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牙疾

咀嚼少 减脑刺激 老掉牙易失智

医句话:

日本东北大学研究指出,长者平均少一颗牙,脑部老化速度便加快一年,其中牙周病导致长者掉牙,这使到长者不再经常咀嚼,齿根膜的压力就会减低,泵予大脑的血量减少,大脑受的刺激更会降低,提升患上失智症的几率。

“一般人成年后,牙齿大约有28至32颗,当中包括4颗智慧牙;若你的牙齿量不足20颗,且无让任何的牙医修复,那你不能视为拥有健康口腔。

2023年7月,日本东北大学有研究指出,长者平均少一颗牙,脑部老化速度便加快一年。这研究的重点在于,牙龈疾病与脑退化息息相关,尤其是牙周病,结果更发现我们每少1颗牙齿,我们大脑的海马回(又称海马体)萎缩率增加0.9岁。

齿少牙周炎 海马回萎缩快

口腔牙疾

严重呼吸困难长肿瘤 智齿长歪卡住宜拔掉

医句话:

智慧牙长于口腔最后方,上下排各两颗,是最后长出的牙齿。逾90%的人都会长智慧牙。大多数人智慧牙的生长无异常,不过若它“长歪”了或被卡在牙槽骨内,则会引发诸如蛀牙、感染,甚至导致肿瘤等的问题。为免演变成复杂的病况,我都建议将有问题的智慧牙拔除为佳。

“婴孩在6个月大时开始长牙,两岁时长出乳牙,约20颗,直至6岁以上即长出恒牙,取代所有的乳牙。一般上,至成人时有32颗牙齿,上下各16颗,惟有些人则可能少了一两颗或多出一两颗;另一种较稀有的情况是天生不长牙,或是牙齿生长形状异常。

90%以上长智齿

人们常被智慧牙(wisdom tooth)困扰,它也被称智慧齿,其长于口腔后方、上下两排的牙齿,一般上下排各两颗。简单来说,即第二臼齿之后,因此亦有人称它做第三臼齿(third molar)。超过90%的人会长智慧牙,年龄为18至30岁。

根据美国国家医药图书馆的数据,高达72%的瑞典人至少会有一颗智慧牙生长异常。

口腔牙疾

小孩牙痛该看儿童牙科 还是普通牙科?

医句话:

孩童患有蛀牙需要看儿童牙科,还是普通牙科?其实,这答案胥视牙科医生的意愿及牙医诊所的环境,如果牙医可让患童减缓焦虑及不安,并对父母及患童进行保健指导,加上牙科诊所友善的环境,的确可提高患童的治疗接受度。

“婴儿在出世6个月后就会开始长乳牙,直到两岁半就会长齐20颗乳牙。当孩子长了第一颗牙,或过了1岁的生日,父母就需要带孩子做牙检。当孩童六七岁时就会从下门牙开始换牙直到12岁,之后就会有32颗牙,其中包括4颗智慧牙,若无智慧牙则为28颗。若孩童在换牙前患上龋齿,在拔牙后需要装上间隙保持器(space maintainer),好让恒牙可以健康生长出来,否则就会发生牙齿排列不齐的情况。

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AAPD)支持使用氟化氨银(Silver Diamine Fluoride,SDF)作为持续龋齿(蛀牙)管理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帮助病患的牙齿个性化护理达到与牙医一致目标。

口腔牙疾

牙釉质较薄 饮食管控难 全球一半儿童蛀牙

医句话:

全球有一半儿童深受蛀牙或龋齿困扰。龋齿的进展分成5个阶段,治疗方式也胥视进展而决定,当我们发现孩童的牙齿有异常现象,就必须提高警惕,只因严重者甚至有诱发脑膜炎的可能性。

“龋齿(蛀牙)是全球儿童中最普遍的疾病之一(约占50%)。针对12岁儿童的国家健康和病发率调查(NHMS 2017)指出,每10个学童中就有3个患有龋齿。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也指出说,60%至90%的儿童受到龋齿的影响。

根据最近的数据,在美国,18%2至5岁儿童和45%6至11岁儿童患有龋齿。问题不仅在于孩子有龋齿,而是这些患童未接受治疗。2015至2016年,9%的2至5岁儿童乳牙龋齿未经治疗,这数据是6至11 岁患童未经治疗人数的两倍。

影响咀嚼发音

专题

“肌”齿相依 及早咬合诱导 阻断错颌畸形

医句话:

训练肌肉有助于矫正牙齿?很多人不知道,“肌”齿相依,一旦口肌如嘴唇或舌头功能不对,如口呼吸会影响到牙齿排列,长期会造成暴牙、地包天等。因此若能在儿童时期进行干预,通过口肌功能矫正及训练,改善不良口腔习惯,有望阻断错颌畸形。

“错颌畸形(malocclusion)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口腔三大流行病之一,而在我国的总患病率为79.5.%。

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例如基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而导致,例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造成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

错颌畸形也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子女,父母双方牙合形态差异较大者,孩子通常更容易患错颌畸形。

错颌畸形发生率,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而要降低错颌畸形的病发率,就要在错颌发生的初始,进行预防与阻断矫治,才能最有效地控制错颌的发生和发展。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