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沉默中受苦 老年虐待 你我身边的隐形暴力
医句话:
全球每6位长者,就有1人曾遭虐待!那些不敢说的伤痕,正在你我看不见的地方蔓延。老年虐待常发生在最熟悉的人之间,却最难被发现。无论是身体伤害、情感忽视,还是经济剥削,都会对长者造成深远创伤。这不只是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警讯。尊重与守护长者,不能只靠血缘,更需要制度与社会的共同守望。
老年虐待(elder abuse)是指对60岁及以上长者施加的伤害性行为,无论是一次性还是重复性,也包含因疏忽未提供必要照顾,导致长者身心健康、尊严或福祉受损。这些行为可能发生在家庭、社区、护理机构,甚至医疗环境中;施虐者可能是家人、照护者、朋友,甚至陌生人。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每6位长者中,就有1位在过去一年内遭遇某种形式的虐待,但许多受害者因恐惧、羞愧或无助而选择沉默,令这个问题长期被低估。
6大类型老年虐待,你能认出来吗?
1. 身体虐待
- 定义:对老年人实施身体上的伤害,包括打、推、踢、摇动、敲击、掌掴、烫伤、捆绑等暴力行为。
- 警讯:
- 无法解释的瘀伤、皮肤抓痕、割伤、咬痕、骨折、绳索的勒痕、破碎的眼镜。
- 身体局部烧伤或擦伤。
- 常见跌倒事故但原因不明确。
- 老年人表现出对照护者的恐惧。
- 案例:一名78岁的独居老妇人,由于儿子经济压力大,因此经常对她拳打脚踢,她的手臂和脸上有多处瘀青,却总以‘不小心跌倒’搪塞医生。
2. 心理或情感虐待
- 定义:通过侮辱、威胁、羞辱、贬低、不理会等方式,对老年人造成情绪上的伤害或心理压力。此外,强行孤立老人,包括限制与家人、朋友和服务机构的接触;不允许访客到来或参加社交活动;限制老人参加文化活动或使用服务 ;未经允许打开老人的邮件或屏蔽电话。
- 警讯:
- 老人表现出焦虑、忧郁、情绪低落、孤僻、困扰、羞愧、压力巨大或无能为力。
- 睡眠障碍、食欲不振。
- 社交退缩,不愿与他人接触。
- 突然变得沉默或过度顺从
- 案例:一名照护者在养老院里反复对80岁的老翁进行辱骂,称他‘没用,只是个累赘’。老翁逐渐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拒绝吃饭。
3. 性虐待
- 定义:对老年人实施任何形式的非自愿性行为,包括强迫触摸、暴露性器官、性骚扰等。
- 警讯:
- 乳房、生殖器或臀部出现瘀伤或擦伤和瘀青。
- 不明原因的阴道或肛门出血。
- 内衣撕裂或血迹。
- 老人对身体接触表现出极度恐惧。
- 突然的情绪创伤或退缩行为。
- 案例:一名女性长者在养老院被同住的男护理员侵犯,但碍于羞耻和恐惧,她选择保持沉默,直到医生察觉她的生殖器受伤才揭发真相。
4. 经济剥削
- 定义:未经同意地使用长者金钱、财产或资源。
- 警讯:
- 银行户头出现异常提款。
- 个人财物丢失。
- 未经授权的签名或财产转让。
- 强迫老人更改遗嘱。
- 老人无法支付基本生活费用。
- 案例:孙子偷转祖父户头资金用于赌博,最终被银行通报。
5. 忽视照顾
- 定义:照护者未提供应有的食物、医疗、清洁、居住环境等基本照护。
- 警讯:
- 瘦弱、脱水而干燥的皮肤和口腔、营养不良。
- 身体卫生差,长期未清洗。
- 床褥有污垢、褥疮严重。
- 眼镜、助听器、助行器或义齿等必需装备丢失。
- 老人的疾病明显恶化时,可能错过医生约诊,或者没有得到护理。
- 案例:一名长期卧床的老人因家属疏忽,没有定期翻身,最终导致严重的褥疮感染。
6. 自我忽视
- 定义:长者无法自理,且拒绝他人协助。
- 警讯:
- 居家凌乱、个人卫生不佳。
- 拒绝就医、服药混乱。
- 案例:独居老翁因忧郁症堆积垃圾多年,生活环境恶劣却抗拒外援。

老人医学内科顾问
是谁让爱变成了伤?解析背后的复杂原因
老年虐待的成因复杂,涉及多个层面:
- 家庭压力:照顾负担沉重,易产生挫折与怨气。
- 代沟冲突:价值观与生活习惯差异导致摩擦。
- 经济依赖:家属依靠长者退休金,产生掠夺心理。
- 心理疾病:照护者本身患有忧郁症、躁郁症、酗酒或吸毒。
- 社交孤立:长者缺乏外界联系,容易成为隐形受害者。
谁最容易成为受害者?
高风险长者特征:
- 高龄女性、身心失能者。
- 失智症患者、沟通困难者。
- 社会孤立、缺乏家庭支持者。
高风险施虐者特征:
- 有精神疾患、成瘾行为、情绪不稳。
- 经济压力大、缺乏照护训练。
- 曾经历家暴、成长于功能失调家庭。
高风险环境:
- 家庭气氛紧张、居住拥挤。
- 资源不足、长期缺乏喘息支持。
远不只是身体的伤
老年虐待若不及时发现和干预,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身心健康影响,甚至威胁生命:
- 健康恶化:原有慢性病加剧、免疫力下降。
- 心理创伤:出现焦虑、忧郁、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亦称创伤后遗症)。
- 社交退缩:逐渐封闭、不信任他人。
- 死亡风险倍增:研究指出,受虐长者死亡风险高出2至3倍。
跨学科介入才有效
老年虐待的管理需要跨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医疗、法律、社会服务等领域:
1. 医疗介入
- 身体检查:医生应全面评估老人的身体状况,包括受伤部位、营养状态等。
- 心理评估:针对情感虐待或性虐待的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 创伤治疗:针对身体虐待引发的骨折、烧伤等,及时进行治疗并记录伤情作为法律证据。
2. 法律保护
- 向有关当局通报:医护人员、社工等有责任在怀疑虐待发生时,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
- 申请保护令:帮助受害老人申请临时保护令,限制施虐者接触受害人。
- 法律咨询:协助老人了解自己的法律权利,如财产保护、监护权等。
3. 社会支持
- 安排临时安置:为遭受虐待的老人安排安全的居所,如疗养院或亲友家中。
- 联系社工跟进:确保老人定期接受探访和心理支持。
- 重建社交圈: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减少孤立感。
4. 家庭干预
- 心理辅导:针对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压力,安排专业心理辅导。
- 经济援助:对因经济困难导致虐待的情况,协助申请社会福利或财务咨询。
- 教育培训:教导照护者如何管理压力、与老人有效沟通等。
- 提供护理服务:给予照护者帮助以减轻护理负担。
别让悲剧重演 预防4大关键
预防老年虐待需要从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多个层面共同努力:
1. 公众教育
- 举办讲座、工作坊,提高大众对老年虐待的认知。
- 通过社交媒体、电视节目传播老年保护知识。
2. 建立支持网络
- 设立老年人援助热线,让老人可以安全匿名求助。
- 推动社区建立‘邻里守望计划’,鼓励邻里间互相关心。
3. 完善法律制度
- 加强对老年虐待行为的法律惩罚,确保施虐者承担法律责任。
- 推动政府制定针对老年人的‘保护令’,迅速干预虐待行为。
4. 照护者培训
- 提供护理培训,教授如何应对压力、照顾老人的技巧。
- 心理支持:设立热线或辅导服务,帮助照护者疏导负面情绪,避免因压力施虐。
揭开沉默的伤口
许多长者在遭遇虐待后选择保持沉默,原因既复杂又令人心痛:
1. 羞耻与自责
- 有些长者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甚至觉得遭受虐待是‘活该’或因为‘无能’。
- 特别是遭受性虐待的女性长者,更可能因羞耻而选择隐瞒,不愿对外人启齿。
2. 害怕报复
- 不少施虐者其实是长者的亲属或主要照护者。
- 他们害怕一旦举报,将会遭遇更严重的虐待。
- 有些施虐者甚至会以恐吓手段让长者噤声,不敢求助。
3. 情感依赖
- 即使受了伤,许多长者依然爱着施虐的家人。
- 他们不愿让家人身陷法律问题,也担心一旦揭发,家庭将分崩离析,自己也会失去唯一的情感依靠。
4. 经济依赖
- 若长者在经济上仰赖施虐者(如子女或其他亲属),他们可能担心举报后会失去生活来源,导致生活更加困难、孤立无援。
5. 缺乏信任与资源
- 有些长者对外界的帮助缺乏信任,认为就算报警,也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
- 他们担心被迫送往安老院,从此失去自主生活的权利。
- 也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该向谁求助、该怎么求助。
6. 不知道自己正遭受虐待
- 部分长者甚至未曾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被虐的状态。
- 他们可能习惯于将暴力、忽视或侮辱当作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从未想过这样的对待是不对的。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 .文:郑惠蔙医生 .2025.05.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