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吉 / 重视善终 调和身心 中医也有安宁疗护
问:医识力团队,你们好。
我的母亲在与大肠癌抗争一年后离开了我们。这段期间,她接受了多次化疗,也使用了大量吗啡止痛剂,但仍饱受疼痛与副作用之苦,大多时间都在昏沉与痛楚中度过,让我们做子女的非常心疼与无力。直到她离世后,我们才真正意识到,她这一年服用了多少药物,只为了缓解种种不适。
母亲生前深信中医与自然疗法,长年不依赖西药。只是当癌症恶化,中医也无能为力时,只好转向西医积极治疗。这让我们一直想知道,如果当时能早些接触中医的安宁疗护,是否能为她减轻更多痛苦,活得更有尊严与安宁。
Q1:我们想请教,中医是否也有自己的安宁疗护方式?在癌末或重大疾病末期的照护中,中医可以如何协助病人缓解痛苦、提升生活质量?这些方法与西医的安宁疗护有何异同?
Q2:若一位癌末病人同时接受西医的治疗与安宁照护,中医是否能合作?在你临床经验中,是否有常见且有效的中西医合作模式?
感谢你的解答,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和受益。
医生解答:
我理解你们一家人经历的痛与无力感—亲人承受病痛的煎熬,尤其是癌末时的挣扎,是再多医学知识也难以彻底缓解的现实。许多在临床中遇见的病人,他们在最后一段路上,其实最渴望的,不是“治愈”,而是少一点痛、少一点苦,好好走完人生。
中医是否也有自己的安宁疗护方式,答案是肯定的。中医虽然在“安宁疗护”这个领域没有像西医那样标准化的体系,但自古便重视“善终”与“调和身心”的理念。常见的中医介入方式包括:
- 中药调理:针对恶心、便秘、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以温和不伤正气的方药改善生活质量;
- 针灸与推拿:在缓解疼痛、减轻焦虑方面有一定帮助;
- 情志调摄:通过沟通与情绪疏导,帮助病人更平静地面对身体变化;
- 食疗与芳香疗法:改善整体舒适度,让病人在细节中改善生活质量。
这些方式并非以“治愈”为目标,而是强调提升病人的舒适度与尊严。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在安宁疗护上有互补的潜力。我曾参与撰写国家癌症控制蓝图,内容就包括确认传统与辅助医药在安宁疗护扮演的角色。
西医在止痛、抢救和临床监测方面有明确优势,而中医则可针对个别症状(如长期恶心、便秘、虚弱或情绪波动)进行整体调理,填补西医治疗之外的空隙。
如果能在病情稳定阶段及早引入中医的支持,也许可以更从容地处理副作用、维持体力,帮助病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减少痛苦,活得更有尊严。
希望透过更多的分享与对话,能让更多家庭了解到“安宁关怀不是放弃治疗,而是更温柔地面对生命的最后旅程”。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