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 基因检测, 投保, 医生建议, 保险, 长者, 骨松, 跌倒, 骨质疏松症, 遗传

基因检测影响投保? 须在医生建议下进行

医识力现场论坛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抓住癌症的狐狸尾巴 ─ 早期发现与标靶治疗
日期:1/6/2024(周六)
主讲人:体检中心医生董婉琪、血液内科及移植医学顾问何金华医生、儿童血液肿瘤专科顾问叶晓宜医生、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邱义祥医生
主持:中西医结合顾问林仁吉医生
笔录:陈孝全

 

董:董婉琪医生
何:何金华医生

 

1)我最近CA 19-9指数是73.5。1年前,我做了胃镜和腹部CT扫描,如今我该再做腹部CT扫描吗?另外,胰脏最好的检查是什么?

董:胰脏最好的检查仍然是CT扫描,CA 19-9指数没有超过100是很普遍的,如果超过100的话就要再做一个深入的筛查。若你仍担心这指数,只要每年定期筛查,而筛查指数没有大幅度的改变,就无需过于担心。

2)有人说体检可以发现其他疾病,但肿瘤标记很难检测出癌症,这是真的吗?体检中的肿瘤标记指数高并不代表一定有癌症,指数正常也不保证没有问题,那我们还需要做这个检查吗?

董:这是真的,肿瘤标记是诊断癌症中最不准确的检查之一。其实,这项检查主要用于监测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追踪是否有复发的迹象。肿瘤标记并不是用于癌症的初步诊断。很多检查中心将这项检查纳入体检配套,容易让大众对此筛查意义产生误解。因此,对于从未患过癌症的人来说,肿瘤标记检查的重要性不高。

3)为何体检报告一切正常,可是还是被确诊癌症(鼻咽癌)呢?

董:很多的体检中心的配套里都不含鼻咽筛查,后者须到耳鼻喉科做鼻腔内窥镜。

4)如何选择比较完整的体检?

董:最基本的筛查是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肺部扫描及腹部扫描,这4项需每年定期做,大部分的癌症都可从这4项筛查发现一些端倪;至于女性,除了4项基本筛查,需每2年需做乳房筛查以及3年一次的子宫颈抹片检查。

5)切除了子宫,还要做子宫颈抹片检查(pap smear)吗?我的体检中心医生说子宫颈抹片检查须每年做,可不是该3年一次吗?
董:如果你是因为癌症的关系切除子宫,那你需要依据妇科的指示定期做子宫颈抹片检查;如果你是因为良性肌瘤或水瘤则无需做子宫颈抹片检查。

6)没有家族病史的群组,哪个岁数需开始做体检?

董:我建议20岁至30岁开始,每3年做最基本的4项筛查;30岁至40岁之间,每2年做基本4项筛查;40岁以上则每一年做基本4项筛查,不分男女。

董婉琪医生 (Tong Wen Chee) 体检中心医生
董婉琪医生
(Tong Wen Chee)
体检中心医生

 

 

7)淋巴癌或血癌会遗传吗?

何:血癌确实有遗传的可能性,但几率低于0.1%,所以风险非常低。我治疗的几乎所有血癌或淋巴瘤患者都不是因为家族遗传。

8)我的癌细胞扩散到了脊椎骨,如果移植干细胞能消灭脊椎骨的癌细胞吗?

何:这取决于你患的是什么癌症。如果你患的是乳癌、肝癌或肺癌并扩散到脊椎骨,那么干细胞移植对你没有疗效。造血干细胞主要用于治疗血癌、淋巴癌以及其他血液疾病,因此不适用于治疗器官肿瘤引起的癌症。

9)有人说做基因检测会影响保险,这是真的吗?

何:如果你家族有先天性疾病的病史,例如血友病(hemophilia)或地中海型贫血,基因检测显示你是携带者,那确实会影响到你的保险。特别是中型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intermedia)患者,这类患者在年幼时可能没有症状,但成年后需要定期输血,而保险公司通常不会接受这类患者的保单。因此,医生不建议患者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基因检测。

其中一种遗传疾病是易栓症(thrombophilia),该疾病使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并可由直系亲属(父母)遗传。医生不建议易栓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因为一旦确诊,患者的直系亲属可能无法购买保险。即使确诊易栓症,病发血栓的几率也相当低,但由于这种疾病的因素,患者可能无法购买医疗保险。因此,即使确诊了易栓症,我也不建议患者的兄弟姐妹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否则无需做这项筛查。

除非你已购买了医疗保险,并事后怀疑基因问题而进行基因检测,那情况会有所不同。虽然你可以获得医疗索赔,但保险公司也可能会拒绝你加保。

10)接种疫苗是否会增加基因突变或提高患癌的几率?

何:目前没有充足的研究和临床数据证明疫苗会导致基因突变或致癌。大部分疫苗已有数十年的临床数据支持,目前最新的疫苗是COVID-19疫苗,该疫苗问世至今仅有数年,尚未有证据显示接种者因此患上遗传性疾病。最多仅出现一些并发症,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COVID-19传染性强且致命率高,因此政府提倡人民接种疫苗。
疫苗的主要目的是让接种者的身体产生抗体,从而避免病毒侵入,并不会进入你的基因造成改变。

何金华医生 (Ho Kim Wah) 血液内科及移植医学顾问
何金华医生
(Ho Kim Wah)
血液内科及移植医学顾问

 

编按: 以上文字内容为医生不足够时间现场回应的问题,事后透过《医识力》版面回答。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陈孝全.2024.06.2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