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晚期乳癌失效荷尔蒙疗法怎么办?搭配CDK 4/6抑制剂 减复发增存活率


医句话:
越早发现,乳癌治愈几率就越大,因此一旦察觉乳房有异状,应及早接受检查,避免延误病情。此外现今有越来越多针对乳癌的治疗方式,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也在经济上给予援助,因此患者以及照护者不可轻言放弃,要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乳癌被视为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2020年全球230万名女性被诊断为乳癌患者,其中68万5000人因此丢命,而在我国近2万6000名女性癌患中,乳癌患者就高达32.9%(即8418人)。

乳癌好发于50至70岁之间,不过近年来亚洲女性罹患乳癌有呈年轻化的趋势,如提前至30岁病发,若有乳癌家族病史,罹患乳癌的风险约为15%,至于携带1号或2号乳癌易感突变基因(BRCA1和BRCA2)女性,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风险也会相应提高,其他导致乳癌的因素还有雌激素过高、肥胖、早发月经初潮、较迟的更年期、曾口服荷尔蒙治疗、多喝酒及久坐等生活方式。

乳癌的诊断通常是用乳房X光和超声波检验,然后抽样活检以确诊,至于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或正子电脑断层扫描(PET-CT)可用于诊断乳癌是否有远端转移的现象。

专题

中风后首3个月做復健 大脑活跃期 复原关键期

医句话:

10月29日为世界中风日,今年的主题为“几分钟可挽救生命”。抢救中风如同和时间赛跑,如果跑输了,是否就是一辈子的弱者?未必,别忘了还有复健这条路。不过,对许多中风患者甚至家属来说,复健就如同没有终点的旅程,复建之路,无论对患者还是家属来说,都是一条漫长的路,唯有及早建立正确的观念,和患者一起面对共同扶持,将有助复健之路,走得更稳更顺利。

“中风复健是一段漫长而辛苦的历程,面对巨大的失落和身心损伤,中风患者容易提不起劲、疲累,无法面对现实而自暴自弃。其实,无论是银发族或年轻患者,都能从复健治疗中受益,然而,却有太多年轻患者,因为自身还有工作在身,往往错过了最佳复建期,这就是复建科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专题

白内障 视网膜剥落 黄斑部病变 600度以上酿病理性近视

医句话:

高度近视的定义是近视600度以上或眼轴超过26毫米。一部分人的高度近视会继续恶化,当眼轴过度伸长而引起视网膜、脉络膜、巩膜或视神经等病变时,就会造成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不仅让患者面临高度近视,还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包括白内障、视网膜撕裂、剥离,黄斑部病变和黄斑部劈裂等。若未接受适当的治疗,都可能会致盲。

“在COVID-19大流行肆虐的当下,其实还有另一种‘流行病’在某种程度上因疫情而恶化,那就是近视。人们长时间待在室内,接触阳光的时间减少,再加上近距离用眼工作增加,无不是近视的风险因素。

我们真的不希望大马成为一个近视率高的国家,如同韩国90%的青少年近视一样。趁此机会,我们希望让大众知晓,有一场无声的流行病正在家中发生,而这是可以被阻止和预防的,特别是儿童。即便已得到近视,临床上也有治疗和矫正的选择。

专题

太早戴眼镜 近视会更深? 错!八九岁后才干预 恐弱视一辈子

医句话:

诊断幼童的屈光不正需要由专业的眼科医生操作,因为过程需要使用处方散瞳剂,一般眼镜店是无法使用的。这是因为儿童眼肌调节作用较强,在验光过程中会影响度数,譬如造成近视比实际的高,或远视比实际还低。为了验光准确,我们需要通过散瞳剂将睫状肌放松,以压制眼肌调节,获得更准确的度数。

“在正常的情况下,外界光线在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会聚焦在眼底的视网膜上,再由此发出视觉讯号传导到大脑,令我们可清楚看见东西。若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后或不能聚焦,进而造成视网膜上的物像模糊不清,意即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这好比拍照时没有对准焦距就按下快门一样,照出来的照片是模糊不清的。

专题

长大后“懒惰眼” 散光激增 小心圆锥角膜找上门

医句话:

一般而言,散光度数是稳定的,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因为眼球形状天生即如此了。因此,散光度数的改变是不寻常的,一旦出现较大的变化通常是病理性原因所致,最常见的是好发于青少年时期的圆锥角膜,角膜会向外突出呈圆锥状,散光度数会随着病情进展而变差。

“散光(astigmatism)是由于眼球形状并非正圆形造成的。光线在进入眼球后,需要经过2个主要结构─眼角膜和晶状体,以聚焦和投射在后方的视网膜上成像。当一个人的眼球的形状比起足球更像橄榄球,投射在视网膜时会形成多个焦点(图一),造成视力模煳、出现迭影和光晕等。这通常是由于眼角膜或晶状体的形状不规则所致,令光线无法聚焦形成一个清晰的对焦点(focus point)。

专题

心脏“没电”心跳异常 远程监测 随时急救

医句话:

大多数民众都将心脏问题视为心脏病发作,意即供血给心脏的冠状动脉阻塞。许多人不知晓的是,心脏泵血不仅需要氧气,也需知道该以何种速度跳动,否则就会造成生理机能的混乱,而这就得依靠心脏电传导系统的运作。因此当心脏冠状动脉阻塞,你需要找的是“水管工人”来“通渠”;但当心脏跳动节律异常,你需要找的便是负责维修心脏电力问题的“电工”。

“心脏经常被比喻成引擎,一旦无法发动人类就会死亡。早在胎儿尚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心脏就已经开始跳动,这证明了生命的起始。人总会疲惫而需要休息,然而心脏却从未停歇,那是怎么办到的?

心脏主要由肌肉构成,经由收缩和放松而泵出血液。成人的心脏每日跳动约10万次,一般状况下会介于60至100次/分钟。当我们入睡时,心跳便会放慢,大约是每分钟40次;当我们在运动时,心跳则会依据活动量而加速跳动。

血管堵找“水管工”心乱跳找“电工”

专题

药物搭配高血压导管治疗 半年内降9mmHg 中风心衰减近30%

医句话:
高血压导管治疗是把肾脏某些过度活化的神经活性降低,以摆脱持续高血压的恶性循环。药物加上高血压导管治疗,可以在6个月内降低9mmHg血压,而在3年内可降低血压高达16mmHg。降低血压9到10mmHg可以将中风的风险降低27%,心脏衰竭降低28%,死亡率降低13%。

“我们的器官具有神经,这些神经会发送信号影响器官的运作。同样的,我们的肾脏也有这些神经,神经信号可以刺激肾脏释放激素,增高体内的钠而提高血压,也可向大脑发出关于血压的错误信号,使大脑认为血压低,而进一步增高血压,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持续高血压的恶性循环。

高血压导管治疗或肾动脉交感神经阻断术(The Blood Pressure Procedure,也称为Renal Denervation 或RDN),是一种把肾脏的某些过度活化的神经降低活性,以摆脱持续高血压的恶性循环。

专题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心脏“筑巢” 严重并发心衰

医句话:

若怀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抽取血液以进行细菌培养后,需要立即给予大量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是注射型、直接进入血液的,大多数患者需要住院持续治疗至少6周,有者更长达3个月。若心脏结脓或细菌形成的赘生物太大,就需要开刀切除细菌的“窝”,并置换人工瓣膜。正因心内膜炎治疗之棘手,加强预防措施就非常重要。因此,高风险患者在接受口腔(拔牙、根管治疗等)、外科或某些侵入性检查(如照胃镜)时,记得要先告知医生本身的病史,接受预防性抗生素,减少心内膜炎发生的风险。

“心内膜是心脏最内层、复盖在心房和心室表面的一层组织,就像是家中所铺的地砖那样,非常光滑,可以分隔心脏本身与血液,而心瓣即是由心内膜的皱襞(fold)形成的。

何谓心瓣?我们先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可分为左心和右心,左心最主要的功能是将含氧血泵至全身器官,之后这些血液需要被回收,流向右心再被泵至肺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再回到左心。

专题

心血管严重钙化 旋磨术冲击波助开路

医句话:

过去当患者血管阻塞引发心血管疾病时,采取血管成形术是标准治疗,可是当冠状动脉血管钙化时,很多时候血管成形术所使用的球囊是无法撑开有钙化性斑块的血管,惟近年来医疗科技的进步,涌现了很多新技术,因此医生在对付钙化性斑块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不啻是患者的另一福音。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