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偷走了快乐?15招击退孤独寂寞 活脑心不扰

医句话:

COVID-19肆虐至今已逾数月,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刻,如今人们除了对病毒恐慌,对未来不安,甚至有些人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产生了莫名的孤独及寂寞感,以致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快乐,但其实只要在心态以及生活习惯上进行一些改变,自然能远离孤独与寂寞,再次拥抱快乐以及健康的人生。

健康及金钱 解“独”条件

“人类不论男女,到了老年时,就会出现‘孤独寂寞’,例如,以夫妻而论,迟早夫妻两人之中,必是有一人先逝世,留下丈夫或妻子一人,他或她就会‘孤独寂寞’,因此人人都必须学习如何对付‘孤独寂寞’,重新找回快乐。

对父母及儿女而言,在年轻时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可是一旦父母早逝,剩下年幼儿女,接着年幼儿女就会出现‘孤独寂寞’。

或者是儿女先逝世,留下年长的父母,那么年长的父母肯定也会被孤独感笼罩,如果不断思念逝世儿女的话,那两老将会更加悲伤难过。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去化解这种‘孤独感’呢?我认为要化解这种‘孤独寂寞’的感觉,就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条件:

1)必须身体健康
2)必须存有一些金钱

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也没有金钱的话,那他的孤独寂寞感将会更为严重。

其实人类会出现孤独寂寞感,全因来自人脑,因此,要克服孤独寂寞感,必须要控制人脑的操作,以下为我列出的15种如何面对孤独寂寞的方法,或许乍看之下只是一些简单的举动,但相信可帮助到正面对孤独寂寞的人,不管是父母,抑或是儿女等。

第一个方法:
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应想到健康的重要性,不要每一分钟都想着赚钱,人的一生,时间有限,如果每一天都想着要赚钱,就没有时间去想应该如何加强健康了。

第二个方法: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照顾和加强自己的健康,丈夫无法使妻子健康,妻子也无法使丈夫健康,丈夫或妻子都必须各自照顾自己的健康,没人可以代劳。

第三个方法:
每一天,我们必须注意饮食,必须吃含有营养的食物,远离垃圾食物。

第四个方法:
每一天,我们都必须要去运动,不论工作多么忙碌,也要抽出时间来运动,如简单的快步走、游泳、骑脚车等。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运动呢?这是因为当人在运动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以致有足够的血液流进头脑里,那头脑就会清醒和充满活力。

第五个方法:
每一天必须要有足够的睡眠,当人在睡眠时,不仅可以使身体放松,也不会产生紧张的感觉,这可从每天早上醒来之后,人就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而获得证明。

第六个方法:
每一个人都应拥有一种好习惯,例如阅读书籍,不仅如此,你也可以学习做糕饼,因为当你用手去搅拌面粉,再把它们做成糕饼,此时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第七个方法:
你可以去学习唱歌,如果你是一位基督教徒的话,当你开口唱圣歌,那么你就会感到很愉快。

第八个方法:
你也可以饲养宠物如狗,狗是很忠心的动物,与它在一起玩,人也会很愉快。

第九个方法:
你应去多结交朋友,与朋友一起喝茶聊天,或者你也可以通过手机和朋友交谈,这都能带给你快乐的心情。

第十个方法:
如果你有儿女在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或澳洲悉尼读书或工作,你可以通过视频与他们交谈,情况就如面对面交谈般,这也能带给你愉快的时光。

第十一个方法:
每一天,你应使用半小时来专心做深呼吸,如此你就能吸进更多氧气,从而加强肺部功能。

第十二个方法:
每一天醒来之后,就应把思想和精神,聚焦在正面的事物上,不要去胡思乱想,如此你就能控制大脑的波动。

第十三个方法:
每一天,我们不可去想沮丧和不如意的事情。

第十四个方法:
人除了大脑之外,在五官之中,眼睛和耳朵最为重要,因此建议在周末时,我们应去公园里或小森林里步行,听听小鸟的鸣声,看看昆虫如蚂蚁的慢动作等,从中体会快乐的时刻。

第十五个方法:
每一天,我们应尽量去想快乐的事情,为人应乐观和仁慈,如此人生才会愉快,也能有效地避开‘孤独寂寞’。

-
黄德威医生(Wong Teck Wee)
马来西亚健康老化学会(MHAS)主席
心脏内科顾问

 


把好与不好都记下反思

当COVID-19病毒四处肆虐时,我身边包括一些久涉商场的商人朋友也纷纷感叹,这是他们一生中从未见过的危机,而一些人不禁问‘我的快乐去了哪里?谁对我的幸福负责呢?’,负面情绪一涌而上。

其实在此时此刻,人人更应该调整心态,通过正面想法、无私的给予感恩的心,从而让自己活出健康人生,毕竟健康的人生与金钱、时间及社交活动是无法分割的。

以社交活动为例,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愉快的眼神接触、一句友善的话及鼓励、无私及无条件的给予以及帮助有需要的人,再加上每天都抱着感恩的心,在这个病毒大流行期间都能起到减少焦虑及消极情绪的作用。

建议人人每天早上带着感恩的心苏醒,开启一天的行程,把好与不好都记下,到了晚上好好反思,并且为自己列出改变的承诺,设定目标,在未来的日子中不断地成长,迈向健康的人生。”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特约 · 笔录:王庸良.2020.06.25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