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线上

肠胃不适小腹凸 竟是这里出问题! 卵巢癌无声侵袭

“看起来就是一般中年妇女,小腹很大,有点胀气,但她表示没有特别不舒服,年届四十工作忙碌要照顾家庭小孩,只觉得自己就是这三四年一直变胖,也不以为意。很久后才看妇科,没想到一内诊,不仅腹部有状况、肿瘤蔓延到阴道,并且已经转移到了肺部,是晚期卵巢癌。”

台中荣民总医院妇女医学部主任许世典医生指出,卵巢癌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且无特异性,故有高达约50%至75%的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是第三或第四期远端转移。

根据国健署公布109年国人癌症发生资料统计报告,台湾新诊断卵巢癌个案共有1824人,较108年新增8.77%,名列台湾女性好发癌症第七位。

上皮性卵巢癌最常见

许世典医生说明,卵巢癌的种类相当多,最常见是上皮性卵巢癌,另外非上皮性卵巢癌包括性索基质癌、生殖细胞癌等。除了生殖细胞瘤一般发生在30岁前,平均发生年龄16至20岁,其余类别大概好发在五六十岁,但是每个年龄层都有可能发生。

除了有明确的家族病史建议定期追踪,不然由于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确,女性朋友需要特别留心身体异常症状,若发现近一年,每个月有超过12次的这些症状,即骨盆腔或腹部疼痛、腹部变大或腹胀、无法正常摄食或很快就有饱足感,除了想到肠胃科,也需做妇科检查,才有办法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照护线上

适时补充胰岛素 助保胰脏功能 控糖更稳定

“医生,上次抽血的结果还好吗?”王先生问。

“噢,糖化血色素(HbA1c)还是比较高喔。”医生翻开抽血报告说。

“哎呀,怎么会这样?”王先生懊恼地说,“我已经吃了好几种血糖药,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下来?”
部分糖友在经过饮食管理、规律运动、按时使用多种口服药后,血糖仍旧无法达标。博新诊所院长许惠春医生表示,这种状况可能是因为胰脏功能衰退,胰岛细胞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

我们的胰脏会随着身体老化一同衰退,在确诊糖尿病后,胰岛细胞的功能每年下降大约4%至5%。

口服降血糖药的功能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但是随着胰岛细胞的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时,无论使用再多口服药都没有办法刺激胰脏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许惠春医生说,当口服降血糖药已经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就要考虑使用注射的方式来补充胰岛素。

及早补充胰岛素,有助于保留胰岛细胞的功能。许惠春医生说,胰岛素治疗能让胰岛细胞休息,也能让血糖控制更稳定。

已服4降糖药 宜打胰岛素

许惠春医生说,如果患者已经使用4种口服降血糖药,一般就会建议及早施打胰岛素。因为施打胰岛素不仅可以让残存的胰岛细胞休息,不要持续过度损耗,也可以尽快稳定血糖,避免高血糖对血管、神经、重要器官造成伤害。

照护线上

头痛 视力模糊 内分泌失调 脑下垂体肿瘤警讯不容轻视

“有个60岁的男性病人,一开始是因为视力模糊、全身酸软、虚弱无力来就诊。检查发现在脑下垂体长了一颗3公分左右的肿瘤。”林口长庚医院脑肿瘤神经外科主任李丞骐医生指出。

“受到肿瘤压迫,正常脑下垂体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内分泌失调。脑下垂体附近的视神经也受到压迫,导致视野缺损、视力模糊。”

经过讨论后,患者接受经鼻内视镜脑下垂体肿瘤切除手术,利用内视镜从鼻腔进入蝶窦,再磨开骨头进入蝶鞍,移除脑下垂体肿瘤。

李丞骐医生说,手术过程相当顺利,术后患者的视力便几乎完全复原。随着内分泌功能逐步恢复,全身酸软、虚弱无力的状况也明显改善。

经鼻内视镜脑下垂体肿瘤切除手术从外观看不到伤口,术后疼痛较少、恢复期较短,让患者非常满意。

照护线上

免疫系统出错致风湿性心脏病 救心连续技 减中风心衰并发症

50多岁的王女士在买菜时突然感到右侧手脚发麻无力,而被送到急诊室。幸运的是,相关症状在短时间内改善,算是小中风发作。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二尖瓣已明显硬化,打不开也关不起来,所以会造成狭窄与反流。林口长庚心脏外科教授陈绍纬医生指出,因为伴随心房颤动,所以容易形成血栓,使中风的风险大幅上升。

“其实,病人的病因可以回溯到小时候。”陈绍纬医生说,“若在小时候感染过风湿热,成年后就可能出现风湿性心脏病,导致二尖瓣狭窄、三尖瓣逆流、心房颤动等问题。”

由于二尖瓣已不堪使用,在详细讨论过后,帮助患者进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修补手术。 陈绍纬医生说,为了改善心房颤动,降低中风的危险,术中同时进行心房颤动电烧手术。另外,为了避免左心耳中继续形成血栓,所以在清除左心耳的血栓后,利用左心耳闭合器关闭左心耳。

术后患者复原相当顺利,心脏也恢复正常心律。陈绍纬医生说,患者的心脏功能显著改善,目前状况稳定也持续在门诊追踪。

小时候风湿热为导因

照护线上

微创钥匙孔开颅手术 攻克颅底肿瘤与脑动脉瘤

“有个五十多岁的男士,因为爆炸性剧烈头痛,且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而来到急诊室。”林口长庚医院脑肿瘤神经外科林亚锐医生指出,“脑部电脑断层显示有广泛性蜘蛛膜下腔出血,这种状况大多是因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进一步安排电脑断层血管摄影发现患者有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破裂出血,而且旁边还有另一颗尚未破裂的脑动脉瘤。”

因为两颗脑动脉瘤的位置正好在附近,所以经过讨论后,决定采取钥匙孔开颅手术,针对两颗动脉瘤进行夹闭手术。

林亚锐医生说,手术过程非常顺利,病人在术后第一天就从加护病房转到普通病房,在术后第七天便出院回家。后续在门诊追踪,患者恢复得相当好,伤口也相当美观。能够拆除脑中的不定时炸弹,让患者与家属都松了一口气。

照护线上

孩子长不高 无发育性征 或患生长激素缺乏症

“那是一位13岁的国中女生,来就诊的时候身高只有134公分,体重27公斤,非常瘦小,第二性征也没有发育;进一步检查发现她是生长激素缺乏症,骨龄是10岁6个月,且性荷尔蒙也没有分泌。”新竹市立马偕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主任林昭旭医生分享。

经过半年的追踪,她依然没有长高,于是开始遵照专业医生的指示并适当使用药物后,顺利达到理想的身高。

提早发育亦会提早结束

很多因素会对成年身高造成影响,包括营养状态、性早熟、生长激素缺乏等。一般而言,男生大概是9到14岁、女生大概是8到13岁会发育第二性征,如男生的睾丸、阴茎会变大,女生的初经来潮、胸部会变大。在发育过程中,通常身高会快速成长,直到骨骼生长板完全愈合,达到成年身高。

随着整体营养状况改善,现在小孩的发育时间会比过去提前。很多家长可能还停留在过去的观念,认为女生会长高到16、17岁,男生会长高到18岁,不过现在的儿童可能提早发育,也会提早结束。

照护线上

血糖超标伤心又伤肾 糖尿病治疗不只控糖 还要保器官

50多岁李先生有糖尿病,但是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就没有好好服药,平时的血糖控制不甚理想。台湾基层糖尿病协会理事长李洮俊医生指出,长期血糖超标会对心脏、肾脏造成伤害,所以患者在一次感冒之后,病情急速恶化,出现双脚水肿,走路也会喘。

经过治疗,状况稳定下来后,患者才终于体会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李洮俊医生说,由于有蛋白尿,且心脏功能、肾脏功能较差,所以有搭配口服SGLT2抑制剂帮助控糖,希望在控糖的同时,也能够发挥保护心、肾功能的效果。

想要把血糖控制好,除了按时服药之外,还要做好饮食管理、规律运动,维持良好生活习惯,并持续监测血糖。台湾基层糖尿病协会常务理事徐慧君卫教师说,因为糖尿病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所以要留意各种并发症、定期接受检查,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0糖友3肾病变

“长期处在血糖偏高的状态,就像把心脏、肾脏、眼睛、血管、神经泡在糖水里面。”李洮俊医生说,“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是经过几年后,便会出现并发症。”

糖尿病的共病很多,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病等。李洮俊医生说,糖尿病患中每10个有6个高血压,如果血糖没有控制好,将使心脏衰竭、心肌梗塞、脑中风等风险上升,影响存活期。

照护线上

眼干 嘴干 呼吸费力 小心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医生,我身上的红色皮疹越来越厉害,而且一天要拉好几次肚子。”40岁的林老师苦恼地说。

因为罹患淋巴瘤,而进行异体干细胞移植,虽然疾病得到控制,但他却遭遇了严重的排斥反应。台大医院检验医学部林建嵚医生指出,病患的肝指数上升,皮肤出现红疹,而且有严重的肠胃问题,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虽然使用了类固醇与传统抗排斥药,但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再搭配使用标靶药物来控制排斥反应。

林建嵚医生说,经过2到3个月后,排斥反应改善许多,患者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也能开始进修的计划。

配对仅减不相容 排斥仍可发生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就是俗称的排斥,林建嵚医生说,当患者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指的便是移植进受赠者体内再增生出来的造血干细胞。“抗宿主”指的是捐赠者的免疫细胞,对受赠者的组织出现免疫反应而造成影响。

虽然在进行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都会进行配对,不过还是可能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林建嵚医生说,毕竟受赠者与捐赠者是不同的个体,配对仅能尽量减少彼此的不相容,但是依然可能出现排斥的现象。

照护线上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严重脑胃出血可致命

“医生,我的瘀青又跑出来了。”60多岁的陈女士一边说一边拉起袖子秀出手臂上的瘀斑。

她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已经有十几年的病史,因为病情的关系长期需要使用低剂量类固醇,虽持续回诊监控,但血小板偶尔还是会降到很低的状况,让她有点担心。

台北荣民总医院内科部输血医学科陈玟均医生指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自体抗体攻击自己的血小板,使血小板数量减少。正常的血小板数量约15至40万/μL,而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可能只有数万/μL,甚至只有数千/μL,因此会增加自发性出血的风险。ITP的发生率约十万分之五,较常发生在15岁以下、60岁以上,或自体免疫疾病患者。

当患者血小板降低时,皮肤容易出现出血点,或是一片一片的瘀青,因此可能需要调高类固醇的剂量,然而在使用较高剂量的类固醇后,患者常感到生活品质变差。陈玟均医生说,类固醇、免疫抑制剂还有血小板生成药物都是治疗的选项,患者可以检视自己的状况或对于生活品质的期待,与医生沟通适合自己的治疗。

长紫斑黏膜出血

照护线上

肾脏水泡长不停 及早用药延缓洗肾

“医生,我想检查肾功能。”王先生说。
“有不舒服吗?”医生问。
“因为我们家族有几位成员罹患肾脏病,蛮年轻就开始洗肾,听说是多囊肾。”
“噢,的确要注意这个问题喔。”

PKD1基因缺陷占85%

多囊肾是最常见的肾脏遗传疾病,可分为体显性以及体隐性遗传,其中以体显性多囊性肾脏病(ADPKD)为多数,体显性遗传的意思是若父母其中之一为患者,则子女会有50%机会会发病。体显性遗传最为熟知的基因缺陷以PKD1及PKD2为主,85%的多囊肾患者以PKD1基因缺陷为主。多囊肾会使肾脏慢慢出现囊肿,囊肿里面会充满组织液,为了方便理解,解释的时候会把囊肿称为“水泡”。张立建医师表示,随着时间水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并占据肾脏的体积,取代正常的肾脏组织,使肾功能渐渐变差。

多囊肾患者的肾脏会有非常多、大小不一的水泡。张立建医师说明PKD1基因缺陷的患者大概在40至50岁的时候就会进入慢性肾脏病,平均约在54岁时开始洗肾。因此要提早发现、好好控制,才能延缓洗肾的时间。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