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减重护心肾 降糖药新趋势 明年或有重磅药来马

医句话:

二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不仅引起血糖升高,还增加心脏病和肾病风险。新型降糖药如GLP-1受体促效剂和SGLT2抑制剂,除了控糖,对减重、心肾保护也有显著效果。随着研究进展,这些药物已开始应用于肥胖和肾病治疗。

“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之一,对人体的危害不仅是血糖升高,也提高心脏病和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幸运的是,除了传统的降血糖药物,不少新型药物陆续诞生,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给患者带来更多裨益。

新型药物不仅能控制血糖,还在降低体重、保护心脏和肾脏方面发挥显着的作用。随着研究成果日益丰硕,这些药物不再局限于糖尿病的治疗,亦开始用作肥胖或肾病的治疗。

降血糖药物类别主要包括双胍类(biguanides)、磺醯脲类(sulfonylurea)、胰岛素(insulin)、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促效剂、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剂以及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等。后三者被视为较新的药物类别。

胰岛素拮抗或分泌不足

二型糖尿病有多种风险因子,但基本病因为身体产生胰岛素拮抗性(insulin resistance)和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的功能是促使血液中的糖分进入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并得到利用,但当这些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抗性,糖分无法进入细胞,便会在血液积聚,使到血糖浓度升高。

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胰脏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以使血糖维持平衡,但糖尿病患者的胰脏功能会减退,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下降。

胰岛素的分泌问题也有可能基于胰岛素拮抗性。当身体出现胰岛素阻抗,胰脏需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长期下来,胰脏有机会过劳及崩溃。身体所能够制造的胰岛素不足以供给身体需求,便会导致血糖增高,引发糖尿病。

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会直接引发糖尿病,但长期过量的饮食会导致肥胖,增加身体内的胰岛素拮抗性,这也是导致二型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的主因。此外,若人体本有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拮抗性此等新陈代谢的问题,过量的糖分摄取亦会使失衡的情况加剧。

GLP-1助消化 增胰岛素降食欲

之前提及的3种新型药物中第一种是GLP-1受体促效剂。人体拥有天然的GLP-1,而GLP-1受体促效剂与GLP-1相彷,可提升与之相同的功能。GLP-1是身体里的一种荷尔蒙,当人体进食,食物便会刺激小肠分泌出这种荷尔蒙。

GLP-1有3种功效,其一是延迟肠胃排空,延长食物在肠胃里滞留的时间,使到食物能更全面地被消化;其二是使到胰脏更有效地制造和分泌胰岛素;其三是向大脑发送信号,让大脑产生饱腹感,令人体感到饱足,便能降低食欲。

糖友GLP-1水平偏低

糖尿病患者通常GLP-1水平偏低,服用GLP-1受体促效剂能有效提高此荷尔蒙的功能。一般用药的剂量会比正常人体分泌的分量要高。GLP-1受体促效剂透过前述的3种功能,干预人体的新陈代谢机制。

GLP-1受体促效剂能促使人体的食欲比平常减退,进而减少热能的摄取,降低血糖的波动和对胰岛素的需求,达到控制血糖和降低体重的效果。除此之外,GLP-1也有保护心脏和肾脏的多重疗效。

若糖尿病患者同时有痴肥的问题,在用药方案中加入GLP-1受体促效剂,长期效果更佳。GLP-1受体促效剂也能增加其它降血糖药物的效用,有患者甚至无需服用其它药物,采用GLP-1受体促效剂单一疗法已足以让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服用过量 或腹胀腹泻胃不适

虽然GLP-1受体促效剂可作为单一疗法,但由于价格昂贵,政府也没有提供补助,很多患者无法接受或负担,因此,如非必要,不会采取单一疗法。目前有几种药物归于GLP-1受体促效剂的类别,其中有皮下注射型,也有口服型,有者需每日注射,有者则每周注射1次。

每种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因GLP-1受体促效剂会延长食物在肠胃里停留的时间,若服用过量,有机会引发腹胀、腹泻或胃酸倒流等问题。如患者进食过量,这些副作用便会加剧。

GLP-1促效剂 崛起成减肥药

由于GLP-1受体促效剂有降低体重的功效,近年,它不再局限于糖尿病的治疗,而崛起成减肥药物。目前4种GLP-1受体促效剂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肥胖和体重管理,在马来西亚也已开始应用。

患者的肥胖问题越严重,需求就越高,药物提供的好处也越大。过去的传统减肥药物中,最常见的要数奥利司他(orlistat)。比起奥利司他,GLP-1受体促效剂在6个月内可降低的体重是其双倍。

但GLP-1受体促效剂的疗效因人而异,需视乎患者在饮食方面的摄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虽药物能增加饱腹感,但若患者很爱吃,无法抗拒美食,即使感觉饱足依然继续进食,体重的减少也不如预期。再者,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截然不同。减肥也不能只依赖用药,患者也该勤做运动。

双重肠泌素促效剂 减肥功效是双倍

减肥药物的研发在迅速发展当中,日前一种结合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和GLP-1受体的双重肠泌素促效剂已获FDA核准。

此新药除了能激活GLP-1受体,还能激活另一种肠泌素荷尔蒙─GIP受体,可谓一石二鸟,因此功效比GLP-1受体促效剂更佳,可降低的体重是其双倍。这类药物供不应求,希望明年能成功引进马来西亚。

 

_
丘宏礼医生(Hew Fen Lee)
内分泌内科顾问



DPP4-4抑制剂 防GLP-1被分解

DPP-4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与GLP-1受体促效剂相若。前面提及GLP-1具有各种功能以达到控制血糖和体重的效果,但天然分泌的GLP-1不能长期地待在身体,人体的自然机制会将它降解,并排出体外,而负责分解GLP-1的,便是一种称为DPP-4的酶(enzyme)。

GLP-1受体促效剂与GLP-1相彷,可发挥相同的功效;而DPP-4抑制剂的作用则是制止DPP-4酶,以减少GLP-1的分解。

糖尿病患者的GLP-1水平比正常更低,可想而知,如DPP-4酶的操作没有改变,GLP-1持续被分解,其水平将跌至更低。DPP-4抑制剂能有效维持GLP-1水平,使其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得以延长。

提高胰岛素释放

但DPP-4抑制剂只能减缓GLP-1水平的下降,而不会提高分量,方才提及GLP-1的功效,包括提高消化能力及降低食欲,均需要大量的GLP-1,因此DPP-4抑制剂无法达到这2种疗效。但GLP-1能促进胰脏制造更多的胰岛素,提高胰岛素的释放,DPP-4抑制剂则可以达到同样的目标。

换言之,虽是同样的作用机制和化学反应,但服用GLP-1受体促效剂和DPP-4抑制剂,可达致的GLP-1水平有所不同,因而功效也会有天壤之别。在副作用的方面,DPP-4抑制剂不会产生太多的不良反应,一般有可能引发过敏如皮肤瘙痒的问题。

SGLT2抑制剂 减糖回收降肾压

第三种新型降血糖药物为SGLT2抑制剂。SGLT2是一种运输蛋白,负责把过滤到肾脏的糖分再回收到血液,而SGLT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便是抑制SGLT2,减少糖分的再回收,让多余的糖分经由尿液排出体外,以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使糖尿病得到控制。排出更多的糖分也等同减少热量摄取,换言之,SGLT2抑制剂也有利于减轻体重。

除此以外,如同GLP-1受体促效剂,SGLT2抑制剂也有保护肾脏和心脏的功能。透过前述的作用机制,SGLT2抑制剂能使肾脏里的血管压力有所改变。它让大量的糖分排出,长期下来,能有效减低肾脏里的动脉血管和肾丝球(renal glomerulus)所承受的负荷,使肾脏功能不会因高血糖而受到严重的影响。

减缓肾功能恶化达25%

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可减缓肾功能恶化的几率达25%。因此,近年SGLT2抑制剂也常应用于非糖尿病肾病变的治疗。所谓‘病从浅中医’,一旦发现患者有肾功能衰退的征兆,比如流失过多蛋白,便可开始使用SGLT2抑制剂作早期治疗,以免衰退的情况加剧。

SGLT2抑制剂的主要副作用为泌尿道感染。药物让大量糖分经由尿液排出,使尿液中的糖分浓度大幅提高,若泌尿道中含有细菌,细菌便更容易获取足够养分而迅速繁殖,引致尿道感染。故此,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宜多喝水,以降低尿液糖分的浓度,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私处的清洁。

多方面考量 未必新药就合适

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考量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的血糖指数、是否有共病如心脏病、肾病等、是否有痴肥的问题、药物的价格等。我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策略应为每位患者度身定做,即使新型降血糖药物也不是黄金的用药方案。

传统药物因良好的治疗功效,仍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新型药物的诞生为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选择,也提供更多减少并发症的途径。过去供选择的药物有限,若血糖指数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就须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现今更多新型药物的出现可推迟使用胰岛素的期限。

新型药物不但可以作为另一用药的选择,也能与传统药物一并使用,作为综合治疗的策略。根据不同的病情,患者可能需要一种或多种药物治疗。

药物非仙丹 生活干预仍关键

但是无论如何,降血糖药物不是仙丹。用药可减低疾病恶化的速度和引发并发症的几率,但无法完全制止疾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要把血糖给控制好,使血糖达到正常值。这需要配合饮食和运动,若患者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作出相应的调节,则可减少服用药物的数量和剂量,也能使血糖达到平衡;反之,若患者暴饮暴食,则服用多少种药都犹如杯水车薪,难以达致最佳效果。

除此以外,若患者患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的共病,也须让血压和胆固醇受到控制,这样‘三管齐下’,方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相比起用哪一种药,糖尿病的护理更加重要。”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郑雪欣.2024.11.2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