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轩/“不要不好意思,说疼痛!” 7招缓解肺癌末期疼痛

问:你好。我的母亲患上肺癌末期,目前正在接受治疗,但她经常抱怨胸部和背部疼痛,以致她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我想向你请教几个问题:

Q1:我知道有药物可以缓解疼痛,但除了药物,还有哪些非药物的方法可以帮助她减轻疼痛?
Q2:饮食和运动对于疼痛管理有帮助吗?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如何调整,以支持她的健康?
Q3:如何能够提供良好的情绪支持?我希望能帮助她减少焦虑和孤独感,但我不确定该如何开始。

希望早日看到你的回复,谢谢。


医生解答:

在肺癌末期,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许多患者担心是否能够有效控制疼痛,并希望能减少疼痛带来的折磨。
癌症疼痛管理不仅依赖医疗介入,患者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的照护和调整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癌症疼痛患者及其家人可以采用的生活照护建议,这些方法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并增强心理舒适感:

1. 规律小作息
●安排规律的作息时间:癌症疼痛可能影响睡眠,规律的作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鼓励患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和就寝,并在日间“安排小憩”来恢复精力。
●限制咖啡因和电子屏幕使用:避免在睡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和使用电子屏幕,以提高睡眠质量。
良好的睡眠对于缓解疼痛感和改善情绪非常重要。

2. 适度的运动
●进行轻度活动:根据医生建议,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轻度活动,如散步、瑜伽或伸展运动。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释放内啡肽,从而减少疼痛感。
●避免过度用力:在活动中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疼痛或疲惫。活动量应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量身定制,并逐渐增加。

3. 饮食和营养支持
●均衡饮食:癌症患者需要摄取充足的营养来支持身体抵抗疼痛和恢复。均衡饮食应包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保持体力和健康。
●小量多餐:如果患者食欲不振或因疼痛难以进食,可以采取小量多餐的方式,每餐选择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
●水分充足: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能帮助身体代谢和排毒,有助于缓解部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4. 疼痛管理辅助方法
你可以根据疼痛类型选择热敷或冷敷缓解。
●热敷:适合缓解僵硬和酸痛
●冷敷:适合减轻炎症及肿胀
●按摩:轻柔的按摩可以减轻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建议由专业按摩师进行,或在家中轻轻按摩患者感到不适的部位。
●冥想和深呼吸: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疼痛感受,提高心理舒适感,并减轻焦虑。每天安排几分钟进行“正念练习”或“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

20200809_DrOoi_3
黃轩医生(重症医学科/呼吸內科)

 

5. 保持良好的情绪支持
●与亲人和朋友互动:情绪支持对癌症疼痛患者至关重要。鼓励患者与亲友交流,分享感受,从中获得情感支持。家属可以倾听患者的需求,给予关爱和理解。
●参加癌症支持小组:一些地区或医疗机构提供癌症患者支持小组,让患者能与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和分享,减少孤独感,并得到宝贵的支持和建议。
●专业心理支持:对于有强烈情绪波动的患者和家属,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疼痛和情绪挑战。

6. 灵活使用疼痛评估工具
●使用疼痛量表:帮助患者记录每天的疼痛程度,这不仅可以帮助医疗人员调整镇痛方案,还能让患者更好地管理疼痛,并了解其趋势。
●疼痛日记:记录每天的疼痛感受、使用的止痛方法及其效果。
这有助于患者和医疗团队更精确地了解疼痛特征,并调整治疗方案。医疗团队将根据疼痛的强度和性质制定适合的镇痛计划,包括玛啡类止痛药、非玛啡止痛药,甚至一些抗癫痫药或抗忧郁药物。
定期与医生沟通疼痛情况,以便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不要不好意思,说疼痛!”
对于癌症引发的疼痛,患者不需要表现忍痛的角色,这只会使患者更痛苦。

7. 尊重患者的自我选择
●倾听患者的意愿:家人在生活中照护癌症患者时,应尊重患者的选择和自主性。无论是疼痛管理、饮食选择还是日常活动安排,都应该聆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自以为是。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帮助患者保持其尊严,避免过度依赖照护,并尊重他们的隐私,避免在外随意报告患者的病情。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增强其自信心。

别再叫癌患忍耐忍痛
癌症疼痛管理需要家庭支持、日常生活调整和医疗介入的综合措施。透过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的运动、营养支持、情绪辅助及疼痛管理的多元方法,患者可以逐步缓解疼痛,提升身体和心理的舒适感。

家人和照护者应该与患者保持沟通,共同面对挑战,协助他们改善生活品质。

“不要再叫癌症末期病人:要忍耐、要忍痛”……这会增加许多痛不欲生的回忆。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问医.黃轩医生(重症医学科/呼吸內科).2024.10.20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