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影响排便 降低复发率 低直肠肿瘤先放疗後手术

医句话:

食物在入口后,从食管传送到胃,再来到曲曲折折的肠道并在此进行最重要的消化和营养吸收,但人们时刻追踪新鲜美食丶饱尝口腹之欲的当儿,有没有同样重视辛勤工作的肠道,注意其是否有“过劳”情况,需要接受定期的检查呢?

当偶尔有食欲不振,或是粪便有出血时,或许绝大部分人都会将之视为“上火”或是偶然现像对待,忽略了可能是身体出现病变,大肠癌找上门的警讯。当出现腹痛丶便血丶贫血或是大便习惯和形状改变等较为明显的症状再去求医时,才揭发结直肠癌(或统称大肠癌)已到第三或第四期。

政府广推体检 惟乏人问津

“根据2007至2011年马来西亚国家癌症登记局,大肠癌是我国第二个常见的癌症,更是男性的‘头号杀手’,女性则是‘第二杀手’。

本地有30%至40%的患者求医时,都已是在大肠癌第四期,主要是因为大肠癌并没有太明显的征兆,以及民众缺乏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意识。

以政府有积极推广的健康检查运动,如乳房健康检查或子宫颈抹片检查为例,就算是在有推广的情况,前者只有少于50%,后者只有少于30%的女性接受有关检查,遑论针对大肠癌的检查。

因此,普遍在50岁以上的人士在进行健康检查时,就应该将大肠的健康检查列入其中,而这个检查可以先通过简单的粪便潜血进行,若发现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就要进行内窥镜检查。

大肠主要分为结肠和直肠,而病变或肿瘤出现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种类的癌症,治疗方式也不一,在不同的类别的癌症如腺癌丶淋巴癌等当中,有90%的肠癌是属于腺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复发率降至10%

早期结肠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切除,再视情况进行后续治疗,在2000年左右,直肠手术与结肠手术无异,结果却发现术后的直肠局部复发率在20%至30%左右,直到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推出,将直肠局部复发率降低至10%,成为现代直肠癌手术的‘典范’。

另外,现今也有一些手术是通过机械手进行,主要是因为切除干净丶复原速度较快,且并发症比较少。

在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后,属于早期癌症,即第一和第二期的患者普遍不需要进行化疗,只需在术后保持观察。至于在第2B期至第三期,病人就需要配合化疗。

但若肿瘤或病变部分位于直肠,那么就建议手术前先通过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把复发率降至8%到15%。

尤其是位于低直肠的肿瘤,为了避免切除后无法将直肠接驳回而影响排便,即使是第二期的低位直肠癌症,也是建议先放疗,再开刀。

除了降低复发率,当直肠部位出现肿瘤或病变,建议先进行放疗的因素还有直肠所在位置是骨盆里面,周围也有许多脂肪包围,尤其男性的骨盆较小,若单纯通过手术可能难以切除干净,所以先放疗缩小肿瘤体积后再进行手术是较为理想的。

术前放疗长 短视肿瘤大小而定

手术前的放疗长短视肿瘤大小而定,可分为1个星期的短期疗程,和5个星期的长期疗程。若放疗在1个星期完成,患者可在疗程后的1个星期就进行手术;接受5个星期疗程的患者,则需要休养8至10个星期才进行手术。

在手术后才发现没有切除干净,或是发现肿瘤过大,才转到肿瘤科进行放疗是很常发生的。术后才进行放疗的话,病人就没得选择短期疗程,必须得进行5个星期的放疗,尤其是属于高风险的患者。

对于放疗和化疗的差别,可将放疗归类在针对‘局部’的疗法,化疗则是针对‘全身’。

随着医学的进步,化疗疗程在近两年来也逐渐缩短,处于第2B至3A期的患者,化疗疗程可减少到3个月,至于3B期的患者则是6个月。

-
林俊生医生(Lim Chun Sen)
临床肿瘤专科顾问



癌症末期不等同末日接受治疗如常跑跳

至于第四期的患者,医生会先了解该患者的情况主要是由什么基因造成的,包括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丶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检测,再进行针对性的标靶治疗,如抑制血液滋长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或是针对表皮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nti-EGFR),通过不断改革和进步,病人的存活率也从8个月,逐渐增加至如今的32个月。

虽然数据显示不少患者被诊断患上大肠癌时,都处于第三期或是所谓的‘癌症末期’,但癌症末期不等同于‘末日’。

对于第四期癌症患者来说,化疗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控制病情,不让生活品质受到病情影响。抗癌不仅是靠放疗或化疗,还包含了患者的斗志和自律,家庭和社会给予的支持和关怀,以及不忽略饮食和运动等多方面元素,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接受治疗后,也有不少处于第四期的癌症患者其实生活和常人无异,可以如常跑跳。”

癌非一夜长大 定期体检不可少

“大肠癌在发现时大部分都已是晚期,主要是因为在早期时,它不会有明显病兆,患者甚至也不会有胃胀或是腹痛感,当出现体重下降丶失血或是发现肿块时,往往已处于癌症第三期或之后。

若可以在大肠癌初期即成功诊断并治疗,病人的生存率可高达90%,而在第三期以后病人的存活率就只有50%或更低,因此定期接受体检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高风险族群。

恶性肿瘤不可能一夜长大,所以接受特定的检查是有必要的,这类检查一般建议在50岁以上就要进行,但随着大肠癌有年轻化的趋势,医学界也在2018年有一项新建议,即一般民众在45岁就进行特定的健康检查。

饮食偏好高热量食品丶红肉或腌制食品者,以及有抽烟和喝酒习惯者都属于高风险群,而高风险的族群则建议在45以前就接受特定的检查。有家族病史者,也属于高风险群。

特定的检查方式包括非侵入式的粪便潜血检查和内窥镜检查。此外,还可以通过影像学来检查,但这个方式相较于内窥镜,其准确率较低,若有发现可疑病变,最终仍要通过内窥镜检查。

内窥镜查肠最准确

粪便中可能藏有肉眼看不到的血液,所以就需要通过粪便潜血检查,若发现血迹,就需要通过内窥镜检查,找到出血点,同时观查肠黏膜是否有发生病变。

在众多检测方式中,内窥镜检查是最清楚和准确的方式,因为医生可以直接透过镜头的缩放功能,清晰地检视大肠的情况,包括观察大肠黏膜的褶纹丶颜色丶血管是否有增厚等。

若在初检中,一切情况都正常,那一般只要在10年后再进行检查即可,但属于高风险群或是有出现病变的患者,则胥视他们的情况,可能是三五年进行1次,甚至是每年1次。

如果在过程中发现不超过4公分大小的息肉,且没有侵犯到黏膜底下,我们也可以直接切除,再将它拿去化验,分析病变程度,再进行相应的后续治疗。

一般上在大肠癌初期,发现它再通过手术切除后,患者的存活率是在90%以上,但由于大马人对体检意识不高,所以大部分患者在求医时,都已错过黄金治疗期。

-
赖元威医生(Lua Guan Way)
肝肠胃内科顾问


吃保健品非万能 良好饮食才是王道

除了通过定期的检查,人们在预防癌症方面,也必须做出一些努力,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如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若长期食用辛辣丶油腻丶高热量的食物,甚少吃纤维素类食物,肠胃就会受到极大的负担,可能就会出现发炎甚至病变的情况。

尽管不少人都会有服用保健品的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最好的。”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笔录:张凯茹.2019.08.2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