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妇幼

正确护理与呵护‧早产儿也能健康成长

早产儿,由于先天不足,接下来的成长过程注定就得面对一连串的健康问题?其实不然,只要家长配合医生的护理意见,提供早产儿及时且有效的医护协助及更多的呵护,弥补其先天不足之问题,他们也能像一般足月儿一样,健康、快乐长大。

近年来,不论在马来西亚或世界大多数地区,早产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梳邦再也医疗中心(SJMC)儿科与新生儿顾问医生Anita Kaur Ahluwalia医生指出,早产儿可能面对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无论如何,只要及时获得正确护理,便能将伤害减至最轻。

她透露,导致孕妇面临较高早产风险的因素包括了高龄产子(35岁以上)、曾有过早产经历、多胎妊娠(双胞胎、三胞胎)、孕期的妈妈不够强健、压力,以及孕妇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婴儿受感染或妈妈受感染)等。

最常见的感染是B型链球菌(GBS)感染。GBS是寄居于阴道和直肠的细菌,一般正常健康人群感染GBS并不致病。它是导致早产的主因,如果母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胎儿也很容易受感染,导致早产。

何谓早产儿呢?Anita医生表示,妊娠期通常持续40周,只要满37周或以上的就属于足月儿,而早产儿指的是在怀孕未满37周就出世的宝宝。

问医

【疫情防控 先学会自救】别在後面放火

一个人的真面目,只有在有难的时候,才慢慢露馅,COVID-19的疫情爆发以来,一直到宣布行动限制令,就陆续看见许多事情反映出我国的人民素质,同时也看到许多医生同事在脸书上分享其经历,这些同事都是在前线牺牲奋战的勇士,不过当他们在“战场”上搏斗时,却频频上演有人在后面放火的事。

故事一:
为了减低传染病的风险,我的诊所门口放了一个通告和一个口罩盒,要是有谁去过大集会和从高风险国家回来有症状,请戴上口罩及按铃,然后到隔离区等候。

医护人员会穿上所谓的“太空衣”到隔离区见他,结果我的护士看见许多民众就在门口,一把一把地从那个口罩盒大拿特拿,把口罩塞进自己的口袋。

这些口罩是为了防止疑似病例的病患口沫到处乱飞,就连医护人员都不够口罩用了,你还偷口罩干嘛?结果为了防止盗窃,那个口罩盒又被收起来了,可是接下来要怎么防疫呢?

故事二:
看到一位医生战友令人心碎的视频,当时她在看诊时,多次向患者确认是否有接触确诊患者,是否有去大集会,对方一律否认,结果过后才发现,他有接触过确诊病例,自己也被传染了,但为了不要被隔离而说谎。

疾病疗法

绝经後不用做子宫颈抹片?错!65岁至70岁为第二波癌发高峰期

医句话:

很多妇女都以为,已经停经了,也没有性生活,应该不必再做子宫颈抹片检查了。其实,子宫颈癌好发于年轻女性,而绝经期后的65岁至70岁是子宫颈癌第二高峰期,所以,大多数长者还是有必要进行子宫颈癌筛检,以确定癌不找上门来。

不建议21岁至26岁做共同测试

“数据显示,大多数子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介于40至49岁,70至79岁女性的子宫颈癌发生率是8%,虽然子宫颈癌的筛检对象是年龄21至65岁女性,但是,这不表示65岁以后的女性就不必筛检,因为调查显示,65至70岁女性诊子宫颈癌发生率是19.7%,而且有上升的趋势,必须获得正视。

疾病疗法

相比白人 亚洲人BMI低体脂肪高 华人糖尿病罹患风险高3倍

医句话:

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众所皆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因素是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现已有许多研究证实,这些堆积在肝脏和胰腺的脂肪,会导致脂肪细胞释放促炎性的化学物质,从而破坏胰岛素受体细胞的功能及其对胰岛素反应的能力,以致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也就提高了所谓的“胰岛素抵抗”。

脂肪破坏胰岛素受体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而引发的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胰岛素会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以让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中的每个细胞,以此产生能量供细胞使用。然而,在二型糖尿病患的体内,胰岛素受体无法识别出胰岛素,因此无法与之结合,以致葡萄糖滞留于血液中,人体血糖因而提高,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也是导致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成人健康

优质睡眠 良好饮食 免疫力好坏成抗疫关键

医句话:

今年3月13日为世界睡眠日,主题为“优质睡眠丶优美人生丶优化地球’”,突出睡眠作为健康支柱的重要地位。对于有睡眠障碍的男女而言,可以好好睡上一觉彷佛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也因此滥用药物成为他们的“捷径”,期望用药物来帮助入睡,殊不知长期服用药物并不能改善睡眠素质,反而成为健康杀手,严重甚至可酿生命危险。

10国人9睡眠障碍

“尽管COVID-19爆发,从过去的多起痊愈病例中可发现,在这场人与病毒交战中,患者免疫力的好坏是胜负的关键所在,而决定免疫力好坏则来自生活中的饮食以及睡眠素质,尤其是后者。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