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塞爆加护病房 加一张床就这么难吗?

医句话:

在COVID-19疫情日益严重下,我国加护病房(ICU)是否会出现满载的那一天呢?没人知道,但若是出现这一天的话,意味着将是人间炼狱之时,要避免出现这一天,人人都必须严格遵守行管令及SOP,早日接种疫苗,大马才有望战胜疫情。

“翻看最近我国卫生总监丹斯里诺希山的汇报,除了确诊人数以及死亡人数节节上升,还有一项数据也是触目惊心的,那就是目前在加护病房(ICU)抢救的人数以及必须使用呼吸器的人数,截至5月21日,因COVID-19重症而必须在加护病房的患者已达到500余人,其中需要用上呼吸器的患者也达300人以上。

先了解下我国的加护病房的一些数据,根据报导全国多个州属比如雪州、吉隆坡、槟城、砂拉越、吉打和霹雳的COVID-19加护病房的床位使用率已经超过80%,一些医院的加护病房使用率已经达到了100%,而诺希山在5月17日透露,全国78间政府医院和教学医院,共有1388张加护病床,当中850张是预留给COVID-19的重症患者。

加护病房的床与普通病房的床有什么差别呢?第一是各种重要及复杂的仪器设备,第二是负责操作这些仪器设备额的医护人员,以一张最基本的加护病房床为例,它必须具备床旁生理监视器(24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迹象)、呼吸器(从人工气道置入,协助患者呼吸或改善血中氧气浓度)、点滴注射泵(精准监控药物注射的剂量和速度)、灌食泵(控制灌食速度)、颅内压监护仪(测量颅内压)及引流管等。

至于在人手方面,在大马的加护病房医护人员包括重症医学科(intensivist)医生、麻醉师以及常年累月在加护病房的护士(或护理师),他们就是撑起加护病房的主角,但因为重症医学科医生是医科中的‘稀有品种’,因此很多时候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医院,其加护病房是由麻醉师来领导。

如拆弹专家执行抢救工作

用拆弹专家来形容加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并不为过,他们必须懂得操作上述复杂的仪器,在夜晚一个细微的仪器声响都可以是患者的生命迹象出现变化,而红黄蓝绿的电线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及作用,医护人员必须精准如拆弹般去执行每一次的抢救工作,换言之在加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必须是精英中的精英,而这一切都是用时间及亲身经历来磨练出来的。

以往必须送入加护病房的患者通常是那些已经器官衰竭、昏迷不醒、呼吸困难、极度缺氧、严重感染、必须插管(intubate)或者是严重车祸的伤者等,这些患者生命指数已经非常低,而加护病房就是抢救他们生命的最后把关者,而随着疫情的爆发后,感染COVID-19第四级和第五级的重症患者就是由加护病房的医护人员来接手。

面对复杂仪器及重症患者,一个疏忽随时就赔上一条人命,在这里的医护人员必须时刻全神贯注,也因此压力之重远非其他病房可相比。

回到之前的问题,即加护病床和普通病床有什么差别,不是说‘加一张床’就行了,或者说买一些仪器回来就可以,一张加护病床包括的是整个训练有素的医疗团队、一系列的仪器设备,缺一不可,这还不包括加护病房内足够的空间以及负压隔离病房等。

-
黄学谦医生(David Wong Hock Khiam)
重症医学内科顾问


持续恶化或动用紧急法

如果有一天各州加护病房已经无法负荷,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其余重症患者该何去何从呢?其实因着COVID-19的缘故,加护病房内预留给COVID-19重症患者的病床数量一直在变动,如果疫情稳定,那州卫生局就会减少给COVID-19重症患者的床位,改为让更多非COVID-19的患者可以接受治疗,但若是疫情严重就不得不增加给COVID-19重症患者的床位。

目前有几种做法:

1)减少收治非COVID-19的患者,并增加给COVID-19重症患者的床位。
2)把政府医院普通病房充作临时加护病房
3)让私人医院收治COVID-19患者,包括轻症和重症患者,以此减轻政府医院的负担。
4)再额外增建方舱医院来治疗COVID-19重症患者
5)若疫情持续恶化,政府有权在国家紧急法令下整合统筹各州的公院和私院的医疗资源,借此来达到最适度的资源分配。

以上的一部分做法目前已被政府所采用,看起来做法似乎颇多,也富有弹性,但做法归做法,最重要的还是人力(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及物质(仪器设备等)的支撑。

根据最新报导,目前我国军方已支援卫生部在槟城甲抛峇底医院,设立野战加护病房(Field ICU),预计在近期投入使用,期望可缓解目前加护病房的紧张。

爱莫能助 细思极恐

加护病房的爆满是细思极恐,当你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条一条人命在眼前不断消失,身为医护人员却爱莫能助,那种悲惨难过是如斯恐怖。

以印度为例,他们就经历了这样恐怖的事,加护病房满载时不仅人手严重不足,就连氧气、药物以及其他必需品都没了,那简直就是人间炼狱。

身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我衷心希望这样悲惨的境地永远不要发生在我国,以及我国人民身上。

我也在此呼吁人民必须严格遵守行管令及标准作业程序(SOP),包括不群聚、勤洗手、维持人身距离及戴好口罩,尽快去接种疫苗,全民上下一心,我们才有望战胜这个病毒。”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1.06.0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