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楷栋-超级胶水-一封即闭-无需麻醉-20分钟治好-静脉曲张

“超级胶水”一封即闭 无需麻醉 20分钟治好静脉曲张

 医句话:

过去一提及下肢静脉曲张问题,很多人“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以为那仅是外观美不美的“小事”,殊不知静脉曲张就是反映一个人是否有下肢静脉出现回流功能障碍,或血管系统是否出现失衡的“温度计”。只要能及早介入治疗即可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如慢性下肢水肿、皮肤变色及硬化、湿疹与溃疡以及静脉溃疡所引起的细菌感染、败血症及多器官衰竭症。


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在现代社会并不罕见,甚至十分普遍,只是往往不被留意。试想一个场景:你在美食中心用餐,等待食物上桌时环顾四周,递送茶水的工人、忙着备餐的档主、站在一旁等外带的顾客,你总会看到有人小腿血管浮起、皮肤溃疡,甚至绑着绷带。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静脉曲张患者,只是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种需要关注的疾病。

久站久坐易“中招“

长时间久站或久坐的人群(如教师、医护人员、收银员等)、孕妇,或是具有家族病史者,都属于高风险族群。换言之,静脉曲张其实可能悄悄发生在我们周遭每一个人身上,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只是程度不同。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许多女性喜欢三五成群跳广场舞,但一看到腿上浮起的脚筋就却步不前。事实上,只要及早治疗,想穿上喜欢的裙子、自在起舞并不是难事。随着医学知识普及,现今甚至有七八十岁的患者主动求医,因为静脉曲张不仅影响外观,更会带来抽筋、夜间疼痛惊醒等困扰,成为不少患者挥之不去的噩梦。

再来如今轻快铁或巴士逐渐成为不少上班族的城市通勤选项之一,此症在年轻族群的病例有增加的趋势,正如之前所提,长时间站立就是导因之一,所以静脉曲张绝非女性或年长者才会有的问题。根据统计,在60岁前女性患者会较多,但超过60岁后男女的比例会持平,因此此症的年龄涵盖范围是很广的。

静脉瓣膜受损 血液滞流下肢

为何会出现静脉曲张呢?静脉特别是下肢静脉是将缺氧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因此有几个特点包括压力低、管壁薄、具容量血管的特性,同时它是依赖右心负压、静脉瓣膜及小腿肌肉泵来确保血流单向上行。可是一旦这些静脉瓣膜受损、松弛或功能时常以及肌肉泵作用不足时,血液便容易倒流、滞留在下肢的静脉内,进而导致静脉压力上升,使血管壁被撑大、变形,最终在皮肤表皮的外静脉(superficial veins)就形成肉眼可见的弯曲或鼓起来,乍看之下就像一片‘蓝色蜘蛛网’,即静脉曲张的表现症状。

临床上,静脉曲张被视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它的演进是根据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来分期,也就是说静脉壁和阀门不能正常操作,造成下肢静脉血液逆流的并发症。可分为从无症状到活动性溃疡6个等级,严重可到湿疹、皮肤硬化以及溃疡等,甚至到了后期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等伴随死亡风险的并发症。

皮肤硬化变厚失弹性

一般而言,静脉曲张从没有症状到发展到严重阶段,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真正可怕的是,一旦不及时处理,它会持续恶化、不会自行停止。今天可能只是第二或第三期,但若任其发展,10年后问题已不仅是静脉本身,皮肤甚至其他组织也可能受到破坏。

然而,许多患者在求医时往往抱持不切实际的期待,例如希望严重溃烂的皮肤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当静脉曲张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一种皮肤病变,即脂肪皮肤硬化症(lipodermatosclerosis)。它会使皮肤变硬、变厚,失去弹性,外观明显改变,甚至影响走路与活动。这是临床上医生最不希望看到的并发症之一,也代表病情已进展到较难逆转的阶段。
 

“超级胶水”一封即闭 无需麻醉 20分钟治好静脉曲张
陈楷栋医生(Tan Kia Lean)
血管及血管内腔外科顾问


年轻人突然脚灼热 属急性状况

治疗静脉曲张除了保守治疗如穿弹力袜(compression hosiery)之外,如今亦可通过微创手术去改善,但若要让溃疡皮肤痊愈至少须数月至数年,期间必须很频密清洗患处。同时须防止皮肤干燥或细菌感染等才有望改善它,因此及早发现并介入治疗是治疗静脉曲张的关键词。

近期门诊有发现一些罕见且发生在年轻患者的病例,他们申诉脚在短时间内有灼热感,这是因为很多的瓣膜同时失去功能,以致血出现急速逆流,这是属于急性的情况。

年长者下肢水肿 房颤曲张可同现

值得一提的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与静脉曲张虽然形成机制不同,但两者的共同点为血液循环系统退化及炎症反应,其中下肢水肿是表现症状之一,在年长患者是会有可能同时出现的。当这类情况出现时,究竟要先解决AF还是静脉曲张呢?我的答案是先解决前者,同时找出水肿的原因,与此同时也可以先给予抗凝药或弹力袜等,在AF获得改善后才看是否须介入治疗。

每年9月份为全国血管疾病醒觉月(national vascular disease awareness month),身为一名血管及血管内腔外科顾问,我给予大众的建议,无可否认动脉尤其是与心脏有关的冠状动脉是至关重要,但亦不可忽略遍布全身的静脉。

事实上静脉问题尤其是静脉曲张更需要被关注,皆因它的盛行率非常高,可是往往大众会误以为它只是美观的问题而轻视它的严重性。

 

脚筋浮现 水肿疼痛要小心

如何检测是否已有静脉曲张呢?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之前提及脚筋浮现或蜘蛛网状等外在美观问题,或者感觉下肢容易疲累、沉重、水肿、疼痛、抽筋、灼痛、瘙痒,甚至发现皮肤病变或溃疡等,建议及早咨询医生,安排详细检查即可找到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有经验且受过训练的医护人员是发现此症及它的严重程度的关键人物。很多时候医护人员须花上1小时才能诊断出哪一处静脉瓣膜受损,包括隐股静脉交界处、隐静脉主干、穿支静脉等。

至于治疗方面,不同阶段有不同治疗方案,初期阶段可先从调整生活作息,如不穿高跟鞋、多休息、控制体重或给予针对性药物,如湿疹给予止痒药膏及清理伤口等。至于保守治疗如使用弹力袜(compression hosiery)迄今在静脉曲张的治疗中仍占一席之地。

非热能血管封闭技术问世

至于手术方面,过去把病变静脉取出的做法(静脉剥除术)已甚少采用,取而代之是在血管内腔介入包括射频及激光消融等(EVLA/RFA),目的是通过萎缩病变的静脉及防止血液逆流,但患者须饱受1至3周术后疼痛包括肿胀麻醉(tumescent anesthesia)的痛楚及瘀青,同时有复发的可能性,术后也须穿弹力袜,对部分年长或有麻醉风险的患者不适合,惟在血管封闭粘合剂技术(endovenous glue ablation)出现之前,它确实是治疗静脉曲张最常见的手术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治疗后,医学界开始深思,‘是否存在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无须麻醉、无须术后穿弹力袜及缩短康复时间’的方式呢?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步,非热能、非肿胀及非硬化剂(non-thermal、non-tumerscent、non-sclerosant)的血管封闭粘合剂技术诞生了,也就是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或俗称的‘超级胶水’,它是一种高黏度、可快速聚合的医用黏合剂。
 

“超级胶水”一封即闭 无需麻醉 20分钟治好静脉曲张


即日出院 术后无需穿弹力袜

氰基丙烯酸酯在医疗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是用于伤口愈合,再到后来动静脉畸形(AVM)栓塞治疗也派上用场。到了2015年它开始在静脉曲张治疗上‘大展拳脚’,换言之它绝非近期才开始使用,且迄今已有足够数据证实它的有效性,且能做到大幅降低术后不适与复原时间。

当‘超级胶水’以精准方式送达目标血管后,它会迅速聚合及形成柔软且富弹性的固化结构,黏附血管内膜并促进纤维化反应,使血管永久闭合。由于它具备高黏度与快速聚合特性,因此可有效避免黏合剂外溢至治疗区域以外,并不需额外加压,且大部分患者在术后也无需穿弹力袜。术后疼痛与瘀青也显著减少及可快速复原,一般上可当天出院。

手术流程是如何进行呢?对足够经验的医生而言,整个过程只须20分钟即可且患者无需麻醉。在正常情况下,医生搭配合适医护人员在一个早上可以处理好4至5个病例。
超声波导引分段施胶

在术前医生会详细和患者讲解过程及有哪些可能并发症如血栓性静脉炎及迟发性过敏反应(delay hypersensitivity)等。医生会搭配定制设计的导管及专用点胶枪在患者的患处施胶,即距离大隐静脉起点约5公分处进行穿刺(必要时可局部麻醉),在超声波导引下放置导管,按照静脉直径分段注入氰基丙烯酸酯并分段施压。

之后沿静脉全长重复操作至整段闭合。期间医生是采取水平方式及密切观察胶体逆流,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注胶量,最后在穿刺部分贴上创可贴即可。

患者术后无须长时间休养,一般无需弹力袜,必要时可短期服用止痛药、抗组织胺或消炎药,只要注意延迟性过敏反应(约术后2至3周)、静脉炎或肉芽反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若有残余曲张静脉,可视情况注射硬化剂作为辅助,我常对患者笑说这是所谓的‘售后服务’。


疗效及安全性 不劣于传统热疗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超级胶水’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或不劣于传统热能治疗(包括射频及激光消融)。比如在美国跟进242名患者3年之久的研究发现,静脉闭合率达94.4%,与射频治疗效果相当之余,瘀青及疼痛也显著减少,并且无深层静脉血栓(DVT)、过敏或严重不良事件。

在静脉临床评估评分(VCSS)、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VVQ)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方面的对比也毫不逊色。通过年长期追踪,闭合率皆维持在93.6%,且无新增失败案例,患者的生活品质指标皆持续改善。

也因此氰基丙烯酸酯可被视为静脉曲张治疗的里程碑,即以非热能、非麻醉的方式达到与传统热能治疗相当的闭合成功率与长期疗效,并显著降低术后不适与恢复时间等。且它特别适合不适宜麻醉的年长患者、不希望穿弹力袜或希望快速恢复的族群及对热能治疗有顾虑的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累积,这项技术已逐渐成为许多医生在治疗静脉问题,尤其是静脉曲张的优先考量,惟须坦言的是,迄今能进行这类手术的医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一般保险可理赔

回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到底氰基丙烯酸酯治疗是否涵盖在保险范围呢?答案是有,皆因这些年来的治疗指南不断在更新,氰基丙烯酸酯治疗已纳入,惟我会建议先咨询保险经纪查询更多细节。再来若是自费的话,双脚的治疗费用估计低于2万5000令吉,若是单侧脚也要1万7000令吉以上,皆因氰基丙烯酸酯是从外国进口;不过相信随着日后使用率普及化,费用也会逐渐降低。

再次强调,静脉曲张与糖尿病足及周边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并称为最常见的三大下肢血管伤害。过去曾有一些病例是三者同时出现,不仅须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所承受的痛更甚及复原时间也更慢,身为血管及血管内腔外科顾问,我的建议不要忽视静脉曲张所带来的伤害,早发现早治疗,它是三者中最‘容易’解决的伤害。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 .笔录:何建兴 .2025.11.2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