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照护者工作坊】曾毓林:工作坊传达讯息·认识失智症·提早预防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9日讯)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表示,《医识力》自去年12月推出后,过去关注及刊登许多与病症相关的报道,同时也在上个月刊登与失智症相关的报道。
给予照护者更多鼓励
他在今早出席由星洲日报《医识力》策划、Managedcare呈现的“失智症照护者工作坊”时表示,希望透过工作坊传达更多与失智症相关的讯息给身边的朋友及提防失智症;同时给予照护者更多鼓励。
“失智症照护者工作坊”分别由马大医药中心老年病学专科副教授陈慕膑医生主讲“认识失智症”、Managedcare注册护士与照护专员彭燕芬及陈紫苓主讲“初期失智症病患者关怀与照护”及马来西亚注册辅导员胡秀云主讲“情绪支援及照护者面对的困难”。
该工作坊是在今早于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文化厅举行,并吸引52名职业照护者、患者家属、照护志工报名出席,一同认识失智症及如何照护失智症患者。
陈慕膑:属脑部综合症
2020年料有4230万患者
陈慕膑表示,失智症属于脑部的综合症,该症是长期性病症,患者的记忆力、性情、行为及行动会一直衰退,甚至干扰其日常生活,惟不影响该症患者的精神。
她说,失智症患者的脑部处理会出现改变、记忆力衰退、不了解语言、想不出要说的字、缺少普遍的知识及定向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共有2430万名失智症患者,他们也预测到了2020年,全球共有4230万名失智症患者。”
她说,失智症分为几个种类,包括阿兹海默症、血管型失智症、路易体症状及其他。
“阿兹海默症始于19世纪,当时的医者发现阿兹海默症不是妄想症。阿兹海默在患者的神经元细胞会出现纤维缠结及淀粉样斑块现象。”
她说,患上失智症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教育、族群、胆固醇、血压高、糖尿病、头脑创伤、铝及食物。
她说,血管型失智症的种类包括中风性(缺血及出血)、多梗塞、皮质下血管及罕见类。
“亚洲人患有血管型失智症的比例比西方国家患者人数来得多,中国则是亚洲之冠。”
她说,路易体症状患者则会出现认知衰退、精神波动、视幻觉及柏金森动作症状。
“根据资料显示,年龄介于65岁以上人士中,其中5%为失智症患者,而年龄介于80岁以上者当中,其中20%为失智症患者,即每5个人就有1名患者。”
她说,医生会向病患询问症况历史、身体检查、内存测试、脑部扫描、脑脊髓及遗传检查来确定患者患有失智症。
建议多做运动
“我们必须提早认识失智症,并预防自己及家人患上失智症,以助于控制病情。”
她建议民众多做脑部运动、身体运动、饮食、控制血压、禁烟、活到老学到老及服用维生素。
胡秀云:留意身心状况
照护者须照顾好自己
胡秀云分享自己照顾家中长辈的经验,并提醒照护者在照顾失智症患者的同时,也要事先爱自己及把自己照顾好,才能照顾患者。
“没有健康快乐的照护者,就没有好的照顾品质。在照顾的历程中,谁都无法预知这历程的长短,但照护者一定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她说,照护者必须留意自己的身心状况,一旦出现身体异常反应、食欲变差、体重明显改变、失眠、易怒、易流泪、注意力无法集中及有轻生的念头时,就要及时就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