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

骨痛热症增加150% 确诊病例攀升 该如何减少罹患风险?

医句话:

骨痛热症肆虐多年,国人似乎习已为常,再加上这3年多来较关注COVID-19,因而“淡忘”此疾带来的隐忧。2021至2022年间,其病例大幅度增加了150%。尽管政府与民间团体积极展开防蚊运动,民众也要响应与给予配合,以防止骨痛热症找上门。

“骨痛热症是由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经由黑斑蚊属的蚊子传播,主要是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和白线斑蚊(Aedes albopictus)。当一个人身上带有这种病毒,而蚊子叮咬他后再叮咬其他人,病毒随着病蚊的唾液进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如发烧、疼痛或不适等症状。

我们常提醒公众,当骨痛热症病例爆发时,千万不可被蚊子叮咬,因为这有可能会增加感染登革热病毒的风险。

我们自小就知道骨痛热症的存在,昔日因不甚了解此新的病毒,且尚未掌握治疗方法,死亡病例不少,所以对此诚惶诚恐。

公共衛生

国际审核报告:第二加强针安全有效 每年接种或可行 高危群半年打1剂

医句话:

超过50位专家所进行的实地研究报告中指出,即使出现新的病毒亚变种,腺病毒载体疫苗(阿斯利康)及信使核醣核酸疫苗(mRNA)(辉瑞及莫德纳)皆能提供高效保护,以防感染Omicron病毒后会出现的严重病症,包括住院和死亡,有效率高达84.8%至89.2%。

这份报告也提到,2022年2月至4月期间,在亚洲地区,施打第二剂加强针的人士,并没有在感染Omicron后引发严重症状,这意味着第二剂加强针在对抗病毒上有着相当显著的水平。

随着我们从大流行过渡到地方性流行病这个阶段,无论是年度疫苗接种或是半年的疫苗接种,加强针接种的数据对于正在进行的疫苗接种策略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

实地研究报告给予各国政府及公众一份保证,即病毒载体及信使核醣核酸疫苗,能提供有力的保护,持续与Omicron所带来的严重病症“抗战”,特别是报告中提及,即使过了3个月,疫苗的保护力度逐渐减弱的迹象并不显着。

公共衛生

马大采动机式访谈法 无须用药也能瘦

医句话:

只要有人的地方,减重注定是个热度不减的话题,从古至今各种千奇百怪的减重方法可谓层出不穷,从一般人所接触到禁食、抽脂、排毒疗程、不同的饮食法、服用营养辅助品再到不同的药物等,减重方法似乎样样具备,只是效果因人而异,不过从医生角度,想要成功减重仍是离不开“管住嘴、迈开腿”6字真言。

“先谈减重时最常提及的禁食,根据中东国家一项针对穆斯林在斋戒月的研究,长达1个月的禁食,体重只是略有下降,可是却在斋戒月之后的2至5周内出现反弹,换言之想要通过对饮食限制来达到持续减重效果,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

再来是抽脂(liposuction)手术,须注意的是唯一可以进行这项侵入式手术(invasive surgery)只有受承认的整形外科医生(plastic surgeon)或皮肤科医生(抽脂少于500毫升)才能进行,倘若贸然找不明来历的人进行抽脂,分分钟会酿意外甚至死亡事件。

公共衛生

全球逾10亿人肥胖 健康基石“重”在管理

医句话:

肥胖不仅是外观问题,它更应视之为健康问题,因为肥胖而衍生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中风、骨关节炎甚至忧郁症,都是现代常见的文明病,唯有及时认清肥胖的真面目,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在谈及肥胖(obesity)时,一般人第一印象就是身材臃肿或者一直暴饮暴食等,但其实从字眼来分析,肥与胖是有所不同的,肥的本意是形容脂肪及赘肉多,毫无形体轮廓,一般是含有贬义并用于比喻动物,比如形容一头猪很肥,但胖则有所不同,它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体型丰满、肌肉结实及多,比如在现实中一些少了骨感但肌肉紧实及健美的女性,往往被形容曲线分明。

公共衛生

1根烟减3分钟寿命 邓小平若不抽烟 何止活到93岁?

医句话:

如果时至今时今日仍有人把嘴边叼着一根烟视为“耍酷”,或者把手持电子烟再喷出一阵浓烟视为“潇洒”,那只能说是非常可悲的现象,因为医学界早已清楚阐明香烟对健康所带来的种种伤害,所以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戒烟,唯有戒烟才能把伤害降至最低,包括肺癌、心血管疾病或骨折等。

“戒烟永远不会迟,当一名烟民做出戒烟决定并付诸行动,肺癌的风险可在一年后降至与正常人无异,但心血管疾病风险则较不明显,不过若一名曾有心肌梗塞而抢救及时的患者,若他在手术后戒烟,对于避免下一次发作有极大帮助,但若是他仍不戒烟,再发作的可能性会更高,也更棘手。

因此可以这么说,烟抽得越久风险也相应提高,想要降低风险唯一办法就是戒烟。根据抽样调查,每10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0人是因抽烟所引起,一根烟对健康的伤害绝不只是一缕青烟如此简单。

公共衛生

疫情压力增烟草成瘾 不仅伤心肺 骨骼变更脆

医句话:

在过去,抽烟习惯被视为是造成肺部伤害的元凶,可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抽烟所造成的伤害已远超于此,除了直接影响支气管发炎、哮喘等肺部伤害包括肺癌之外,它也造成心脏衰竭而引发心肌梗塞、或者是对香烟出现上瘾,甚至可进一步影响骨骼健康并导致骨折,为此医学界不断呼吁政府加强烟草控制措施,以免我国未来主人翁的健康遭到不必要的伤害。

“根据资料,我国的烟民已达490万人,大约每5名年龄15岁以上的国民就有1人是烟民,而在烟民中男性占多数,每5名男性就有2人抽烟,除了15至19岁这个年龄阶层的烟民为24%之外,其他年龄层有近半数男性有抽烟习惯。

公共衛生

过期药冲马桶丢垃圾桶 助长抗药性 危害生态

医句话:

许多人会随意丢弃药物的原因之一正是贪图方便,更别论特地寻找咖啡渣来打包等。 正因如此,拥有多处分行的社区药剂行,近来也一直在推行药物回收计划,让民众可以将过期、变质或多余的药物,放置到附近分行的药物安全处理箱中,省下不少麻烦。

“不同类型的药品如何保存、使用期限多长和正确丢弃方式,都是药剂师最常被问及的问题之一。基本上药品的保存期限可以从包装、盒子或铝箔片(strip)上得知。问题是,许多民众到诊所看病所领到的药物,都是装在白色药袋中,上面往往没有标上药物失效日(expiry date)。

事实上,国际规定无论是大医院或小诊所看诊拿药,药袋上都必须标示上药品学名(generic name)、剂量、服用方法、次数、时间,以及有效期限(exp. date)等。不过,本地更常见的情况是不会把药物有效期限写在药袋上,甚至有时候连药名也没有,而只是标注发烧、感冒或咳嗽等。其实大众应有义务知道自身所服用的药物信息,如果发现上面并未注明,是可以向诊所提出诉求。

公共衛生

接种疫苗1周内 儿童勿“乱跑乱动” 大降心肌炎风险

5岁至11岁孩童接种COVID-19疫苗计划已开跑,他们将可接种辉瑞或科兴疫苗。截止卫生部2月24日的数据,至少有97.5%成人已经接种2剂疫苗,61%施打了加强针;12至17岁的儿童则有高达90%已接种2剂疫苗。至于已接种第一剂的5岁至11岁孩童只有约20%,相信与许多家长仍采取观望态度有关。对此,两名来自马大医药中心的医生为家长一一解答疑虑,并鼓励大众让孩子接种疫苗。
 

问1:辉瑞疫苗属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新技术是否意味风险较大?
颜振胜:
其实mRNA说新不新,这项技术已有大约20年的历史了,主要是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mRNA,在人体细胞内制造出类似SARS-CoV-2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借此引发免疫反应。这一次也是因为疫情之下有许多志愿者参与研究,才能这么快制造出有效的mRNA疫苗。

说实话,90%有效力(efficacy)的疫苗是很少见的,而这款疫苗也非常有效,目前全球已有数亿人接种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接种疫苗的好处超过了已知的潜在风险。

公共衛生

最忧并发心肌炎心包炎 95%MIS-C住院童未打疫苗

医句话:
让儿童接种疫苗是有必要的,因为一旦感染了COVID-19,就会面临MIS-C和后COVID-19症候群的风险。如今也有越来越多可能致命的MIS-C病例发生在儿童身上,虽然在确诊时他们往往仅有看似轻微的COVID-19感染,甚至是无症状的。

“近来,在我服务的医院里,就有一名5个月大的婴儿进入加护病房(ICU),他不仅有肺炎,心脏、肾脏和大脑各个器官都受影响而衰竭,如此严重的病情,真的让人十分担忧。我也了解许多家长都在考虑或挣扎,不知道是否要让孩子接种疫苗,而我今天就想要鼓励大家尽快地带他们去接种, 以保护他们!

根据文献记载,儿童是相对受到保护的群体,感染COVID-19后高达95%属于轻度病例。这主要是因呼吸系统如鼻窦和气道尚未完全发育,导致病毒无法像在成人身上那样复制繁殖;其次是儿童普遍曾有感冒,有着其他季节性冠状病毒的免疫力;再者是与成人相比,儿童较少患有慢性疾病。

公共衛生

单抗产高效抗体中和病毒 惟疫苗更具成本效益

医句话:

单株抗体基本上是在实验室中制造或大量生产的高效抗体,再注射入患者体内,可直接中和病毒。目前医学界已鉴定出至少7种不同的抗体可对抗COVID-19,它们也可用于暴露前预防性治疗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株抗体就像是“鱼”,所注射的抗体不会永久存在;接种疫苗就像是学会“钓鱼”,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自然产生抗体以对抗病毒。相较之下,价格低廉的疫苗仍更具成本效益。

“疫情持续至今,相信许多人已感倦怠。不过请不要放弃,这已经是马拉松的最后一站了。相比起一年多以前,我们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如今则是有许多‘装备’应对COVID-19,例如更好的抗病毒药物和单株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等,我们一定可以携手战胜疫情的。

病毒复制Vs发炎期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