步,特别是大学医学院,因为他们除了治疗病人,也进行疾病和医药研究,累积经验之余,也帮助了不少病患,可是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很少对外公开,以致大多数民众不了解他们的运作和贡献。
我以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Team,MDT)为例指出,MDT是集齐各学科专家的治疗团队,并针对相关的病例进行会议讨论,最后综合所有人的意见作出结论。以往医生只是私下互相讨论个案,而MDT则是更正式的会议讨论,许多大型的医院和医药中心都实行MDT制度。
MDT最大的好处就是病患一次求诊即可获得相关学科专家的综合意见,病患可避免无必要的诊断和检验,而且多学科专家参与并“不加价”,可节省病患的金钱和时间,并获得更安全的治疗。
MDT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从而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组建MDT可说是顺应医学发展趋势,为医疗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新思路。
MDT涉及的学科有神经外科、肿瘤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内科、普通外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超声医学科等。
在马大医药中心有40%的病患第一次接受治疗时受到MDT的评估,随后因回诊、复发而接受MDT评估的病患也会逐渐减少。
马大医药中心已实行MDT多年,但却很少人知道,因为MDT的讨论很多时候都是在幕后进行,许多病人和家属根本不知道这些结论是经过多个专家讨论出来的最佳治疗方案。
MDT可以在治疗过程的任何层面,包括治疗前后,例如癌症病患接受手术后,MDT提出再做手术和放疗的建议。
由于汇聚多名专科的意见,MDT的意见对病患而言就像是一剂信心的“强心针”,与此同时,医生也会避免作出只着重于个人利益行为。
MDT会议后通常很快就达成共识,如果真有模拟两可的情况出现,我们会把意见交给病患作出最后决定。”
7医生组成神经外科实践组
马大医药中心共有7名神经外科医生并组成神经外科实践组,每人都有其治疗神经系统的专业领域,满足不同病患的需求,也让病患可以快速得到正确的治疗。
“坦白说,一个人不可能包揽所有的治疗,所以我们有自己专业的区域,可以治理不同问题的病人。”
我的专业领域(expert area)是摘除脑肿瘤,并擅常基础与复杂神经内视镜手术。其他神经外科医生的专业区域分别有盛晓峰(Sia SheauFung)擅常血管及退行性脊柱手术、达勉德拉(Dharmendra)和诺法艾查(Nor Faizal)擅常儿童神经手术、哈里灿德拉(Hari Chandran)擅常脑肿瘤放射治疗、淮惹文(Vairavan)擅常治癫痫、卡玛(Kamal@Kalai Arasu)则擅常运动障碍、柏金森氏症治疗。
处理病例经验丰富
我们都是神经外科医生,会接受及治疗一般神经系统问题的病患,不过,当遇到一些病情较棘手及问题集中在特定部位的病人,我们会建议病人咨询相关专业领域的医生。
例如,我接到血管及脊柱神经问题的病例,会建议病患咨询盛晓峰的意见;如果盛晓峰接到脑肿瘤的病例,也会建议病患前来咨询我的意见;如果他们接到儿童神经问题的病例,也会建议病患寻求达勉德拉或诺法艾查的意见。
马大处理各种病例的经验丰富,虽说一些医生的临床资历尚浅,但是,同资历和背景的医生凑合在一起的话,治疗和管理疾病的经验肯定比有数十年行医资历的医生更丰富。
在大学院校落实专业实践组带来许多好处,由于只需专注擅长的领域,因而“熟能生巧”,可以更快地处理相关病例,并收治更多的病人,这可从中累积更多经验之余,也有利于资料搜集以发表研究成果。
马大医药中心有很好的专科医生、MDT和专业实践组的医疗制度,还有世界顶尖的技术与设备,是病患最佳的选择。”
今年4月19日刚好是Cigmit成立一周年纪念。欲知更多关於Cigmit详情,可浏览neurosurgery.com.my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相关内容,请点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