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健康

不同体型 不同训练法

15分钟热身 45分钟重训 30分钟有氧

很多女性年过25岁后体重便一路上扬,即使饮食没有改变或过量,甚至还有运动的习惯,从前玲珑有致的身材却一去不复返。这可是所有女人心中的痛与恨啊!然而,身材向横发展与肌肉质量和基础代谢率变慢有关。人的年纪越大,加上活动量减少,身体消耗的热量就会慢慢减少,肌肉也会逐渐流失,因此,要瘦要结实,要提高新陈代谢、肌肉质量,正确的饮食与睡眠绝对重要。

刘文胜(Brandon Law),自15岁就开始健身,迄今拥有20年的健身经验。“我喜欢运动,自小习武,那时候体型很瘦小,所以教练建议我去打篮球和健身,好让身体强壮一些。”由于当时还未流行健身中心,也缺乏健身教练,他只好透过看书,上网看视频来锻炼。虽然是处於摸索,但也雕塑出体型,他在19岁那年便开始参加健美先生比赛。

成人健康

糖尿病四线治疗法 柯永君医生:相辅相成

来自吉隆坡对“糖尿病”有深入研究和丰富治疗经验的柯永君医生(Dr. Khor Ying Kim)指出,糖尿病对身体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尤其是会引发许多种并发症。因此,病人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法控制病情和避免引起并发症。

他指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最重要的特征是体内的血糖高升。“最準确检验的方法是验血。空腹和正餐后进行验血,从数据中,就能知道你是否患上糖尿病。”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数如下:

如果你有以下的数据,就意味血糖正常。
‧空腹:<6.0mmol/L(这是指静脉血浆里的血糖)
‧饱餐后2小时:<7.8mmol/L

如果你有以下的数据,就意味已开始患上糖尿病了。
‧空腹:>7.0mmol/L
‧饱餐后2小时:>11.1mmol/L

为什么一个人会患上“第二型糖尿病”呢?柯永君医生指出以下3个重点:
1)胰岛素的行动或胰腺的分泌胰岛素出现缺陷:当胰岛素运送血糖至细胞时,不能打开细胞的接受器,血糖就不能进入细胞里。这叫做“胰岛素抗拒症(Insulin Resistance)”。

生病遇见医生

霉菌性动脉瘤 动脉壁发生细菌感染

诺妮,33岁的新手妈妈,有先天性心脏瓣膜疾病,生产5个月后不幸罹患霉菌性动脉瘤。

9月9日,诺妮的小宝贝刚满5个月不久,这位新手妈妈还来不及调整心情,就被排山倒海而来的不适感打败──一连5天高烧不退,头痛欲裂,说话含糊不清,还出现癫痫状况,在一阵剧烈的头痛中昏了过去,被丈夫送到医院后才甦醒过来。

做了电脑断层扫描后,我发现诺妮的右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经验告诉我这是血管瘤爆裂所致。

检查时,诺妮呼吸正常,四肢也没有异状,从先生阿里口中,我得知诺妮向来有轻微的先天性心脏瓣膜疾病,从临床的心脏扫描图上也发现诺妮的心脏水肿,心室活动力不足。

众所周知,怀孕对心脏是一大负荷,阿里幽幽说道:“诺妮自己也很清楚,但她一心要当妈妈,所以决定冒险,放手一搏。她怀第一胎时不幸流产,怀第二胎时我们特別小心,也得到妇产科医生的特別照顾,终于顺利诞下健康的宝宝,本来以为可以快快乐乐地为人父母,没想到……”

在血管造影下,我们在诺妮的左右脑血管各看到一颗霉菌性动脉血管瘤(Mycotic aneurysm),并用内窥镜帮她进行脑栓塞手术(Cerebral embolisation)。

生病遇见医生

吴奕品/癫痫发作 勿塞硬物入嘴

助病人侧臥 确保呼吸通畅

不久前在脸书上看见一个视频,像是本地某剧集的部分情节。只见躺在床上的病人口吐白沫,双眼翻白,全身不停抽搐着,显然是羊癫疯发作的情节。镜头接着转向一位女医生,将听筒掛在肩上,飞奔过去,拿起电筒检查双眼瞳孔。紧接着她接过一支金属汤匙后,便将它塞入病人嘴里。过后还出现一个情节,女医生愤怒的质问一位男士:“现在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将视频看完后我既想笑,又想哭。

一般人在面对癫痫的状况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将汤匙、筷子,甚至是自己的手指插入病患的口中。大家似乎都不担心自己的手指被咬断,愿意牺牲小我,来防止病人咬伤舌头。殊不知如此举动是非常具危险性的。若是插入嘴中的物件是易碎的,将很容易导致碎物滑入呼吸道,造成致命危机。若是插入物件属于硬物,强硬将嘴巴撬开,也容易导致病患牙齿断裂,甚至是脱臼或软组织受伤等后果。断裂的牙齿也有可能滑入呼吸道。

成人健康

明年下修指南130/80mmHg 一半大马人患高血压

案例:
60岁冯先生过去体检时,血压平均达145/90mmHg,由于无不适的感觉,他不以为意,也未有诊治,更没有服用任何药物。今年初,他频感疲累,初时以为工作忙碌所致,直到一次外出用餐时突然晕眩,吓坏在旁的太太及孩子,旁人马上送他入院。经过检查后,发现冯先生的收缩压飙高至180mmHg,医生为安全起见,安排他入院接受治疗。

美国心脏协会於11月重新调整高血压的定义,把原本的140/90mmHg降至130/80mmHg。经过调整后,美国的高血压患者急速增加2000万人。

目前,我国对高血压定义仍处於140/90mmHg,预计明年将追随美国的步伐,修正高血压的定义至130/80mmHg。届时国内高血压一族估计增加15%至20%。高血压与脑血管疾病(脑中风)息息相关,国人绝不能忽略高血压这个“沉默的杀手”。

60%中风者血压超标

专题

糖尿病:敲响改变的警钟 健康早餐助稳定血糖

“改变任何事物都是有可能的。”这是国家心脏中心(IJN)首席饮食治疗师玛丽依索(Mary Easaw)的见解。她坚称谨慎饮食是管控糖尿病的最佳方法。

她指出,许多糖尿病患都只是关注再也不能享用所喜爱的食物,但与其关注不能享受的,不如去关心能享有的。她表示,改变生活方式对糖尿病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应设定明智目标并逐步向它们迈进。

卫生部在2009年发布的临床指南中推荐了一个多管齐下的糖尿病管控计划。此管控计划的要素之一是着重于饮食习惯的改变。玛丽依索指出,糖尿病患必须明白从生理方面来管控病况的重要性。因此学习所摄取的碳水化合物,进而了解碳水化物在某个程度上如何影响着体内的血糖是相当重要的。

她强调,食物替换与控制分量对管控糖尿病是极为重要的。她举例,病患仍然可以吃甜品,与其完全戒掉甜食,不如选吃更小块的普通蛋糕。同样的,病患可适量地享用水果。

为了有效地管控糖尿病,病患必须先了解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一型糖尿病往往发生在童年期,这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造成身体错误地自我攻击胰脏内的β细胞。唯一的治疗法是透过胰岛素管控。

专题

台施双轨制医药分家 吁落实优良药局规范

在医药分家(Separation of Dispensing & Prescribing,SDP)制度上,医生负责处方而不配药,药剂师负责配药而不处方。

医生为病患诊断及开出药单,病人领着药单到邻近的药剂行购买药物,药剂师则依据医生开出的药单调配药品,并为病患提供用药指导等服务。

早于20年前,台湾已落实医药分家,但有别于正统的医药分家制度,而是以“双轨制”进行。在双轨制度下,药剂师受聘于诊所医生,病患在看病后无需到邻近的药剂行购药,诊所里的药剂师会直接为病人配药,受质疑为“换汤不换药”。

亲子妇幼

嘿咻后抬脚无助受孕 尽信坊间迷思 不如科学求是

案例:

33岁的珍妮和丈夫结婚一年多仍无法怀孕生子,由于年龄越来越大,体力也大不如前,珍妮开始焦虑,心想自己会不会得了不孕症呢?

为了成功怀孕,珍妮用手机下载了助孕应用程式,尝试通过手机计算排卵周期方式来“造人”,可是,尝试了多个月却不见任何成效。

珍妮开始积极寻找生育偏方,无论中医治疗丶马来邻居介绍的马来传统茶方丶印度同事推荐的按摩治疗等,不但没有好消息,反而令珍妮和丈夫感到疲惫不堪,试图想要放弃。

女性≥35岁 婚後半年未孕速求医

“以往,面对不孕不育的夫妻只有一人寻求治疗,很少见到夫妇同时出现在诊所。不过,近年来情况已有改善,许多夫妻一同来挂诊,显示我国民众在寻求不孕治疗的意识已开始提升。

成人健康

射精多 前列腺不易肥大 BPH不治疗 尿潴留肾受损

葛兰素史克(GSK)制药厂今年11月与大马泌尿科协会(MUA)携手合作推行了一系列教育宣导活动,以消除男性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俗称前列腺肥大)的疑虑,对症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以鼓励更多高风险人群尽早前往检验,借以促进男性健康。

活动目标旨在宣导一个重要讯息,即“前列腺不是越大越好”,因为BPH可能会导致一个人觉得不好意思或变得脆弱,因此,当务之急是重新定义男性在面对前列腺相关健康问题时所采取的应付措施。

案例:

马先生近来上厕所常常有尿不完的感觉,晚上更是起身三四次,而且都无法顺畅地排尿,尿液常常滴在马桶外。

太太因为他每晚都起身多次,睡眠也受到干扰。

专题

高度近视者眼球老得快 干眼症、老花眼年轻化

“眼睛是灵魂之窗”这句话人人都听懂,但真正爱惜眼睛的寥寥可数。智慧型手机人手一支、平板电脑随身带着走,不论是使用社群软体聊天、玩抓宝游戏,眼睛得一直盯着荧幕看,一整天下来,眼睛酸涩、两眼昏花,恐怕逃不掉。

眼睛濛、眼睛雾、眼睛涩……随着紧张忙碌的生活型态、3C产品普及化,眼睛视力问题一箩箩。

高度近视,可说是视力的隐形杀手,虽然可以透过戴眼镜或镭射治疗矫正视力,但事实上,近视度数深代表眼球老得快,是眼球老化的疾病,日后发生白内障、视网膜剥离、黄斑部病变、青光眼的几率都会提高。

干眼症、老花眼的人越来越多,症状也都年轻化,眼科门诊里,就有三十多岁就老花的年轻人要配戴老花眼镜。种种视力问题正冲着每个人。

护眼行动,必须立即展开,找回“清楚人生”!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