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拔罐加速排毒惟体虚者不宜多拔

问:想问下中医拔罐技术的原理,有哪一些人不适合拔罐,以及拔罐的好处和坏处。

答:拔罐,古称“角法”,最早于晋、唐时代在民间流行,古代医家把挖空的兽角角内烧热后,吸附在疮口上以排出脓血,后世逐渐用竹筒、陶瓷代替,并演化为近代的玻璃罐、抽气罐,治疗范围也扩大到风湿病、腰腿痛症、皮肤病、感冒等。拔罐法的原理是利用燃烧、加热、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治疗部位的皮肤上,使被拔的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或破裂,加速体内毒素废物的排出,提高吞噬老旧细胞的能力,并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消除紧张与疲劳、放松肌肉等作用。

拔罐法的禁忌症:心脏病、凝血障碍或出血性疾病、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大面积皮肤破损或溃烂部位、大动脉搏动部位、静脉曲张部位、孕妇的乳房或腹部或腰骶部,疲劳、酒后、饥饿、过饱等。

拔罐的好处:中医认为拔罐可排出体内火热、寒湿、湿热、瘀血等邪气,疏通经络,调整人体以治病。

专题

喝柠檬水化解肾结石?专家6问破解迷思

医句话: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除了普及化医学知识,但也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些未经考证的偏方、土方甚至是自称独家秘方等通过社交媒体散播给每个人,若只是无伤大雅的保健知识尚可一笑置之,但若是涉及到危害健康就必须谨慎视之,以肾结石为例,由于对结石的形成没有充分认识,若是轻易听信网上声称“可断根”的秘方而照做,因尿酸形成的结晶体可能因喝下酸性饮料而更严重。

“在泌尿科门诊中,肾结石(kidney stones)是相当普遍的一种情况,按照常理,既然是属于普遍的情况,患者理应可及早察觉及寻求治疗,可是这些年来上门求诊的患者通常已是痛不欲生,或者是医护人员在问诊时偶然发现,安排前往检验后证实是肾结石,因此罗列出一些常见问题,希望能让更多人对肾结石有进一步的了解。

问1:肾结石是否因为常吃硬的食物而导致?比如酥炸品或花生豆类。

问医

骨胶硬化成骨刺 激光无效宜手术

问:医生,你好,我在58岁时颈椎的第五和第六节中间被骨刺压及神经线,只要一发作就很痛,甚至会头痛和头晕。

我的骨刺是硬骨,一位医生说可以用激光处理,但另一位医生则说不可以用激光。

Q1:请问骨刺是硬骨是怎么一回事呢?
Q2:为何要用激光?
Q3:按照我的情况,到底该用激光?抑或是不要用激光呢?

谢谢医生指示。

问医

喉咙不适 咳嗽有痰  非甲状腺肿胀  或鼻涕倒流所致


问:医生,我爸今天75岁,没有抽烟,但他经常申诉喉咙很干及不适,因此不时咳嗽,有时会有鼻涕或痰(稀薄无色),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

之前我们曾带他去咨询胸腔科医生,也照了X光,但医生说片子显示肺部很清,只是颈部好像有些肿胀,医生怀疑可能是甲状腺肿胀所引起,必须做扫描检查,随后医生开了止痒和止咳的药物,爸爸吃药一段时间后,症状确实有改善,但却无法彻底断根,也不时会复发。

基于经济的问题,我们是有考虑接下来带爸爸去政府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Q1:请问医生,我爸爸的情况会是什么呢?该如何治疗?
Q2:按照我爸爸的情况是否就如之前那位医生所言,即由甲状腺肿胀所引起呢?或是有其他原因呢?

衷心感恩医生抽空解答,谢谢。


 

问医

血压晨起午后最高峰  早晚餐前量压最适宜


问:医生,我的亲戚今年67岁,患上高血压大概有20年了,目前早上吃早餐前必须吃培哚普利(perindopril),早餐后就要吃氨氯地平(amlodipine),其血压控制在145(收缩压)以及90(舒张压),请问以上这两种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吗?

有次凌晨1点左右,他的嘴唇突然麻痺及肿,但过了一天就消去了,这是中风的预兆吗?血压在一天中最高是哪个时段呢?

他在临睡前再吃阿夫唑嗪(alfuzosin),由于夜尿次数很多,请问他服用的药物对身体有伤害吗?目前高血压有多少种药物呢?哪一种比较有效呢?

谢谢医生指点。

问药

陈诗欣/无法预防COVID-19 “三药三方”为治疗方

问:我曾前往药行寻找一款被专家推荐有抗疫功能,在预防甚至治疗COVID-19有说明的中成药,但业者却向我透露,原来这款来自外国的中成药,当中某些成分与本地有所不同,因此无法在店面兜售。请问如果我通过网上订购此中成药,是否可放心服用呢?我并非用来治疗COVID-19,只是以备不时之需而已。谢谢指点。

答:目前,COVID-19疫情在全球呈现迅速蔓延之势,许多报道都提到中药在这次控制和治疗疫情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中,中国专家建议的“三药三方”里的中成药,也引起海外民众的注意,和网络的热销。其实,这几类中成药均为在确诊并出现相应症状后,合格中医师用于早期治疗的药种,并不是健康人群的预防药方。打个比方,大家都希望可以预防患癌,但我们并不会使用抗癌药物如化疗或放疗来预防癌症。

前阵子中国曾发生的“龙胆泻肝丸造成肾衰竭”及“双黄连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是药三分毒”,西药或中成药具有不可忽视安全性的问题。因体质、病因、具体症状的不同,医师在用药方时会根据患者进行合适的治疗,药剂师在配药时都需特别小心注意,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里再次提醒民众请勿自行服用未经马来西亚卫生部注册的药物。

问药

周志辉/补骨壮阳 生精养血 鹿茸药理广泛 食用前应咨询中医

问:鹿茸,据说可以补气血和壮元阳,真的有效吗?

答:鹿茸的药用最早见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谓其有“益气强志,生齿不老”等功效,及后其他古代医学典籍提到鹿茸能“补骨壮阳、生精养血”。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新生、尚未骨化的幼角,且内部含有血液,它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及许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镁、铁、锌、硒等)所组成,另外也含有促进睾丸激素生成的蛋白质成分。

提到中医有关气血和元阳等名词,不少人会觉得这是个很玄的东西,前者与人体内的气和血有关,后者又与中医所讲的肝肾有关,其实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多运动对改善气血也很重要。针对鹿茸的现代药理研究很多,从动物到人类的临床研究都有,当中有部分研究就指出鹿茸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增加血色素和性功能等效果,也有促进创伤愈合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作用。

鹿茸属于温补药材,且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需要配合适当剂量以及与其他中药材的方剂搭配,并不适合每个人自行随意食用,食用前建议先询问中医师。

专题

临床证实多学科协作 提供肾友最佳护理疗效

医句话:

在采取多学科护理模式来管理慢性肾病时,护理团队里除了要有肾脏科医生,其他重要的成员还包括专门护理肾脏的饮食治疗师、药剂师、CKD护士、医务社工、缓和疗护专科医生及血管外科医生。在这个团队里,每个成员都和肾脏科医生同等重要,大家各司其职,由不同的学科角度来协助病人达到最佳的疾病护理,以延缓其肾功能的恶化。

-

慢性疾病趋向多学科护理

专题

慢性肾病≠洗肾 採多学科护理 减缓肾恶化

医句话:

管理慢性肾脏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血糖血压的控制到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必须顾及方方面面,更讲究平衡,这对病人来说,并非简单的事。实际上,现已有大量的医学研究证实,若在管理各种慢性疾病时采取多学科护理模式,确实能提供病人最佳的疾病护理与治疗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若只依赖肾脏专科医生是不足够的。比方说,当病人需要透过酮酸治疗来进行“补充性极低蛋白饮食法”时,便需要饮食治疗师的介入,协助维持病人营养摄取上的平衡。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