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怀孕担心宝宝健康?孕期10周 可做DNA测试
医句话:
大家有没有想过要在几岁结婚?几岁生儿育女呢?或者,有没有想过把结婚生小孩当作自己的人生清单之一?迟婚迟孕已是大趋势,但不可讳言的是,年龄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一个最主要因素,除了受孕率下降,流产率也会越来越高。
医句话:
大家有没有想过要在几岁结婚?几岁生儿育女呢?或者,有没有想过把结婚生小孩当作自己的人生清单之一?迟婚迟孕已是大趋势,但不可讳言的是,年龄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一个最主要因素,除了受孕率下降,流产率也会越来越高。
医句话:
根据研究,有25%至30%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挑食,尤其在儿童2岁后开始想要掌握自主权以及接触不同的技能时,想要他坐下乖乖用餐并非易事,因此挑食也可被视为成长阶段的过渡期,只要及时纠正即无大碍,不过若儿童长期挑食,甚至演变成回避或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Avoidant/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ARFID)那就不是“小儿科”了。
“回避或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ARFID)是近年来才开始被关注及讨论的饮食障碍,根据2013年公布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五版)(DSM-V),当一名儿童的体重不升反降,即无法达标,加上所摄取的营养也不足,即可视为ARFID了。
医句话:
造成儿童泌尿道感染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包括尿路结石、龟头炎、先天性的上泌尿道阻塞、膀胱输尿管逆流、便秘、膀胱排空不全和创伤。临床上,儿童很少会有排尿困难或根本无法排尿的问题,因此,一旦家长发现到儿童出现排尿疼痛、发烧、尿液浑浊、尿血、尿液有强烈的刺鼻味等症状,应该马上带儿童就医以进行检查。
此外,如果儿童的下体、背部或腹部受到高冲击性甚至穿透性的伤害,家长也应即刻将儿童带往急诊室,因为其泌尿道系统可能已经受到严重的损伤。
(图:法新社)
医句话:
看着小孩的出世,然后一天一天茁壮成长,相信是为人父母最期盼的开心事,但有时却是事与愿违,明明已经给予他最好的一切,但为何他总是“矮人一等”?相信对父母而言,最揪心的事莫过于此,因此不管是已为人父母、抑或是即将成为新手父母,甚至等待抱孙的公公婆婆,都有必要了解小孩“快高长大”到底有哪些秘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小孩成长迟缓(faltering growth)而瘦小给出的定义,即当小孩出现以下3种情况时,意味着小孩或可能有成长迟缓,但值得注意的是诊断并非依据单一检验,更多时候医生会从更多方面着手,因为有可能小孩只是‘暂时’成长迟缓,在经过一些改善比如营养补充后,即可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健康成长。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常见发生于儿童身上影响他们行为或发展的问题。
全球数据显示,每班约有最多达10%孩子会有ADHD的症状,只不过有些聪慧、智商高又可以控制行为的孩子可能会比较难让人察觉。
医句话:
疫情期间减少出门次数,是有效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尤其家中有孩子的家长自然更为小心谨慎。不过,父母可不能一昧地避开医院,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也应了解何种症状出现时,应将孩子及时送医,避免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
留意孩童紧急状况
“为了对抗COVID-19而落实的行动管制令(MCO)改变了我们对待许多事情的行为方式,包括了应对疾病的方式。国人在遵守MCO这方面做得很好,成功帮助大马挡下了第一波疫情。基于这一点,我们非常小心地尽量不出门,尤其是带着孩子一起,这是因为父母自然会谨慎并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医句话:
川崎氏病(Kawasaki disease)的死亡率不高,甚至一些症状如红疹及手脚脱皮等亦可自愈,但并不意味着无须重视川崎氏病,其中冠状动脉瘤和心肌炎就是川崎氏病中最危险的并发症。
治疗太迟最伤“心”
“冠状动脉瘤及心肌炎是川崎氏病两大并发症。如没及时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瘤的几率可达20%至25%的,换言之即每4至5位患者中就有1人中招。
不过冠状动脉瘤亦有分不同级别,分成小(<5毫米)丶中(5-8毫米)及大(>8毫米)。如果要更精准,我们需要以小孩的年龄丶身高丶体重来看他的心脏血管大小,临床上由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来分级。
医句话:
或许父母会担心孩子如果没有使用电子配备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实,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快的,即使是一般的成年人也会为了要与世界接轨而学习使用电子配备,孩子也一样,父母不需因此而操心。
孩子压力源自父母
“电子配备已经成为许多儿童或青少年依赖甚至沉迷的物品,家长或许已经意识到这点,所以,有些家长刻意安排活动来取代孩子在家对着手机丶电脑或电视的时间,但是,过度的活动安排反而增加孩子的压力,并衍生其他问题。
为了避免孩子沉迷电子配备,有些家长会安排一系列校外活动或补习班来填满孩子的生活,家长有必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有时候,家长会自问,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多的压力?为孩子安排和决定活动的是父母丶载送孩子去上补习班的是父母,该有压力的应该是父母才对。
医句话:
要让孩子有良好的精神健康,除了强化父母,政府也可以通过落实法令或政策,培训更多的专业人士如精神科医生丶心理治疗师丶辅导员等,帮助有需要的孩子和家庭,进而减少学生自杀丶患上忧郁症等的社会问题。
让孩子掌握必要技能
“马来西亚儿童的社交情感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可诊断的精神健康问题,随着自杀丶忧郁症丶自残和焦虑症病例被报导后,情况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
根据2017年全国健康与病发率调查(NHMS 2017),年龄介于13至17岁的青少年当中,分别有18.3%患上忧郁症丶39.7%患上焦虑症丶10%有自杀意念(suicide ideation)及9.6%感到非常压力。
医句话:
行管期间,孩童待在家里的时间多了,平时备受忽略的居家安全,在此时都成了无声杀手,例如误食小零件丶跌进水桶,轻则受伤,严重可送命。父母除了要打造安全的居家环境,也要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把伤害降至最低。
好奇宝宝无法分辨安危
“儿童居家安全在这非常时期是家长们所不能忽视的,怎么说呢?
最近因为COVID-19肆虐,闹得全城沸沸腾腾,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不知如何是好。马来西亚从3月18日起落实行动管制令,目的是要大家乖乖待在家里,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隔断传染链。平时常在儿科门诊看到的传染性疾病无论是伤风感冒,上吐下泄都减少了许多,反观居家意外案例反而上升。因此想在此跟大家一起来谈谈常见的儿童居家意外问题与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