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系列(二)·照顾阿兹海默症患者10问

阿兹海默症普遍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3阶段,患者将分阶段地失去记忆;孩子平日可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以鉴定是否出现阿兹海默症的疑似症状,因为及早诊断及治疗对延缓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1.失智症与阿兹海默症,有什么的差别?

失智症(Dementia)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群神经失调症状的组合(症候群),它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语言能力、判断力、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也可能出现情绪障碍及异常行为。

而失智症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的脑部神经细胞受到破坏,往生后脑部解剖常可发现异常老年斑(不正常蛋白质)及神经纤维纠结,造成细胞坏死及脑功能缺损。

2.谁是阿兹海默症高风险群?

阿兹海默症的成因不明,惟最大成因风险是年龄,年纪越大,患上阿兹海默症的风险越高。研究显示,超过65岁的人患上此病症的风险为1/14,超过80岁以上的风险增高至1/6。头部曾受严重伤害也可能导致阿兹海默症;生活习惯不健康、患有心血管疾病及三高人士也是高风险群。

3.有什么筛检可诊断阿兹海默症?

一般是临床诊断,医生会从病患或其家属口中得悉病患的病史,了解他们的行为差别。医生会为疑似病患进行血液检验及做磁力共振造影(MRI)检查,确定是否涉及其他可逆因素(reversible reason),有时候可逆因素可透过手术纠正。必须强调的是,阿兹海默症仍没有任何的治愈方法,目前的治疗是延缓病情。

4.如何治疗阿兹海默症?

截至目前为止,阿兹海默症无法被治愈,但能被治疗。医生开出药物主要是保存脑细胞之间的神经传递。

....
石荣耀(Kevin Sek Weng Yew)
脑神经外科、脊椎立体定位放射顾问

5.是否有阿兹海默症新疗法如干细胞?或任何这方面的临床试验?

尽管干细胞被誉为“救世主”,可治愈许多疾病,但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仅批准干细胞用于血癌及眼睛实验,还未批准用于其他疾病。尽管干细胞用于部份脊椎伤害及中风病患身上,但一切仍在实验阶段,未被证实。

6.营养辅助品如ω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或辅酶Q10可否预防阿兹海默症?

没有任何研究证明此说法。尽管许多辅助品被指可防范阿兹海默症,但这该如何证明呢?因病患在服用辅助品之前早已患上阿兹海默症。

7.阿兹海默症患者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吗?他们适合留在家里,还是该送往照护中心?

病患会逐步阶段失去记忆,他们会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来自哪里,对方向失去敏感度,再加上病患容易情绪波动,或会对他人使用暴力,因此让他们独处并不安全。

至于他们适合留在家或照护中心,得视家庭成员的照护及经济能力。很多时候,家庭成员都会成为照护者,然而患者已失去生产能力,照护者又得全天候照顾患者,无法工作,失去收入,对许多家庭都造成经济负担。当中也涉及许多情绪问题,患者与照护者无法持续正常生活,因此照料患者的最佳方法,需由家人讨论决定。

8.家人该如何让居家环境更适合于患者?

患者因行动不便容易跌倒,建议可在住家装置扶手,尤其是厕所浴室。家人可设计简单的日常生活步骤让病患跟着做,或者标签家里的物品,增强他们的记忆。必要时为家门加锁,防止病患独自外出。在饮食方面,家人可准备易消化的食物,让病患容易进食。

9.阿兹海默症会影响一个人的寿命吗?

及早诊断是关键。越早诊断,病患就能与疾病共存越久。不过,许多案例皆是父母留在家乡生活,在城市工作的孩子不常与父母相处,根本不知道父母已患病,当被诊断时可能已经迟了。阿兹海默症病患被诊断后一般存活3至10年。

10.如何预防阿兹海默症?

没有绝对的研究证明该怎么做才能预防或延缓阿兹海默症,这是因为很难倒退追踪一个人过去数十年的生活,以致其患病。

但谨记一个道理,举凡对身体好的事情都有助于预防疾病,建议人们进行有氧运动、脑力激荡活动如棋盘游戏、学习新语言及乐器也有帮助。人们停止抽烟,偶尔喝适量的红酒,皆可减少患病风险。

【预防失智秘诀】

活到老、学到老,老友老伴不可少。

多动脑、没烦恼,天天运动不会老。

深海鱼、橄榄油,蔬果豆谷来顾脑。

保护头、控体重,血压血糖控制好。

不抽烟、不郁卒,年老失智不来找!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相关内容,请点击:

【失智系列(一)·阿兹海默症·当医界还没找到解药时.....】

【失智症系列(二)·照顾阿兹海默症患者10问】

【失智症系列(三)·长者跌倒要人命·照顾父母一定要防跌!】

【失智症系列(四)·抗老化大作战·饮食疗法有效吗?】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报道:叶佩盈·2017.06.09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