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顺木 / 三高惹眼疾 中药真能治? 别乱敷乱吃 辨证才有效
问:我父亲是三高患者,最近发现有视网膜病变,还要去医院复诊和检查。他的朋友介绍他购买传统草药来吃和敷眼,说可治愈。不过,我们都阻止了。
Q1: 我父亲比较传统,比较相信传统疗法和中医,请问有什么中医治疗或中药可以帮到他?
Q2: 若带他去看中医,是否会影响他的西医和西药治疗?
Q3: 请问医生还有哪些建议?
感谢医生解答。
医生解答:
首先,在整体回复你的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三高患者如何导致视网膜病变。
问:我父亲是三高患者,最近发现有视网膜病变,还要去医院复诊和检查。他的朋友介绍他购买传统草药来吃和敷眼,说可治愈。不过,我们都阻止了。
Q1: 我父亲比较传统,比较相信传统疗法和中医,请问有什么中医治疗或中药可以帮到他?
Q2: 若带他去看中医,是否会影响他的西医和西药治疗?
Q3: 请问医生还有哪些建议?
感谢医生解答。
首先,在整体回复你的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三高患者如何导致视网膜病变。
问:医生你好。我今年45岁,最近发现患有子宫肌瘤和卵巢内膜异位瘤,准备动手术。
Q1: 西医说肌瘤和囊肿的成因不太明确,可能和饮食有关。那中医怎么看?有特定的病因吗?
Q2: 我上网查资料,专家建议避免进食会刺激到荷尔蒙导致肌瘤和囊肿生长的食物,例如蜜糖、海鲜等,西医只是说适当的饮食和不过量。中医有哪些建议吗?
Q3: 我的年龄似乎已靠近更年期,请问手术后是否更快进入更年期?需要进行哪些预防或调整吗?
Q4: 医生的建议是腹腔镜手术切除,短期住院和休养两周即可。手术后的照顾是否与开腹的不同?腹腔镜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谢谢。
医生解答:
问:60岁,女性。多年来都有嗳气(belching),最近更加频繁且嗳声非常响亮,大概每小时4至5次。不管饭前或饭后,或一早醒来或运动的时候,嗳气都在。胃肠道蠕动声也蛮响亮的,三餐定时,排便也定时。请问这些症状是否正常?
答:嗳气是指自胃部上升的气体,常伴有典型的嗝响声。在中医的病机,主要是脾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常见的原因饮食不节、外感风寒及忧思过度所导致。
西医也认为饮食不节是主因之一,如饮用过多碳酸饮料、过度喝酒及吃得太多。还有神经系统失调的原因,或如迷走神经或膈神经损伤或受刺激。
另外,有一部分的患者可以与精神或情绪问题相关。简单而言,嗳气的病因可分器质性或功能性的。器质性是指引起的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而造成该器官或组织系统短暂或永久性损害;功能性疾病则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往往呈现多样性,且与器质性疾病的症状相似,易被误诊为器质性疾病。
由你所描述的症状判断,嗳气发生频繁且嗳声非常响亮,大概每小时4至5次,这症状显然不正常。
问:想问中西医,前两个月的时候,有一天早上起床后,有严重的晕眩,眼前发黑和恶心的症状,去看耳鼻喉科,医生说是感冒,但之后还是会晕眩,但没先前严重,有时还会站不稳,一直持续到现在,生理期也由原来的28天,提前5至7天来,晚上也睡不好,肩膀也会酸痛,手也会发麻和酸痛,紧张的时候,会感觉头胀胀的,此症状已经持续两个多月了。本人现年37岁,除了血压高(有定时吃药)就没有其他问题了。想请问中西医这是什么状况啊?
答:从你所描述的症状,研判可能是耳水不平衡导致。耳水不平衡是一个统称,任何可以影响内耳两块平衡小骨头,而产生天旋地转式的晕眩及呕吐等不适的问题。最常见的原因是美尼尔氏症(Meniere's Disease)以及耳石症。另外也必须注意,负责平衡的小脑若出现问题, 如供血不足,或小脑中风,也可引发眩晕,如耳水不平衡症状。
中医认为“无痰则不作眩”,耳水不平衡多因精神压力、过度疲劳而诱发。其中“肝阳上亢”或“脾虚湿阻”这两种状态最易令体内痰湿积聚,上阻耳窍而发病,所以治疗时常配以平肝、健脾及利尿渗湿为主。
问:目前肺癌第IIIb期,患有糖尿病,已接受过化疗及放疗,目前接受免疫治疗,考虑在免疫治疗结束之后,转为中医治疗,有什么需要注意和疗效如何呢?
答:中医古典医书《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因为肺癌患者接受治疗后常因本身免疫不足,容易引起许多的外邪侵犯;所以中医针对肺癌后期患者的治疗是以“扶正袪邪”为主要的原则。
借由“扶正”与“袪邪”的中药方如健脾益气、滋阴养血、养阴生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等中医治法,可提升病患的精神体力及食欲等,同时也提高病患本身的免疫力,以及减轻化疗之副作用,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整个疗程,从而提高患者之存活率与生活品质。
在临床上看到很多末期癌症病患,明明已经体质虚冷,元气不足,还一昧服用清热解毒中药,误以为癌细胞是纯粹因为体内毒素太多造成,却不知癌症因素很多,而清热解毒中药大多性质寒冷,过度服用反而削弱身体正气,更无力对抗癌细胞。
另外,针刺也可以缓解许多症状,包含疼痛、失眠、骨骼肌肉酸痛、内脏功能调整等,尤其以止痛方面更为显着。
问:刚确诊乳癌,只是第一期,想问可以去找中医治疗吗?
答:如果只是第一期的乳癌,我的建议是手术治疗。
因为有明确的证据显示手术可以根治早期乳癌。中医药目前并未有有力的数据可治愈乳癌,只有一些个案报告。所以从治疗的好处相对于风险来评估,当然手术切除是优先的选择方式。
中医药在早期乳癌的角色,主要是术前及术后的身体调理,针对致病可能病因病机,扶正祛邪,改善体质,以减少癌症复发。
奉劝不要随意听信网路谣言或民间传说,迷信名医或未经证实的偏方。癌症患者应该尽早寻求正规医疗,尤其是早期患者,以免延误病情,演变成后期或远处转移而危及生命。
问:产后女性乳腺不通、发炎,硬得像石头一样,或严重胀痛无法哺喂母乳,想问中医如何治疗?
答:乳房胀痛、刺痛、乳腺炎是许多哺乳妈妈身体和心理的痛。产后乳腺炎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多为急性乳腺炎,常发生于产后3至4周的哺乳期妇女。
急性乳腺炎属于中医“乳痈”范畴,主要的病因可以是太长时间没有亲喂或挤乳,或乳汁过多等因素,造成排乳不顺,乳汁久留变浓稠,导致乳腺阻塞。此时乳房会变得胀、硬、痛、皮肤稍微泛红。接着发展为乳腺炎,再严重可化脓,形成脓疡。
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初期以通、消、散为主,让郁积的乳汁排出是治疗乳痈的重要方法。
重点是清热解毒,但是不宜过量使用寒凉清热之品,不然会使母奶变少;之后的治疗则是宽胸理气散结,消除乳房肿块,以防复发。在发生乳腺阻塞和乳腺炎时,中医会选用如仙方活命饮等散肿消炎的中药治疗。
问:有治月经不调的中药吗?
答:当然有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而针对月经失调的治疗,向来就是中医用药的强项之一。
女性月经周期正常为28天来一次。首先我们要知道在什么状况下,可诊断为月经失调:
常见月经失调的因素有:
当然还有很多疾病或药物也会让月经不正常。
在临床上,中医会经望闻问切,将月经失调归类为以下几个证型:
问:我今年67岁,今年2月中感染病毒,吃了中药好了。但是时常有痰粘在喉咙声带处,说太多话就觉得喉咙不舒服,这是否为COVID-19后遗症,或者是胃酸倒流,打嗝造成?长久的话会否造成食道癌?
答:这一波的COVID-19在儿童会引发哮吼(croup)症状,主要是伤及声带。因为小孩的喉腔较窄,声门窄而短,所以声音会变得粗哑,咳嗽声如狗吠。成年人比较不会有此症状。不过在临床上确实也常遇到如你的主诉:时常感觉有痰粘在喉咙声带处,说太多话就觉得喉咙不舒服,初步研判可能是COVID-19的后遗症之一。
从COVID-19开始不久,COVID-19病毒在中医就被认为是一火热之邪。热火伤津灼液,津液代谢出现障碍则气血循环受阻,痰浊血瘀内生,相应的脏腑器官失去濡养而产生诸多并发症。
因伤阴耗液而导致燥热,痰粘在喉咙声带处。声带发炎则合不拢,因而讲话多或喊大声时空气进入就会觉得喉咙不舒服甚至咳嗽。这时通常可考虑使用一些滋阴生津的中药材便可改善喉咙不适症状。当然要先经合格的中医师诊断病情才用药。
至于你提到是否为胃酸倒流,打嗝造成?当然也有可能。
问:男孩阴囊湿疹严重,会痒会痛,看了西医四五年仍无法痊愈,请问中医可以怎么治疗呢?
答:首先要先确认是否真为湿疹?病人年龄?有否伴随其它相关症状?病史、家族史及有无过敏史?看了西医四五年给了哪些药及做了什么检查?有没看过中医?中医的见解又是如何?
一个疾病的诊断极其重要。不管中医或西医,都需详细的问诊及检查。中医经由望闻问切、才能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单凭一个表面皮肤症状,而只有口述,是不易做出诊断,也容易误诊而使用不对的药物。
如果确定是你所述的湿疹,必须找出致病原因。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患者常常伴有过敏史,如气喘、异位性皮肤炎等病史。湿疹的可能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