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林恩妮/脚肿未必降压药惹祸 心肾下肢静脉病变亦可能

问:长期服用同一品牌的降压药,会导致下肢水肿吗?是否需要更换其他品牌?

答:在马来西亚,每3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降压药种类繁多,药效与副作用也各不相同。某些降压药,如钙离子阻断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可能影响体液平衡,导致水肿。

这里想提醒读者,服药时要看清楚药物的学名。例如CCB类药物中,常见的就是氨氯地平(amlodipine)。氨氯地平的品牌众多,无论品牌名称为何,请查看包装上是否标注为amlodipine。

此外,有些利尿剂也会用于治疗高血压与水肿,能帮助排出体内过多的钠与水分。但长期使用利尿剂也可能导致钾、钠等电解质失衡,进而引起水肿。因此,建议将正在服用的药物带到附近的药剂行,由药剂师协助辨识与评估。

药物引起的水肿多发生在双下肢,主要是因重力关系,体液容易聚集。常见特征包括皮肤干燥、按压后回弹缓慢、白天活动时肿胀加重、排尿量减少、鞋子变紧,甚至走路时感觉脚底僵硬。

慢性疾病

年纪老化肾退化在所难免 惟不良习惯才是肾病元凶

 

医句话:

肾脏受损情况超过3个月,无可逆转下则定义为慢性肾病。因老化患上此疾的风险甚高。通过医疗干预与生活、饮食调整下,可让病患延缓进入洗肾阶段,而低蛋白饮食与酮酸治疗的搭配不失为一个上佳的治疗方案。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指的是肾脏受损,该受损情况超过3个月,此为一种无可逆转的病况,则可定义为慢性肾病。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