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

运动前合理摄足碳水 增表现防不支助恢复

医句话:

运动与个人健康息息相关,更是维持身体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研究证实,规律运动除了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之余,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但不管从事哪一项运动,事前饮食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就好比为一辆车加油如此重要,不仅可为身体提供持续能量支持,并且避免疲劳或乏力,也为下次运动做好准备,为实现全面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在进行运动前吃一些食物,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有多重要呢?我觉得就像给一辆即将启程的汽车加油如此重要。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运动时的主要能量来源。如果你的身体就像一辆即将参加马拉松的汽车,那么没有足够的‘燃料’即碳水化合物,你可能无法顺利完成比赛。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能量需求的差异,也决定了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重要性和方式。

以下是不同类型运动在搭配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效果。

1)耐力运动(如长跑、骑自行车)
这类运动类似马拉松比赛,身体需要长时间持续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赛道上的补给站,能为身体提供持续的能量支持。

饮食营养

狼吞虎咽 血糖波动大 想要稳糖 糖友请细嚼慢咽

医识力线上讲座:你问我们答
现场问题摘录

Q1:每一天最多可以摄取多少糖?
答:
根据马来西亚饮食指南,成年人每天的总糖摄取量应限制在每日能量消耗的10%以下。以2000大卡来计算的话每天不能超过10茶匙糖。这不代表你能在自己的咖啡或茶里加入10茶匙的糖,因为除了天然形态的糖(存在于食物中的果糖,乳糖等),还有隐藏在加工食品里的添加糖,如辣椒酱、巧克力麦芽饮料、酱油、番茄汁、即溶麦片、面包及早餐谷粮等,以及我们在饮食中常使用的白糖、黄糖、蜜糖、玉米糖浆、椰糖及黑糖等。

想要降低糖的摄取量,就要养成新习惯,时刻检测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表和糖分,限制摄取高糖食品和含糖饮料,在烘培或烹饪时,减少食谱中使用的糖量。

饮食营养

识别食物标签 糖友自煮外食皆可行

问:若要限制糖的摄取,在超市购买食物的时候我们需要留意什么?食物是不是打着健康标志就可以了?

林乐祥:关于选择在超市购买食物,我会建议须留意以下6点:
1)建议选择天然食材,避免加工食品。
比如选择各类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豆制品、乳制品、肉和鱼类。购物时也可以尽量避免处于饿着肚子的状况。研究显示,饿着肚子逛超市更容易选择大量高糖高油高盐的加工食品。

2)选择富有纤维和蛋白质的食品
纤维助于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控制体重以及促进肠道健康。蛋白质可添加饱足感助于控制食量,减低血糖的飙升。

3)避免各类的含糖饮料,如汽水,果汁,啤酒等。
含糖饮料会使血糖水平迅速上升,增加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难度。另外,含糖饮料也含有高卡路里,会导致糖尿病患体重增加,加重糖尿病的症状。如果糖尿病患想要喝饮料,最好选择无糖或低糖的饮料。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