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异常非细菌感染 溃疡性大肠炎 用药控制无法根治
医句话:
溃疡性大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发作时的表面症状与一般肠胃发炎没差,但治疗上却大相径庭,因此医生在每一次诊断时必须加倍注意,以追踪是否为此症,以避免采取错误治疗方式。
“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日前突然宣布辞去首相一职后,不仅引发日本甚至东亚地区的政治形势,也影响了全球的局势。根据报道,安倍辞职的原因与健康欠佳有关,理由是困扰他多年的溃疡性大肠炎出现复发,为了避免在COVID-19疫情仍在肆虐下影响公务,他因此选择辞职。
溃疡性大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皆属于炎症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两者的差别是溃疡性大肠炎发病在结肠与直肠,而克隆氏症则是集中在小肠。
根据资料,溃疡性大肠炎病例在亚洲地区比如大马或日本等并不多见,而在欧美地区则较多,至今医学界仍无法确认其病因,相信与基因有关,不过更多是认为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关,由于免疫细胞异常及自我攻击而造成,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者提及与环境有关,亦有人提出或与饮食有关,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并非细菌感染所造成。
患者的病况与一般肠炎无异,比如出现发烧、肚疼、拉肚子、便血或排出粘液等,患者以青年与中年男女为主(介于30至50岁等),换言之老年及小孩罹患此症的几率不大。
大肠镜活检始确诊
由于一般的肠炎的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一般经抗生素治疗后就可缓解病况,因此复发的几率都不高。然而,如果这不是普通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而是溃疡性大肠炎,那么复发的机会就高。
一般上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只能侦察到肠炎,而无法确认为溃疡性大肠炎,因此要确诊为溃疡性大肠炎,则必须进行大肠镜检验,以及活体组织切片(biopsy)检查。
由于溃疡性大肠炎的复发率很高,因此当症状反复出现,我们就不可掉以轻心了。在进行大肠镜活检确诊为溃疡性大肠炎后,医生就可开出调节免疫系统的针对性药物,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减低复发的几率。
由于溃疡性大肠炎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因此至今它无法根治,仅能用药物进行控制,但一般上用药控制相对安全,除非情况出现恶化,那手术的介入就有必要了。
持续发炎 癌变几率高
尽管溃疡性大肠炎的死亡率不高,但若是出现严重情况,比如急性或爆发性溃疡性大肠炎(fulminant ulcerative colitis),此时药物治疗未必有效,如果炎症或便血严重,就必须考虑采取手术切除以控制病情。
值得一提的是,曾有溃疡性大肠炎的患者,罹患大肠癌的风险也会较一般人高,这是因为若持续发炎,该细胞组织出现癌变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这类患者也必须定期做大肠镜检查,一旦发现有癌变必须尽早切除。
不过由于溃疡性大肠炎并不普遍,因此病而罹患大肠癌的病例并不多,大部分的大肠癌患者并无溃疡性大肠炎。
因此如果发现排便习惯改变或便血,别因为本身没有溃疡性大肠炎而掉以轻心,以致耽误了病情。
切大肠无碍营养吸收
大肠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肛管,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化过程中把食物中的水分及剩余物质进行吸收,之后将残渣通过肠道运动排出体外,而在急性溃疡性大肠炎中,若手术切除了大肠是否会对健康有严重影响呢?答案是不会,但会造成一些生活上的不便。
最常见的的不便就是患者排便较稀(少了大肠吸收食物中的水分)以及上厕所的次数较频密,不过不会影响其营养吸收,另一种情况就是由于上厕所次数较密,可能会引发脱水或电解质不足的情况。
总而言之,溃疡性大肠炎必须深入追踪检查才能确定,打个比方,一户住家起火燃烧,若仅从外观来看,只能知道是发生火灾,但究竟是电线短路造成火患,抑或遭人纵火,则必须深入调查才能确定。
而溃疡性大肠炎亦如此,它的表面症状与一般肠炎无异,只有在医生深入检查包括进行大肠镜及活检后才能找出,也因此医生的诊断是关键所在。”
安倍晋三肠疾复发 辞日相位
65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日前以健康理由欠佳宣布辞去首相一职。根据报导,安倍一直以来受到肠胃疾病特别是溃疡性大肠炎宿疾的影响,今年6月已传出旧疾复发,甚至有摄影拍摄到他痛苦地手扶墙画面,之后在8月期间两度入院治疗,最终他于8月28日突然决定辞职,震惊全球。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