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婚 优子化 寻求助孕者 一半是华裔
大马统计局今年7月公布了最新人口普查统计,大马华裔妇女平均生育率已经下降至1.4个孩子,也就是说一个家庭还不到两个孩子,令华裔人口拉起警报。
到底是什麽原因令华裔生育率节节败退?是因为华裔奉行优子化观念?还是现代人都不想养育孩子?
35岁後 人工受孕成功率50%
“华裔人口不断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当中迟婚与优子化观念是关键。
比较其他族群,华裔迟婚的比率与年龄是比较高的。迟婚在生育上本来就吃亏,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在20至35岁之间,但现在很多华裔都是迟至35岁或以后才结婚,再享受一两年的二人世界或适应期,当他们想生的时候已经37岁了,届时女性卵子数量已经开始减少,男性也可能有其他方面问题,所以要怀孕就比较难。
即使是做助孕或人工受孕手术,35岁之前的成功率是70%,35岁以后则只有50%。
另一个令华裔生育率降低的原因─优子化观念。现在很多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重质不重量,奉行中国的一胎政策,希望孩子成为精英或人才,但却忽略了孩子的孤单问题。
华裔都觉得有经济负担,所以生一个就好,才能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最好的定义在哪里?寻求助孕的患者当中,华裔占了一半,虽然其他种族也有难孕或不孕问题,但比率不及华裔多。
过去,一对夫妻结婚多年都无法怀孕,普遍都会认为是女性问题,如今时代改变,不孕的问题或原因男女各占一半,但若单独来寻求谘询的,则以女性居多,这反映了女性在不孕问题上更主动寻求解决管道。
在成功结合为胚胎之后,胚胎学专家还要筛选及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确保移植到母亲体内的胚胎是健康的。
不孕不育 男女各占一半
虽然华裔女性对不孕问题也感到很压力,但印裔妇女的压力更大。
一些印裔患者告诉我,在印裔社会,不孕或不育,被视为不吉祥,不允许出席任何喜庆活动,所以这问题对女性而言很重要,影响的不单是个人,还有家庭,甚至社会。
一些并非迟婚的夫妇,开始时不打算生育或还未做好心理准备,到了40岁以后才改变想法,忽略了生育能力问题。
不过,近10年来大众对不孕的观念已经有很大改变,不再把责任单向的推向女性,因为当中的原因男性与女性都各占一半,而男性也已经接受不育是自己问题。
要如何定义不孕或不育?35岁以下女性尝试了1年都不成功,而35岁以上女性尝试了半年都不成功,就可以定义为不孕。从女性问题来说,包括了卵巢的功能丶卵子数量与质量丶荷尔蒙功能这四大方面,任何一环出问题都有机会导致不孕。
试管婴儿技术早在70年代已经诞生,但当时一直有争议,认为违反了自然生育伦理。但今天试管婴儿已经非常普遍,原因是人类的生育能力降低,加上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影响,使到不孕人士越来越多。
美国每50新生儿 1为试管婴
譬如说,在美国,每50名新生婴儿当中,有1个是试管婴儿,澳洲每22名新生婴儿就有1个是试管婴儿。
但也并不是每个来见我的人都一定要做人工受孕,一些人只是生活习惯或体质问题,只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方法,就可以自然受孕。
虽然大马华裔生育率是三大种族中跌幅最大的种族,但生育率下降不只是华裔才有的现象,土著的生育率也在下降中,只是幅度没有华裔这麽严重。
但土著比华裔占优势的是,他们普遍早婚,而且没有优子化概念,也不能避孕,所以他们的生育率会比其他种族来得高。但如今新一代土著也开始有经济压力与精英概念,所以不再像上一代生这麽多,现在普遍上都是两三个孩子而已,所以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土著生育率也开始下降了。
卵巢具有“保鲜期”
冻卵丶冻精丶冻胚手术是保存生育能力的新科技,是否有助于不孕者实现做爸妈的梦想?
做这种手术的人可预见会越来越多,但因为它有争议性,所以新加坡丶中国都禁止,担心合法化这种做法之后,会有更多女人不婚。
不过,这只是一个选择,并不能确保将来一定可以受孕成功,只是成功机率会比较高。
女性卵巢是有“保鲜期”的,当步入35岁以后,卵子数量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更年期就完全不会再生产卵子。
但是子宫就没有保鲜期限,只要有荷尔蒙就可以怀孕,包括外来的荷尔蒙,可以激活子宫功能,让女性可以孕育胎儿。
35岁前冻卵最好
如果要做冻卵或冻精,什麽年纪比较理想?
素质最好的卵子是在20至35岁之间,当然二十多岁的人是不会想到要做冻卵手术,通常35岁左右才会担心终身大事,所以若真的想做冻卵的话,最好在35岁之前。
在马来西亚,只有非穆斯林做冻卵或冻精手术。
大马穆斯林不能捐精卵
虽然助孕科在大马已经日益普遍,但至今助孕医疗法令还只是在草案阶段,只有助孕指南而已,因此助孕方法在我国还是有灰色地带。
人工受孕只有合法注册的夫妇才可以进行,捐精或捐卵在大马是受管制的,穆斯林一概禁止参与。
一些国家已经有一套完善的系统管制捐精或捐卵法。如澳洲有一个全国登记系统,记录了所有捐精卵者资料,规定若捐赠者的精子或卵子已经帮助不孕夫妻成功生下5个孩子,捐赠者就不可以再捐赠,这是为了尽量减少以后近亲结婚的问题。而这些孩子也可以在18岁的时候知道捐赠者的身分。
我不反对通过其他管道帮助不育夫妻达成当父母的心愿,但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管理助孕疗法,以避免更多问题产生,包括医疗障碍(捐赠者可能有生理障碍或疾病)丶近亲结婚等问题。”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