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疫情防控 先学会自救】面对疫情 恐惧生无知 莫因无知 做出愚昧事

给人类之愿与愚昧的战争终有胜利的那一天──阿西莫夫《神们自己》

随着COVID-19的确诊病例不断攀升,恐惧的心理也弥漫在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中,近来大家总在窃窃私语,‘我们该怎么办呢?’丶‘你囤粮了吗’丶‘孩子还能去上学吗’丶‘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吗?’等。

其实恐惧于死亡,恐惧于未知,恐惧于我们不了解的一切,对这个病毒我们有太多的未知,这也加深了我们的恐惧,以致我们可以看到疯狂抢口罩丶厕纸丶洗手液等不可思议的事频频上演,这都反应出我们对未知的担忧。

而恐惧的对立面是愚昧的忽略以及傲慢的无知,之前一些人一心认为自己彷佛就是天选之子,病毒断不会找上来,以致不久前我们还隔岸观火,笑话邻国去抢货或怕死等,没想到现在马来西亚的疫情瞬间告急,甚至出现了死亡案例。

不仅如此,种种人性的丑陋,如贪便宜机票去重灾区旅游丶违反自我隔离法令丶举行或参加大集会等皆是愚昧的表现。

尽管如此,这场瘟疫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生存的意义,即选择做一个西西弗,拒绝被动赋予我们的命运。

西西弗是希腊神话中一个被惩罚的人,他受罚的方式是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每次到达山顶后巨石又滚回下山,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下去,西西弗知道自己的处境,也知道石头终会落下, 但是他不放弃对命运的抗争。

专题

【疫情防控 先学会自救】冠病-19一视同仁

COVID-19疫情已经席卷全球,一些国家已经处于失控状态,许多国家的医疗资源也告急,好多疫情严重的国家都实行封锁管理与隔离政策,这政策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奏效,这当然也得需要人民的全力合作与支持。

截至4月5日,美国目前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不过以死亡率来看,意大利仍居冠,其实许多欧洲国家,包括意大利错失了控制疫情的机会,当COVID-19在中国横行时,许多国家都认为这是外国的疫情,与他们无关,直到有了一些病例,多数人还是认为病毒不会找上他们。

马来西亚目前也成了东南亚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我国政府也开始实行行动限制措施,目的是要大众尽可能在家里,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减缓COVID-19的扩散。

可是行动限制措施实行前一天,大众却一蜂窝全民开始回乡探亲,这也是意大利疫情恶化的其中一个原因,许多人都把政府的这一措施视为变相的假期,许多人开始趁这机会到公园散步丶晨运等。政府不要百姓做的事情大家一并落实,原因是因为在家里很闷,很不方便,一些还试图合理化他们的行为,到公园跑步是为了个人的健康,提升免疫系统功能以抗病毒,一些也尝试分析他们对行动限制措施的理解。

许多人都会有侥幸的心态,总觉得病毒感染不会找上他们,病毒感染当然是一视同仁的,它并不是如美国总统所说的外国的病毒,它不讲外国话,它也不会选择性感染某一族群。

专题

冠病-19大流行应将推迟肿瘤切除手术? 不!延期或致癌扩散更严重

COVID-19的爆发正在影响许多人,这包括正在接受治疗的癌患,以及刚刚被诊断患有癌症的患者。眼看COVID-19疫情日益严峻,癌患和其家属都十分担忧,癌患是否属于感染COVID-19的高风险群?感染后是否会有患重病的风险?如果是,癌患在这段时期是否应该继续到医院接受癌症治疗,那样做安全吗?抑或应该延迟治疗以避开感染COVID-19的风险?为此,《医识力》特邀来临床肿瘤内科顾问陶乃文医生为癌患和家属解答疑惑。

COVID-19 Vs 癌症治疗10问

问1:鉴于目前COVID-19疫情的严峻形势,癌患是否应该继续到医院进行癌症治疗?那样做安全吗?
答:目前癌患到医院接受治疗仍然是安全的。但是,癌症中心或医院必须严格执行防疫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专题

【疫情防控 先学会自救】氯奎宁能治COVID-19吗?

自从爆发了这个疫情以来,网路上就一直流传出各式各样的治疗方法,尤以民俗疗法为甚,虽然说后来都证明几乎没有疗效,但好事者仍然是乐此不疲。

即便说出发点有可能是好的,但这种未经查证的医疗方法不但不会对病情起到帮助,反而会延误病情,是名符其实的帮倒忙,所以在此劝各位读者还是听从专家的意见比较好。

坦白说,对于这个COVID-19病毒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在确定了病患感染到COVID-19病毒后,应先将患者依病情严重程度来作分类,再通过监测和维持患者生命指标等作支持性疗法,并同时给予氧气通气治疗。

此外,也要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控制好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还有也要防治药物的并发症以及继发性感染。

目前中国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

一)氯奎宁:大陆国家卫健委于1月19日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中已新增2个试用药物,其中一个就是氯奎宁(chloroquine),它原本是用于治疗疟疾的老药,据报导说德国生产商拜耳已紧急调配30万片氯奎宁免费供应给中国。

呼吸病学专家锺南山曾说过氯奎宁虽不是“特效药”,但肯定是“有效药”,目前还在作临床治疗验证中。

专题

室内空气差 员工常生病 小心病态建筑症候群

医句话:

2016年,全球有380万人死于由室内空气污染所导致的肺炎丶中风丶冠心病丶慢阻肺(COPD)和肺癌,占全球死亡率的7.7%。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实际上要比室外严重2至5倍。而人们每天平均有70%至98%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由此可见,室内空气品质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更为密切。

发炎促发非传染性疾病

“除了传染性疾病,我们如今也非常关注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因为其所带来的影响已经逐渐变得更为重要。而促成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成分之一的‘发炎’(inflammation),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

专题

【疫情防控 先学会自救】防疫从你我做起

当政府不选择雷厉风行地全面封锁,而是选择采取相对温和或有人觉得是半吊子的流动管制措施,我想其最大意义不在于滴水不漏的防堵病毒,而是寄望以管制与法制之名,从而加强多数民众在防疫意识上的松懈,并加大强度实行非自愿性的“社交距离”,希望借此达到减缓疫情的目的。

尽管目前实施管制,即便如果是以强硬的手段来进行封城(lockdown),新增病例在短期内仍会持续攀升,但必须注意的是,我们求的不是没有新增病例,而是确诊人数的增幅可以减缓。

所以这时是我们当尽国民义务的时候,哪怕你讨厌甚至鄙视现在的政府,但为了你的家人丶你的爱人丶你的朋友丶你的客户丶你的生意伙伴等,最重要还有你自己,请记住以下5大要点:

1)请有限购取你生活所需
2)请呆在家
3)请别去串门子或探访
4)请别在家搞餐聚
5)非紧急医疗需求别去西医或中医诊所

也许你说我人权丶要自由丶继续任性,然后乐天知命地到处趴趴走,那如果万一有一天马来西亚的医疗系统崩溃了,你别怪政府不够强硬,或者是隔离管制时间被延长了,请你不要怨天怨地。

专题

【疫情防控 先学会自救】打造“快乐荷尔蒙”

面对COVID-19的疫情,看着不断更新的新闻,彷佛快乐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其实只要调整心态,把今次面对的危机视为新的开始,就像我们刚踏入校园时,以新开始面对新生活的心态,或许有点不便,或许有点情绪,甚至或许有点牺牲,但只要坚持改变生活习惯,以正面积极去面对这段期间,必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荷尔蒙”。

首先人人必须要对卫生部的医护人员有信心,并且支持及遵守其指示,秉持防止疫情扩散人人有责,牢记“stay at home”(留在家)的要旨,再来是借此机会反省过去对环保丶卫生甚至健康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不要忽略行善为乐,特别是疫情虽无情,但人间仍有爱。

做好各种必要的防范措施,并且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传达正确的资讯,如何有效防范,不放纵丶不焦虑丶不恐慌即为行善,不乱传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官方新闻为准,社交媒体上的耸动消息必须保持谨慎,留言以正面言论为佳,别再制造负面情绪,凡事以和为贵。

至于个人的生活习惯,必须保持积极开朗及乐观,饮食方面以少盐丶少糖丶少油丶多纤维丶足够维生素及蛋白质,在家作业或休息亦要保持运动量,建议乒乓丶健身操丶亲子互动或步行等,想要静态可考虑静坐丶深呼吸丶挥毫写书法丶绘画丶阅读丶听音乐或下棋等,甚至是心灵建设如宗教祈祷或祈愿等,保持足够睡眠,让身心灵获得休息,这也是增进免疫力之道。

专题

矫正器并非愈贵愈好 治疗难度决定收费

医句话:

每个人前来咨询牙齿矫正治疗都有不同的原因,身为医生,我们会建议有牙齿功能障碍的人进行牙齿矫正治疗,尤其齿列异常较严重者如说话喷口水,应该尽早接受牙齿矫正治疗,而且要咨询合格及专业的牙科。

让“出轨”牙齿归位

“很多人不知道长得杂乱无章的牙齿为什么可以被矫正,临床上也很少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简单来说,我们的牙齿之所可以移动主要因为增生和吸收的动态平衡所致,牙齿受力后可以移动,而移动后的空隙又可以被填补。这种移动与牙槽骨有密切的关系。

牙槽骨位于牙龈之下,它具有终生改建的能力。当牙齿向前移动,持续的压力作用到牙槽骨上时,受力部分的牙槽骨会逐渐被吸收,给牙齿的移动开辟了空间。而围绕在牙齿后侧的韧带会受到牵拉,提示它需要修复因牙齿移动所产生的缝隙,新的牙槽骨因此长出以填补多出来的空隙。

专题

待在家中≠在家中坐着 运动 从居家日常做起

医句话:
民众必须记住,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特定食物能够抵抗COVID-19病毒。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持续采取健康饮食法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这是身体抵抗任何侵入体内的病毒的主要关键,而这也将进一步阻止我们将病毒传播给周围的人。

所谓的健康饮食,即适量、均衡及多样化,才能满足身体所有的营养需求,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此外,行动管制令期间虽然不能出门,但民众也要保持身体的活跃性,在家中也依然要经常锻炼身体,这对提高自身免疫力十分重要。


健康饮食法增抗疫能力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