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病患 身体较弱体质敏感 若需麻醉 调整药量极关键

医句话:

年长病患在麻醉时面对的风险比一般成人高,麻醉医生与团队和主治医生在手术前、手术中与手术后给予更为谨慎的监察与照护,以求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加速病患复原,让他们能尽速返家休养。

“麻醉,英文为‘anesthesia’,字母‘an’的意思为失去(某种东西),如‘anosmia’失去嗅觉,‘analgesia’失去痛觉;而‘anesthesia’ 意即失去知觉。

因此,当我们谈及‘anesthesia’,就是让病患失去知觉,即在医疗过程中让病患无疼痛感,或更确切地说,是对身体所承受的疼痛并无意识或知觉,此为民众常耳闻的麻醉。

从吸入性至静脉注射

麻醉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即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半身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及镇静剂(sedation)。

全身麻醉是最为普遍的,即让病患完全失去意识。在18世纪时,进行全身麻醉时是给病患吸入麻醉药,让病患昏迷,这过程相当冗长;随着医学的进步,吸入式麻醉已经进化至静脉注射麻醉,短时间内就能达到麻醉的效果,更快速与顺畅。

局部麻醉则用于小型手术,如牙科手术,医生在皮下进行注射,药物阻断神经末梢,无法将讯号发送至大脑,大脑无法‘操作’,病患只有麻痺感。

半身麻醉是指阻断部分神经。人体全身布满各种神经脉络,如颈椎神经丛(cervical plexus)、胸部神经丛(thoracic plexus)、臂神经丛(brachial plexus)等,它们主导着运动和知觉,如果阻断某部位的神经丛,该部位就失去知觉。

以分娩的孕妇为例,医生在腰椎施打硬嵴膜外腔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用导管注射阻断神经致该部位麻痺,减缓产妇的疼痛与收缩感。

深度镇静Vs全身麻醉

第四种麻醉是镇静剂,也可称为‘监视下的麻醉镇静法’。这类麻醉方式分为3种程度,即轻度镇静、中度镇静与深度镇静;轻中度镇静是指在施药后,病患看似处于昏睡状态,惟尚能听命于医生的指示,方便医疗检查。

深度镇静会采用强效的异丙酚(propofol),病患很快进入‘睡眠’。施药过程中,病患或会出现心跳变慢、呼吸困难等情况,麻醉师会酌情调整药量;当我们要给好动的病患做包扎、打针等,深度镇静是恰当的选择。

深度镇静与全身麻醉无异,唯一的差别在于前者就像是在无需插管下进入深度睡眠,后者则需要依靠插管呼吸。

寿命延长 老人手术麻醉需求增

施打麻醉药时,无论是任何人群,麻醉医生都会全程在场监察,以备不时之需,不过在针对一些特定年龄阶层的病患时,我们则会给予更谨慎的关注。

对于老年人,像是年龄70岁或以上者,大多数的身体状况有别于青壮年,包括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等,他们的体质也较敏感,所以在给此类病患施麻醉药时,我们会采取特别的措施,调整药量即是重要的一环。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达,人类的预期寿命比以前长,至2040或2050年,人类的寿命达70岁或以上。从这可预估将来老年人需要麻醉、手术的病例会增加。我们也医治过不少80岁、85岁的病人,有者摔倒受伤、流血,有者做脑部手术等。

当年长病患因紧急情况到来求医时,我们就要开始拟定相关手术计划,比如通过心电图检查心跳及心肌功能等,由此鉴定麻醉药量,并且在过程中安排特定的监测仪器,以监察心脏情况、血压等。

尽速复原 减住院时间

我们不是只着重于进行麻醉而已,而是希望通过良好的麻醉程序,来达到一个理想的术后结果,即能减低后遗症发生的风险之余,让病患快速复原,返家休养。

做为医疗人员,我们一直都很担心病人,住院存在一定的风险,住得越久,就等同于把自己暴露于风险的时间越久,比如感染、流血、严重血栓、血块等。因此,我们都尽可能把手术做好,让病患能得到快速的复原后早日回家。

住加护病房有利救治

有些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他们所服用的药物皆与麻醉前后息息相关,当我们清楚掌握所有的细节时,在施药上就更为谨慎。

举例来说,一老年病患服用降低高血压的药物,麻醉药亦有此作用,那么麻醉医生就在用药上必须严谨,并时刻观察病患的血压。

大致上,患者被安排在普通病房,即表示手术后,康复速度快。而有些病患则被安排入住加护病房,很多家属认为病情严重才有此需要,因而心生忧虑,其实这是对加护病房非常大的一个误解。

我必须解释的是,每时每刻都有医疗人员在加护病房守候,看护病人,病患被安排住进加护病房,并不一定是情况严重,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近身监察其病况,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早救治。

 

_
古那然医生(Gunalan)
麻醉与重症医学专科顾问



做好全面围术管理

医疗团队会先做好全面的围术管理(perioperative management),即从术前检查(prep-operative considerations)、术中管理(intra operative management)与后术照护(post operative care)。

动手术前,我们就开始详尽的计划,主治医生、麻醉医生、病患和家属进行沟通、病患依照个人病况该向哪个相关专科医生求诊、制定治疗方案等,最后只为能达到最佳的结果。

举例来说,有些病患在未动手术前就已生病,医生会提早安排他们住进加护病房,使用医疗仪器,如呼吸器等,直至其情况与指数稳定,才将之推入手术室;术中,麻醉医生全程在场监视;术后,则得继续检测病人的血压、心跳等,并进行病房的安排事宜。

手术前会与病人、家属沟通,包括讲述手术优缺点、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麻醉和手术过程、可能会面对的风险。

宜戒烟 术中咳嗽增风险

医疗团队会提供术前辅导,要求病人配合,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比方说肺部手术,病人需在手术前两三个星期戒烟,如他们在手术时仍咳嗽,则会增加风险。

对于年长的病患,一般上要注意其心肺功能、血糖控制等,我也会多番叮咛,要他们务必准时服药。

我常告诉我的病人,做手术就像是跑马拉松。在此前你一定要先锻炼身体,总不能未做好准备就冒然赴赛,你的身体又怎么可能吃得消?如果你做好完全的准备,对手术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我要提醒病患和家属,若有任何疑问,请勇敢地提问;你亦可先上网搜集资料,对相关手术有较清晰的认识,在询问医生时,你能够提出更多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有利于对该手术的了解。

全程监察与守候

麻醉工作需时半小时至45分钟,一切就绪后即可把病患送入手术室内。

从手术一开始直至结束,麻醉医生的职责就是全程监察与守候,包括监测病人的血压、心脏、排泄等,并依照病患的状况调整药量;尤其是老年病患的手术,必须格外地谨慎处理。

做为手术医疗团队的一员,我们必须时刻紧盯病患,如发生任何状况,即可及时施援,这一切就只是希望病患可得到最佳的医疗成果。完成手术则进入术后管理,在这个阶段,我们首先检查病患的呼吸是否顺畅,确保其减少感染的风险;其二、依据病患的病况,指示并督促病患正确的进食,摄取足够的营养;其三、提供疼痛管理方面的照护,协助减轻患者的痛楚;其四、安排物理治疗或久躺病床上的患者的护理工作。

如飞机师 起飞降落至安全着陆

我常说,麻醉医生就像是一名飞机师,无论是起飞或降落皆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而当飞机在飞行时看似已完工,他实则得仔细监察整个飞行过程,直至安全着陆为止。

另一方面,老年病患麻醉或比成人的风险来得高,如心脏病、中风、感染等。即是如此,是否真的有必要做手术治疗,或者有无其他方法避开麻醉?

有些病患的病情紧急,动手术是必然的治疗手段;而一些特定情况下,仍得胥视病人本身的意愿,做为医者,我们会与病患分析利弊,劝告他们尽早治疗,免除后患。

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疾病,一般都有麻醉的需要,如仅是局部麻醉或施打镇静剂,那是一项简易的手术;反之,要是复杂的手术,麻醉更是无可避免的。”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陈秋蕾.2023.03.0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