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吃光”耳膜失听力 勿掏耳保干爽 耳朵不发霉

医句话: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食物或家具发霉的状况,却不曾想过耳朵也能会“发霉”,以致发痒难耐,出现耳塞耳闷等症状,甚至会影响听力。这是因为霉菌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繁殖,当外耳道进水或人们过度清洁伤及耳道皮肤时,就会让霉菌趁虚而入。

外耳道暖又暗 霉菌最爱

“由于行动管制令(MCO)下长时间停业,商场空气不流通,环境闷热潮湿,网络上流出许多商品发霉的照片,甚至连电影院座椅也长满了白色霉菌。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耳朵也会如同那些皮包皮鞋一样发霉,在医学上称为耳霉菌病或霉菌性外耳道炎(otomycosis)。耳道里布满了或白或黑的霉菌,让人痒得难受,严重时甚至会盖住或令耳膜穿孔,影响听力。

所谓‘耳朵发霉’,是霉菌侵入外耳道,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引起的感染。霉菌与酵母丶人们熟知的蘑菇同属‘真菌’一个大家族,所以有时也称‘耳真菌病’。真菌并非病毒或细菌,它们就像一颗小树苗(baby tree)长在耳朵里,透过耳镜检查可看见菌丝的存在,就像面包上的霉菌一样。

耳霉菌病常见的病原菌有黑曲菌(aspergillus niger)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据我观察,本地患者受前者感染较多。这些霉菌原本就存在我们的环境周遭,无处不在。而霉菌的生长环境需要温暖和潮湿,因此好发于热带国家,马来西亚也‘完美’符合了这些条件,令耳霉菌病十分常见。

霉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外耳道。耳朵可分为外耳(耳廓丶外耳道至耳膜之前),中耳(耳膜丶听小骨等后)和内耳(传导和感受声波的耳蜗丶掌握平衡感3个半规管等)。外耳道就像一条‘死路’,尽头为耳膜,里面黑暗又温暖,可成为霉菌生长的适合地点。

反复进水变潮湿 诱发游泳耳

当然,大多数人的耳道并不会‘发霉’。这是当人们冲凉或游泳时,令外耳道反复进水,变得潮湿,霉菌便趁机而入。由于耳霉菌病好发于经常接触水上活动的人,许多人便称之为‘游泳耳’。其实‘游泳耳’可分为两种─真菌或细菌侵入感染所致。两者症状有些相似,最大的不同为真菌感染的首要症状是发痒;细菌感染则引起疼痛。

此外,耳霉菌病也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丶患有糖尿病或皮肤敏感者。

‘耳道发霉’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痒难耐丶阻塞感丶闷胀丶听力下降,严重时则会疼痛丶耳鸣丶耳膜穿孔,甚至导致并发症。要知道中耳与大脑距离很近,只隔着一层薄薄的骨质和硬膜,若患者反复感染或延误治疗,霉菌继续深入中耳,可能会引起颅底感染或脑膜炎。

我在临床上曾遇见一名患者,病发已2周却没有得到正确治疗,待我将他耳内的霉菌清除后,才发现耳膜已被‘吃干净’,他也从此失去听力。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耳膜是无法像心脏丶肾脏或肝脏等进行移植的,因此大家应该要细心照护双耳,时常保持耳道干爽。

勿自行购买滴耳剂

临床上治疗耳霉菌病,会先以夹丶吸或冲的方式将耳道内可见的霉菌丶分泌物或耳垢清除,以便药物能够接触到皮肤感染处。

医生会处方抗真菌滴耳剂(ear drop)进行治疗。一般较少采用口服抗真菌药物,主要是针对病情较严重丶免疫力低下或患有糖尿病者,同时他们也需留意病情是否在稳定控制中。不过,民众最好不要自行购买滴耳剂‘治疗’,尤其他们难以分清感染是因真菌或细菌引起,买错的几率很高,特别是抗生素滴耳剂只能对抗细菌感染,无法杀死真菌或病毒。因此在未得到医生诊断之前,千万不要‘轻举妄动’,以免令病情恶化。

相比起细菌感染导致的外耳炎一般可在1周痊愈,耳霉菌病在治疗上需要耐心,彻底根治平均需要1个月。这是因为真菌孢子生命力顽强,容易‘死灰复燃’,只凭滴耳剂未必有效,所以患者需要每周定期复诊,让医生重复多次清除耳道,同时检视治疗的效果。

其实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通常霉菌复发的‘量’会来越少,病患只要配合地完成疗程即可。

棉花棒将耳垢真菌推得更深

相信许多人都曾使用棉花棒或挖耳勺去‘清洁’耳朵,其实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更会成外耳道感染或耳膜损坏等意外发生。

我常对患者说,护耳‘黄金法则’是从不将任何小于手肘的东西放入耳朵(never put anything smaller than your elbow into your ear)。这句话在英国也被编成儿歌,幼儿园教师会让孩童学唱,从小教育他们。惟‘挖耳屎’在亚洲文化中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大多人不知晓过度地清洁或使外耳道表皮破损,容易令外来的真菌或细菌滋生。

大众可能觉得棉花棒柔软安全,但它其实是最不应该放入耳中的物件之一。它不仅起不了清洁作用,反而将耳垢丶分泌物甚至是真菌推得更深,堆积在耳膜前,久而久之形成阻塞,导致听力下降等诸多问题。

美国棉花棒包装须标示:“不可放入耳内”

其实耳垢一般出现在耳道较外边部位,耳内深处出现耳垢,很有可能就是棉花棒的‘杰作’。在美国,售卖棉花棒的包装上必须标明‘不可放入耳内’警示语,若无是会被重重罚款的。可惜大马并没有这项规定,棉花棒也很容易买到,但真正明白不应放进耳朵的人却很少。

不仅如此,在‘挖耳屎’时也经常发生用力过度,不慎戳破耳膜的意外。除了造成听力障碍,甚至会让真菌或病菌渗入中耳,引发更严重的疾病。耳鼻喉科医生实在看过太多案例了:有人在挖耳朵时,手肘被推开的门撞到,棉花棒插入耳膜,流了很多血也聋了;有人将棉花棒放入耳朵却忘了,到床上躺下睡觉或接起手机,棉花棒戳破耳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耳膜是人体中十分脆弱的部位,像一张纸巾那样薄,如同音响中间圆圆的振动膜,破了一个洞便无法发出声音了。无论是棉花棒或挖耳勺,放入耳内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大众应谨记且不可忽视。

-
陈川谷医生(Raymond Tan Suan Kuo)
耳鼻喉及头颈外科顾问



耳朵具自我清洁机制

大众可能会有疑问,既然不能用棉花棒和挖耳勺,那该如何清洁耳朵呢?其实并不需要。

耳朵是有自我清洁机制的,一项实验证实了这点。研究人员将一滴不褪色墨水点在耳膜中心,数月后观察墨滴已经迁移至耳道,之后就消失了。这是十分有趣的现象,解释了耳道皮肤层的生长方向是往外的,就像手扶梯一样缓缓延伸出去,将耳垢带出耳朵。

因此,大家是无需刻意清理耳朵的。有些人则天生会产生较多的耳垢,若真的有需要,可购买专卖(proprietary)滴耳剂,不可使用偏方,譬如橄榄油等。

专业仪器吸出耳垢

此外,在进行水上活动之后也要保持耳道干爽,可将毛巾包住手指将耳廓抹干。若感觉耳内进水,可将头歪向进水的一侧,或跳几下将水甩出。使用吹风筒吹干水分也可,不过要注意调成暖风,风速要小。

若尝试了种种方法均无效,我建议前来就医,让医生用专业的仪器协助清洁耳道。第一种方法是用水冲洗耳道,引出堆积的耳垢。不过曾有医生冲洗力道过强造成耳膜损伤的案例,因此我认为第二种技术较佳,是利用仪器将耳垢吸出,上面同时会有发光的摄像头,可以将耳道中的图像传输到荧幕上,让医生看得清楚,对患者来说更为安全。”

耳霉菌病2问:需时4周根治 避免水上活动

问1:耳霉菌病较常发生在单侧或双侧耳朵?
答:据我观察,霉菌感染通常发生在一只耳朵,但也有可能同时影响双耳。有时候患者用棉花棒去“清洁”耳朵时,再将同一根棉花棒放入另一只耳朵,就会发生交叉感染。

问2:在治疗耳霉菌病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答:耳霉菌病一般需要4周才能根治,期间应避免游泳等水上活动,保持外耳道干燥。在洗澡时也需特别留意,可将石油凝胶(petroleum jelly)放在棉花弄成球状塞耳,避免水流入内。切记洗澡后需取下,让新鲜空气流通,自然地风干耳道内水分。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啊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杨倩妮.2020.06.04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