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健康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呵护健康从现在开始

医句话:

请积极关注你的健康,定期进行健康筛查,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预防胜于治疗。 不要等到疾病恶化才采取行动。从现在开始就关注自己的健康,没有太早或太晚开始照顾自己的健康。让我们积极呵护身体,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吧!

“定期进行健康筛检对于保持良好的健康和预防严重健康问题至关重要。它可以在明显症状出现之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让我们能够及早就医并改善临床结果。通过积极地管理健康,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福祉,降低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和中风)以及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NCD)的风险。

有多种筛检方法可用于发现这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筛检指标,它们能够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帮助我们及早发现这些健康问题。请注意,本文中的推荐数值仅供一般参考。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不同,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详细的评估,请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

饮食营养

非传染性疾病 害国家年损96.5亿 实践健康营养 从治疗护理转向预防更“实惠”

医句话:

在2022年,马来西亚财政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由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住院、体检、药物治疗和咨询,每年使大马的经济损失超过96亿5000万令吉。即便获得政府补贴,治疗和医疗费用仍居高不下,尤其是对那些没有保险的人。因此,我们可采取更实惠的替代方案,即实践健康的生活习惯,作为预防疾病的措施。

 

专题

何止诱发心脏病 脂肪肝 肝癌第二大病因

医句话:

正常肝脏发展至肝炎和肝硬化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若能进行识别此病的筛检和早期发现并治疗,就可以大大降低肝细胞癌(HCC)发生率高达七八十巴仙。

“肝细胞癌(HCC)或称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癌症,也是全球第三大致命性癌症,每年平均有83万人死于HCC,相等于每天有2200人或每分钟有1.5人因HCC丧命。

令人担扰的是,HCC的病发率每年迅速上涨,2017年的HCC的新病例是1990年的100%,主要因为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增涨35%)及人口老化(47%)所致。

全球HCC以西太平洋地区的发生率较高,是全球HCC新增病例和死亡率的60%。而数据显示,无论是在马来西亚或全球,HCC新增病例和死亡率几乎相近,这说明了HCC预后不良。

相信很多人知道,达90%的HCC源自于肝硬化,而多数潜在的肝硬化或肝病不易被发现,绝大多数的病例是在晚期被确诊。

大马第四大癌症死亡杀手

癌症診治

脂肪分泌雌激素 绝经胖女 乳癌风险高

医句话:

近年来乳癌病例有增无减,特别是亚洲地区更出现追欧赶美的趋势,研究发现与现代女性不健康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尤其是肥胖率上升及缺乏运动,再加上吸烟更增加患癌风险,因此要杜绝乳癌病例再攀升,必须从3点着手改善。

“研究发现,在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女性患上乳癌的几率不断上升,而且丝毫没有下降的迹象。其次在欧洲国家包括美国的癌症病发率,明显是高于亚洲。

而临床报告显示,那些移民到美国的日本人和中国人,或者所谓的亚洲人,在一段时间过后,她们患乳癌的几率也急剧的上升。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长期生活压力久坐不动吗?因为她们的病发率比起在故乡,也就是亚洲地区高出100%。

由于只有10%至15%的乳癌是因为遗传或突变所引起,而有害的DNA突变不可能在短短的25年内突然影响整个地球上的所有女性,使到乳癌的病发率翻一倍。

因此,这一定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造成这种疾病,而且以如此迅速的速度发展,让全球的乳癌病发率在短时间内上升。

內分泌科

看不见的肥胖 肌少脂高 瘦胖子更可怕

医句话:

虽然肥胖者患病率高于瘦子,但其实瘦子也会面对健康危机,我们也不能单靠BMI,就可判断对方就是“健康”,因为即使BMI正常,但肌肉量低,体脂量高,那就是典型的瘦胖子。

“一个人身形消瘦,四肢如柴却体脂过高,那就可称为瘦胖子(skinny fat)。瘦胖子是指一个人的BMI完全处于健康正常范围,并不属于超重或肥胖,但是体内的实际脂肪含量显着偏高,体脂率甚至已经到了超重或肥胖的范围,而且伴有肌肉含量不足的问题。虽然瘦胖子外观上看似健康,一旦真正测量体脂就可知道患者正是瘦胖子。

肚腩是瘦胖子外观的唯一症状,除此之外,是无法从外观诊断,因此,医生会测量患者的体脂量,一般的成年男性的平均体脂率(body fat)介于18%至24%,女性则是25%至30%,若你的体脂量超过这数目,但你的体重却仍属正常,那你就属于瘦胖子了。

慢性疾病

肥胖让肾过劳死 你我都该“肾”重其事

医句话:

有糖尿病的病人可以转介至内分泌科接受治疗,有心血管问题的病人也可以转诊心脏科,可是,肥胖的病人却因为目前严重缺乏专治肥胖的专家,而不易获得肥胖的治疗。要帮助患有慢性肾病的病人成功减肥,肾脏科医生不能只凭自己的力量,而是需要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专家的介入,除了物理治疗师,也需要饮食治疗师, 甚至辅导员的帮助。 目前也有一些专治肥胖症的医生,协助有需要的病人。

“根据2019年国家健康及病发率调查(NHMS),我国有30.4%成人超重,另有19.7%成人痴肥,以致我国肥胖率达到51%,这意味着每2名成人就有1人肥胖。我国的肥胖率也在东南亚国家称冠,情况令人担扰。

国人肥胖其中一个原因是吃得太好了,到处可见营业24小时的餐饮店,形成饮食失衡的不良习惯所致。肥胖意味着患上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肾病等慢性疾病风险比没有肥胖问题的人来得更高。

肥胖慢性肾病 衰竭速度快

內分泌科

过完年胖一圈 小心佳节症候群

医句话:

代谢症候群也称为佳节症候群,虽然不是疾病,但它是高风险因子,更是健康警讯,若不接受治疗,就会大大地提高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肾病或截肢等的并发症风险。

“在农历新年期间,美食当前,难免会放任饮食,结果过完年,才惊觉腰围、臀围也来团‘圆’,这时‘佳节症候群’或已悄悄上身,特别是糖尿病患与肥胖者。

调查发现,每年佳节后,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就医的人数增加约20%。一般来说,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最困难的一环,患者常因错误观念,影响血糖控制。

代谢症候群 非病却要命

问药

小孩太胖 极少数与荷尔蒙或疾病有关

问:我家小孩今年4岁,从出世到现在都是肉肉的,体重已经达到23.6公斤,家里长辈和保姆坚称小孩胖点没关系,我非常担心严重肥胖的问题,这会是荷尔蒙失调或家族遗传问题吗?请问我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减重呢?

答:导致儿童肥胖最常见的原因是遗传因素、缺乏运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仅在极少数情况下,由于荷尔蒙问题等医疗状况导致体重超重,一般上,通过体格和血液检查可以排除潜在疾病引起肥胖的可能性。尽管有些家庭成员存在体重过高的问题,但是,并非拥有肥胖家族史的儿童都会超重。父母、兄弟姐妹超重的儿童的确可能会增加自身超重的风险,但这很更有可能与家庭行为(如进食和运动习惯)有关。孩子的日常饮食和活动水平对影响孩子的体重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成年人平均一天花在3C电子产品的时间至少3小时或以上,更遑论自律能力较弱且过早接触3C电子产品的孩子,有数据显示孩子每一天平均花在看电视的时间可以达到4小时或以上。随着电脑和手机视频游戏变得越来越流行,孩子处于静态休息的时间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这里提供一些建议以作参考:

问药

林明冠/有一种胖 是我觉得我胖 勿以个人感受主宰科学分析

问:我今年15岁,是一名学生,身高160公分,体重已经达到了50公斤,从小学开始有肥胖的问题。我每天以大约80克的糙米饭和蔬菜肉类作为主食。我会在一个星期里进行长达40分钟的运动,包括跳绳、跑步和摇呼啦圈,可是体重却还是很高,体型看上去也很胖。

答:所谓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囤积过量,导致体型异常。造成因素有饮食不节、缺乏锻炼、压力以及遗传等。若是双亲体型硕大、身若圆球,那孩子大概率应当如此。

若以身体质量指数(BMI)计算,18.5至24为正常范围。你的体重50,除以身高1602,得出的结果为19.5(BMI),试问何重之有?而“体型看上去很胖”显然只是主观感受而已,这种所谓主观感受,会受到每个时代对身材的审美转变而有所不同,别忘了,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胖,是我觉得我胖。这种建立在个人感受上的体型问题是意义不大的。

15岁应该就读初中三,若是跳级,应该在高中一或中四,有如此身高和体重,在马来西亚篮球界里,算是体型天赋异禀了,如果没有出现生活障碍,应该极大化去发挥你的体格优势,这可是别人羡慕都来不及的。

成人健康

肥胖 促使身体慢性发炎增加罹癌风险

2018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癌症为全球第二大的死亡原因,指出全球死亡人数中有接近六分之一是由癌症造成。导致癌症的原因很多,遗传、生活形态、饮食习惯、肥胖、缺乏运动、环境压力等等都会影响患癌的几率。肥胖除了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外,它与罹癌风险也有密切关联,我们就来谈谈肥胖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肥胖”是许多国家困扰的问题,经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016年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逾19亿人过重,其中超过6.5亿人肥胖,过重或肥胖导致死亡的人数普遍高于体重过轻所造成死亡的人数。

对大多数人来说,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一个可以方便评估自己肥胖程度或总体脂肪量的参考指标,一般标准的BMI大约是18.5~24.9,过高的BMI会增加罹患心脏病、糖尿病或癌症的风险。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研究指出,肥胖会增加罹癌风险已相当明确,也有其他研究发现BMI的升高会增加许多癌症(如:子宫癌、胆囊癌、肝癌、结肠癌或乳癌等)的患病风险,BMI指数每提高5个单位(kg/m2),因癌症导致的死亡率就可能增加10%,故控制体重和减少身体脂肪对降低罹癌风险是相当重要。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