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影响黄斑部 衍弱视斜视 牵牛花症候群无法治愈

问:医生,我的两岁半女儿刚被医生诊断怀疑患上一种罕见的眼科疾病,叫牵牛花症候群(Morning Glory Syndrome),我们根本不晓得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开始时,女儿是因为怀疑有斜视而前往就医,她看或找东西是好像有盲点。医生将安排她进行脑部磁力共振造影以进一步确定。

以下是我们的疑问:

Q1:是否一定要用到脑部磁力共振造影显影剂(contrast)呢?(女儿是先天性慢性肾病患者,她出世时怀孕足38周,有催生及真空抽吸分娩,在怀孕4个月时才得知羊胎水不足)

Q2:我们在网上搜寻很久才知道它是一种罕见疾病,请问在马来西亚是否有这方面的权威医院或相关医生可以处理这类疾病呢?

Q3: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个疾病呢?是否真的毫无办法呢?是否可以被治疗痊愈呢?或有办法避免恶化吗?
附上相关报告,谢谢医生。

 

 

问医

胆红素超标  其他指数正常 须详检揪吉尔伯特症候群

问:医生,你好,我有个肝脏问题想请教医生。

我今年70岁,一路来我都有定期做身体健康检查,肝脏功能也都在正常指标内。但是最近的1次检查,发现胆红素超标,不过其他功能指数还属正常。

我的问题是:
Q1:我应该怎样医治或避免肝脏功能恶化呢?
Q2:假如没医治,会有什么后遗症呢?
在此附上检查肝脏指数供参考,谢谢医生指点。

 

问医

勤漱口仍口臭  或牙周病作祟

问:医生,多年来我一直受到口臭的困扰,特别是要接近他人说话时,别人总会“闪开”或捏着鼻子,以致我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其实我一直都有用盐水来漱口,再不然也喝茶来“冲淡”口气,但却不见效;之前有友人对我说,口臭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可是我照镜子也没看到有什么异状。

请问医生,我该如何是好呢?谢谢医生指点。

专题

【疫情防控 先学会自救】疫情持续恶化 精神科医生来看你

望着我国每天过百的新增案例,到4月5日为止感染人数已到3662人(死亡61人),心中暗想“这样的疫情规模与破坏力在我国可说是史无前例,如此下去可是会动摇马来西亚的国本啊!”

从重症专科医生的观点来看,目前最重要的是看新增感染个案会否越来越多,造成医疗负担过重甚至是崩溃,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爆发曲线(surge curve)会不会很快超越医疗容量(healthcare capacity)。

若要让爆发曲线的趋线(trend line)从垂直变成平行(flattening),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让每日新增人数越来越少,偏偏这目标是需要我们全国人民的配合才能做到的。

新政府从3月18日开始实施行动管制方案(movement control order),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居家与社交保距(stay home & social distancing),希望透过这些步骤可以减少新增案例、让疫情趋缓,不幸的是由于国人缺乏纪律与卫生观念,至截稿为止尚看不出其实质成效。

疫情若按此情形发展,极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公立医疗体系不胜负荷,届时私立医疗体系医护人员不得不出手相助,由于极端缺乏医生的关系,到时候所有医生不分科别全部亲上火线成为第一线的救治人员。

专题

【疫情防控 先学会自救】患者隐瞒病史旅游史  医护人员酿感染风险

耳鼻喉及头颈外科医生每天都会面对患上呼吸管疾病的患者,比如伤风感冒、咳嗽、发烧及喉咙痛等,而且往往必须近距离接触及为患者检查耳鼻喉,这是身为医生的使命,也是我当尽的责任,不过我恳切希望每一个前往求诊的患者必须坦白,不要隐瞒病史及旅游史,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别让医护人员曝露在感染风险下。

COVID-19的症状和流感甚至是一般的肺炎极其相似,即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及喉咙痛等,临床检查是无法分辨出,主要的判断方式是依据患者在病发前14天是否曾到疫区旅行,或是否曾接触确诊病例,或其中一项吻合,那就可归类为疑似病例。

此时,患者将会被送往指定的医院进行检测,如果检验报告呈阳性,那才能证实为确诊病例,然而以目前的疫情来看,有些人即使没有出国旅游史或与COVID-19确诊者接触,他们之前可能不知不觉在社交或工作上已经接触到确诊者,因而染上此病,此时可选择前往指定的公共医院或一些提供筛选检测(screening)的私人医院进行检测。

如今在各医院入口处都设有体温检测和问卷调查,如果到访者近期有旅游史或接触过确诊病例,医院通常第一时间会安排疑似病患到隔离室,等待检验或送往指定医院进行检验,以避免直接接触到医院门诊部里无穿戴防护配备的医护人员。

专题

抢购卫生纸·强酸曝晒乱用药·理性拆解迷思·不为疫情添乱

图片来源:法新社

COVID-19肆虐全球,疫情已经造成全世界的恐慌,在这个非常时期,网络的便利除了帮助资讯迅速传播,同样也让各种迷思和谣言风行。其中包括有人传说我们应该天天使用酸性的液体来洗澡,这样才能杀死残留在皮肤上的病毒,更有人说我们该服用抗生素来抵抗体内的病毒,在人云亦云下,全球更上演“卫生纸之乱”。

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与家人,本期《医识力》特邀来生物加工技术教授梁敏慈为民众一一破解有关COVID-19的种种迷思。

●强酸强氯消毒:只适用在物品
“随着COVID-19疫情继续升温,大众对防疫资讯的渴求有增无减,但坊间各种方法到底是否可信?

首先,坊间传说我们应该使用强酸液体来洗澡以消灭病毒,有人甚至建议我们直接待在猛烈的太阳下进行‘紫外线消毒治疗’,但这些做法真的正确吗?

没错,我们确实可以使用许多种方式来使病毒失去活性,以达到消灭病毒的效果。比如,紫外线照射,或使用非常强的化学物质如强酸或强氯来消灭病毒。但这些消毒法只适合用于物品表面上,并不能直接用于人体身上,因为那是对人体有害的。

成人健康

假消息满天飞 感觉焦虑不安 你陷入冠病-19过度恐慌吗?

医句话:

最近你是否觉得自己处于害怕丶担忧或焦虑等呢?或者每天只要一看到与COVID-19的讯息或新闻时就会不自觉地出现情绪不稳定,倘若以上症状是你或你家人的情况,这就意味着COVID-19而实施的行动管制令(MCO)已经影响了你或你家人的情绪,它必须被正视而不是置之不理。

情绪受困并非就是弱者

“当面对任何突发灾难或严重疫情时,每个人的情绪难免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并非说那些会受影响的人就是‘差劲’或弱者,相反这只是每个人对压力的反应有所不同而已。

每个人的不同反应是由不同因素所组成,比如个人成长背景丶学历丶生活所在的区域,甚至是以往的个人生活经验等。

专题

【疫情防控 先学会自救】面对疫情 恐惧生无知 莫因无知 做出愚昧事

给人类之愿与愚昧的战争终有胜利的那一天──阿西莫夫《神们自己》

随着COVID-19的确诊病例不断攀升,恐惧的心理也弥漫在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中,近来大家总在窃窃私语,‘我们该怎么办呢?’丶‘你囤粮了吗’丶‘孩子还能去上学吗’丶‘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吗?’等。

其实恐惧于死亡,恐惧于未知,恐惧于我们不了解的一切,对这个病毒我们有太多的未知,这也加深了我们的恐惧,以致我们可以看到疯狂抢口罩丶厕纸丶洗手液等不可思议的事频频上演,这都反应出我们对未知的担忧。

而恐惧的对立面是愚昧的忽略以及傲慢的无知,之前一些人一心认为自己彷佛就是天选之子,病毒断不会找上来,以致不久前我们还隔岸观火,笑话邻国去抢货或怕死等,没想到现在马来西亚的疫情瞬间告急,甚至出现了死亡案例。

不仅如此,种种人性的丑陋,如贪便宜机票去重灾区旅游丶违反自我隔离法令丶举行或参加大集会等皆是愚昧的表现。

尽管如此,这场瘟疫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生存的意义,即选择做一个西西弗,拒绝被动赋予我们的命运。

西西弗是希腊神话中一个被惩罚的人,他受罚的方式是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每次到达山顶后巨石又滚回下山,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下去,西西弗知道自己的处境,也知道石头终会落下, 但是他不放弃对命运的抗争。

专题

【疫情防控 先学会自救】冠病-19一视同仁

COVID-19疫情已经席卷全球,一些国家已经处于失控状态,许多国家的医疗资源也告急,好多疫情严重的国家都实行封锁管理与隔离政策,这政策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奏效,这当然也得需要人民的全力合作与支持。

截至4月5日,美国目前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不过以死亡率来看,意大利仍居冠,其实许多欧洲国家,包括意大利错失了控制疫情的机会,当COVID-19在中国横行时,许多国家都认为这是外国的疫情,与他们无关,直到有了一些病例,多数人还是认为病毒不会找上他们。

马来西亚目前也成了东南亚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我国政府也开始实行行动限制措施,目的是要大众尽可能在家里,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减缓COVID-19的扩散。

可是行动限制措施实行前一天,大众却一蜂窝全民开始回乡探亲,这也是意大利疫情恶化的其中一个原因,许多人都把政府的这一措施视为变相的假期,许多人开始趁这机会到公园散步丶晨运等。政府不要百姓做的事情大家一并落实,原因是因为在家里很闷,很不方便,一些还试图合理化他们的行为,到公园跑步是为了个人的健康,提升免疫系统功能以抗病毒,一些也尝试分析他们对行动限制措施的理解。

许多人都会有侥幸的心态,总觉得病毒感染不会找上他们,病毒感染当然是一视同仁的,它并不是如美国总统所说的外国的病毒,它不讲外国话,它也不会选择性感染某一族群。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