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

【“营食专栏 ”】黄丽玉/米饭有这麽可怕吗?

在现代社会中,米饭常被视为“减重”与“控制血糖”的最大敌人。许多人为了减重或管理血糖,选择减少甚至完全避免米饭的摄入,转而寻找替代食物。然而,米饭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米饭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每一勺煮熟的白米饭(约50克)含有大约75大卡,此外还提供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B和矿物质。尽管米饭的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较高,人们担心它会引起血糖飙升,然而,真正影响血糖反应的不仅仅是GI值,还包括进餐时的摄入量和整体饮食结构。

GI值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但并非决定食物是否健康的唯一标准。即使一种食物的GI值较低,如果摄入量过多,体重和血糖水平依然会飙升。例如坚果的GI值低,但过量摄入依然会引发热量过剩。同样玉米的GI值较低,但如果摄入量过多,仍会导致血糖飙升。

许多人在避开米饭时,往往选择面包、面条或马铃薯等替代品,但这些替代品并不一定比米饭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或减重。例如白面包或精制面条的GI值较高,而且营养密度较低,不利于血糖控制。马铃薯虽富含维生素C和钾,但GI值同样较高,如果食用量不加以控制,同样会导致血糖波动。

饮食营养

方婉靖/减重失败?10个隐藏元凶揭秘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已经尽力了体重还是无法下降,种种原因因人而异,可能涉及不正确的减重方式、过于极端的减肥方法、不良饮食和作息习惯以及运动方式等。以下是一些会影响减重的潜在因素。

1)饮食不均衡
均衡饮食有助于支持新陈代谢、肌肉功能和提供整体健康所需的必需营养素。缺乏必需营养素(如纤维、蛋白质和健康脂肪)会影响饱腹感,导致饥饿感增加和过度进食饮食,无法减重。因此,饮食应保持多样化,多摄取蔬菜、水果与各种不同类型的食物,以确保获得全面的营养。

2)不良饮食习惯
即使吃得较少,不良饮食习惯(如过多摄入甜食、含糖饮料、零食、加工食品以及煎炸油腻食物)仍会影响减重效果。

3)三餐不定时
三餐时间不规律或跳过餐次会导致身体缺乏能量,并造成后期过度进食,尤其是高热量或高糖食物,从而影响减重效果。

饮食营养

赵智豪/常运动吃很少还是瘦不下来?

如果你经常运动和少进食的情况下依然难以实现体重和身形的瘦身,那么以下或许是你瘦身艰难的原因:

1)基础代谢率较低
人体会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基因遗传因素而有着不一样的基础代谢率。年长者的新陈代谢和基础代谢率难免都比年轻时的来得低,当身体消耗热量的效率因基础代谢率低而变得比较低和慢,就算吃得少,摄取的总热量也未必少于基础代谢率,瘦身也比实际来得更难。定期运动是增加急促代谢率的唯一方式。

2)极端不合理的饮食
有些人确实吃得量少,但如果摄入的是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比如只吃苏打饼干、曲奇饼及面包),却缺乏促进新陈代谢和肌肉增长的蛋白质与纤维,以及维持身体机能健康运作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就可能会阻碍减肥的进展。在身体营养不均衡的情况下,身体燃烧脂肪和维持肌肉的机制也随着被影响。建议饮食以均衡为主。

3)不合适的运动类型
运动的首30分钟也只消耗了肌肉里的肝糖,30分钟后才开始燃烧脂肪。所以运动时间最好至少超出30分钟,但不多于2小时(以减低受伤几率),以及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才可能会更有效,因为它们有助于增加肌肉和提高新陈代谢。

成人健康

【健康医疗网】肥胖引发心肌梗塞 调整饮食助心脏健康

因为肥胖引发心肌梗塞真的不是都市传说!减重专科医生陈威龙用自身经验呼吁,14年前因为工作忙碌又要兼顾博士论文,日夜颠倒、暴饮暴食,一年内胖了将近10公斤,在实验室突发心肌梗塞,幸亏被学弟及时发现,紧急送医才捡回一命。

回顾自己的健康红灯时期,分别为学生时期、婚前、跟攻读博士3个阶段,陈威龙指出自己从小爱吃各式甜点蛋糕,体重直直升也不以为意,直到高中为了参加联谊、追女生,开始注重外表,半年瘦身20公斤;医学院毕业进入医院工作后,压力大加上轮班,生活作息混乱,更经常在下班后和同事相约喝酒、吃宵夜,导致体重快速反弹犹如吹气球,一口气又胖回至82公斤。直至准备拍婚纱照时,才发现西装裤已经完全穿不下又开始减重。

“婚后有小孩就又开始管不住嘴了”!陈威龙医生坦言,婚后不只当上主治医生也重返校园攻读博士,多重压力下不只体重直线上升,就连尿酸、血糖也偏高,年仅35岁就经常痛风。一天晚上在实验室,因突发胸闷、胸痛、急性心肌梗塞被紧急送医,情况一度危及到发出病危通知,最后在加护病房住了一周,才转至普通病房观察。

鬼门关前走一遭,让陈威龙医生意识到“吃”对健康的重大影响!他开始调整饮食习惯。从过去早餐爱吃面包、中餐与晚餐都要有淀粉等大量精致碳水化合物,逐渐转为低碳饮食;近4年来,更进一步改为211餐盘,戒除精致淀粉。

饮食营养

减重低碳饮食法 望实现糖尿缓解

医句话: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在COVID-19疫情后的时代,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飙升,而糖尿病不管对个人、家庭、社会健康、公共卫生甚至全民福祉都带来极其沉重且重大的挑战。按照目前的趋势,估计到2030年即6年后,全球罹患糖尿病的人口将增加至6亿4300万人,因此如何减缓糖尿病的恶化,并实现糖尿病缓解,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了解糖尿病缓解(diabetes remission)及治愈有什么不同之前,必须先厘清糖尿病的危害性,尤其是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它通常被视为一种逐渐加重的慢性疾病,若缺乏适当的医疗干预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病情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恶化。

患者可能需要依赖更多的药物来控制血糖和其他并发症。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种情况是否有可能得到改变?如今是否有哪些方法可以‘逆转’糖尿病,或更准确地说,使其进入缓解阶段(diabetes remission)?

饮食营养

黄靖文/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真的适合你吗?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低碳饮食),例如阿特金饮食法以及生酮饮食,是一种旨在减少和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饮食。近年来有许多人不断地追求低碳饮食以达到减重或控制血糖的效果。那么在这里我们就来谈谈何谓低碳饮食,以及其所带来的利与弊。

低碳饮食可根据碳水化合物在总摄取量的占比例分为不同种类,这包括:
a)极低碳饮食-每日总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的占比少于10%,或每日只食用20至50克的碳水化合物。
b)低碳饮食-每日总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的占比少于26%,或每日只食用130克的碳水化合物。
c)中碳水饮食-每日总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的占比为26%至44%。
d)非低碳饮食-每日总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的占比为45%或更高。

需注意的是,饮食中所摄取的纤维并不会被包括在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中,因为纤维并不会被消化以制造热量。

根据近期的研究,低碳饮食在短期内(少过12个月)对于帮助减重、控制血糖、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和减少三酸甘油酯都能达到较显著的功效。但是以长期来看,低碳饮食所带来的好处与其他饮食(例如低脂饮食)并无太大差别。

在低碳饮食中,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再用脂肪和蛋白质来代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饥饿素、增加瘦素,通过改变荷尔蒙来减少饥饿感,从而减低卡路里摄取量。

问药

周志辉/贾玲瘦身专家全监督 盲目跟风 适得其反

问:根据贾玲主演的新电影,除了运动,饮食也很刻苦,真的可能在短短8个月就从105公斤减到55公斤吗?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呢?

答:现代人为了追求苗条身材,往往渴望在短时间内快速减轻体重,网路上也充斥着许多能快速减肥的食品,号称能在一两个月内让人减去十几公斤。然而,减肥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并且结合正确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若采取极端的方法减肥,反而会产生许多副作用,甚至对身体健康有害。

在贾玲主演的新电影中,确实做到了在8个月内减去50公斤的体重,但主要是因为演员为满足角色需求,且全程有专业的营养师团队在监测她的营养状况而达成的,所以光是这点,与大众相比就有很大的差异。

在一般的情形下,每周减少0.5至1公斤最为适合,而我们通常建议饮食搭配运动同时进行。饮食方面,建议以未精制的糙米、紫米、五谷米或是番薯为主食来源,同时尽量减少蛋糕、面包和油炸食物等高糖高油高盐的食物,并且搭配足量的蔬果,来达到热量赤字的效果同时又符合均衡饮食。至于运动方面,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且建议每周运动3次以上,并且无氧搭配有氧,来达到增肌减脂的效果。

饮食营养

无麸质饮食 非健康饮食法 错用可致营养不足

医句话:

当健康意识普及化,越来越多打着健康口号的饮食法也层出不穷,其中就包括无麸质饮食,再加上坊间认为它有减重效果,因此形成一股风潮。惟从营养角度来看,无麸质饮食仅适用于乳糜泻、小麦过敏及非乳糜泻麸质过敏症患者,对一般健康大众并没有实质证据可改善健康或预防疾病,甚至会有营养不足的风险,因此必须谨慎视之。


“近年来,‘无麸质饮食’(Gluten Free Diet,GFD)逐渐成为一种风潮,许多包装食品和餐馆菜单上都提供‘无麸质’选项,这也让很多消费者误以为麸质是有害物质而远离。但实际并非如此,麸质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成分。

简而言之,麸质是小麦(wheat)、大麦(barley)和黑麦(rye)等谷类中的一种蛋白质,主要由麦粉中的麦谷蛋白(glutenin)和麦胶蛋白(gliadin)组成。

面包、面食、谷类食品、烘培食品甚至一些调味料都含有麸质。麸质的存在赋予面包弹性和面条嚼劲。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