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辅导员?没有谁比谁更好 只有适合与否

医句话: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化,普罗大众对心理或精神疾病也逐渐有所了解,再加上政府尤其是卫生部及非政府组织等不断推广与心理或精神疾病有关的资讯,愿意前往治疗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一般普罗大众对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及临床心理治疗师(clinical psychologist)的区别也只是一知半解。究竟在哪些情况该见精神科医生?哪些时候应该寻求心理治疗师?那注册辅导员(counsellor)又扮演怎样的角色呢?谁的治疗又更有效呢?其实并没有谁比谁更好的治疗,只有谁比谁更适合治疗患者的状况而已。

精神疾病3大因素
“精神或心理疾病的成因多数并非由单一的因素造成,一般可考量3个因素,即生理因素丶心理因素及外在因素。

1)生理因素

  • 遗传: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同卵双胞胎中,若其中一人患病,那另外一个人的患病率可高达40%至50%,但一般人的患病率(prevalence)只有小于1%。
  • 体内化学物质不平衡:例如多巴胺(dopamine)及血清素(serotonin)所引起的精神或情绪障碍。
  • 身体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忧郁症或癫痫症可引起的幻觉等。
  • 脑部受损:如创伤,中风等也可能引起相关的精神问题。
  • 药物:如酒精,大麻等,或常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也可能引起相关精神或心理障碍。

2)心理因素:即是所谓的性格或人格,所谓‘一种米养百种人’,有些人心情豁达,有些人总是闷闷不乐,不同的性格取决于基因(即所谓‘天生’)和环境(即‘后天’)的共同作用。我们的行为丶情绪丶认知模式是很复杂的,这对精神或心理疾病的成型也有莫大的关系。

3)外在因素:即所谓‘压力’或环境的影响。现代人的生活本来就需要面对种种压力(如经济丶工作丶家庭等)。很多时候,心理或精神疾病也是在精神刺激或压力下出现,但紧记压力有可能只是诱发因素而非根本原因。借用此前读过的一个妙喻,如果一张桌子只有3个桌脚,微弱的风也能将它吹倒,但我们不能把微弱的风说成是桌子倒下的根本成因。

虽说上述3大因素是组成心理或精神疾病的要素,但这并非绝对的,在很多情况下疾病的发生是这几点互相影响,且环环相扣的综合效应。比方说一个人由于天生性格较为忧郁丶不喜交际丶朋友很少丶近来生活上遇上不愉快的事,他也常滥用毒品来‘减压’,在相互影响之下就会导致忧郁症的出现,三者之间必然有其中一方的比重因素较大,因此广义来说,视哪一方的比重较大,即可决定治疗的方向(即寻求治疗的主要对象)。

-
杨申兴医生(Yeoh Seen Heng)
精神专科顾问

 

-

心理健康专业各不同 从“心”因着手
精神科医生丶心理治疗师及注册辅导员给人的印象都是处理与心理或精神方面有关的专业人士,一般普罗大众在面对精神方面的问题时往往求助无门或不知该找谁,毕竟这方面的选择需要到相关的知识,因此对于患者或家属要如何做出抉择确实不容易,在此再次强调,三者当中里并没有谁比谁更好的说法,只有谁比谁更适合治疗患者的状况而已。

以上是精神科医生丶心理治疗师与注册辅导员之间的不同之处。

若要用药 精神科医生是唯一选择
很多时候他们的职能范围也会出现重叠,比如一般对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是由临床心理治疗师所提供,但是注册辅导员或精神科医生若有相关训练和经验也能提供心理治疗。

同样的,注册辅导员若有相关训练和经验也能提供一些心理测试,但精神科医生与前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开药的处方权,如果药物在某些情况下是必须的话,那精神科医生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在成为认证精神科专科医生之前,他们必须接受西医的训练,其中就包括病理学丶生理学丶药理学等,而这些训练正是用药的最基础的条件。

以下几种情况先寻求精神科医生的治疗也可能比较适合:

1)疾病的因素

  • 精神或心理疾病是与生理因素有极大的关系 (比如说一名有甲状腺亢进的患者,他的症状与精神疾病中的恐慌症可以是非常相似,如果是曾接受西医训练的精神科医生,通过检验包括抽血测试等,即可分辨出两者的不同,随后可以转介给相关专科医生如内分泌科医生接手治疗。)
     
  • 治疗手段以药物方式为主的情况,如酒精严重戒断症状的治疗。
     
  • 思觉失调的症状(如妄想及幻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出现幻觉或妄想的患者,他们会声称看到或听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甚至坚信不疑,就算耗费气力去与他分析及解释,他们也无法接受,因此药物就很适合在这类情况下派上用场。
     
  • 若精神状况的关系而造成对自身(如自残或拒绝饮食)或对他人(如暴力)的安全造成很高的风险,那受认证的医院(gazetted)的医生在法律上可援引2001年精神健康法令(Mental Health Act 2001),即赋予权力要求患者强制住院以进行检查或治疗。

2)患者的选择

  • 个人对于治疗选项的喜好(如前言所言没有谁比谁好,只有谁更适合)。
  • 属于‘被动型’的性格丶不想多谈丶没有什么耐心,或想要当下即见效果的治疗(如好几天失眠而要马上好好睡一觉等)。

3)其他实际的需要,如:

  • 情况严重需要病假单
  • 需要医药报告〔如保险的申请,在福利部下注册残疾人士识别证(OKU卡)〕

可从普通科开始 踏出治疗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社会大众对心理或精神疾病的认知已提高,但很多人还是讳疾忌医,尤其是精神科。其实如今精神科诊所或医院已不像以往给人阴森的感觉,以我之前曾服务的蕉赖国大医药中心为例,其精神科部门的环境与一般别的诊所没多大差别,当患者踏入求医时,若不注意,根本看不出这就是精神科医生看诊所在,而且很多大型医院或者一些私人诊所也同时提供心理治疗师或注册辅导员的服务,倘若患者还觉得寻求精神或心理治疗还是犹豫不决,那也可以选择从普通医生开始接洽,从中踏出治疗的第一步。”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19.11.21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