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血管

【健康医疗网】心房颤动及早就医 降低中风与心衰风险

在科技业工作的53岁刘先生,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问题,曾使用过抗心律不整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仍频繁发作,近期他不时会感到心悸,运动也受到限制,智慧型手表监测显示,心房颤动发作记录每周持续增加至10%至15%,因此转至台北荣总心脏内科就医。

在北荣医疗团队评估建议下,刘先生决定在2024年6月接受最新脉冲场导管消融术。北荣医疗团队表示,刘先生术后没有不适症状,住院3天后就可返家,定期追踪近1个月,智慧型手表监测显示,未再出现心房颤动不适,症状已大幅改善。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相当常见的心律不整,台北荣总心律不整治疗暨研究中心主任罗力玮表示,根据流行病学统计,约有1%至2%的人患有心房颤动,年纪越大发生的机会就越高,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头晕、无力等,不过也有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当心房颤动发作,心房无法有效收缩会使得血液滞留,罗力玮主任提到,如果滞留的血液形成血块脱离心脏,可能会引发血栓,因此心房颤动的患者中风几率是正常人的3至5倍,还会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死亡率更是正常人的2倍,所以应尽早就医治疗。

脑脊神经

中风抢救充满未知数 AI难敌医护经验

医句话:

日前韩国媒体报导,在韩剧《黑暗荣耀》中饰演宋慧乔母亲的朴志雅因脑出血晕倒送院,经抢救后不治,这名52岁实力派演员的逝世再次拉响人们对脑中风的红色警报。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脑中风并不罕见,纵观这些年所见,脑中风是继肺炎、心血管疾病之后的国人第三号杀手,可是时至今时今日仍有很多人并不晓得一旦身边有人或自己发生脑中风究竟该去何处求救,因此学习如何及时与找对地方求救是每个人刻不容缓的“使命”。

“中风的学名为脑卒中(stroke),亦可称之为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指的是脑血管出现阻塞或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中风(ischaemic stroke)及出血性中风(haemorrhagic stroke)。

脑脊神经

储存紧急热线 降低转院风险  选对中风急诊单位 抓住黄金3小时

医句话:

民众须学会辨识脑中风症状,如脸部表情不对称、四肢乏力、手脚麻痺、口齿不清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即使只是短暂性,也必须立即求医,切勿怠慢。由于并非所有医院都设有全方位的急性中风医疗团队及设备,因此民众受促在手机存储几个设有中风单位(stroke unit)的医疗中心紧急热线,以防患于未然。

“脑中风可分为两大类型,即缺血性中风(ischaemic stroke)和出血性中风(haemorrhagic stroke)。缺血性中风较为常见,占80%至85%;出血性中风占15%至20%。

缺血Vs出血 治疗大不同

两者呈现的征兆和症状雷同,并且涵盖甚广,可由轻微的头疼、眩晕、呕吐,到严重的口齿不清、言语障碍、手脚乏力、麻痺(尤其是出现在身体单侧)、脸部表情不对称、视力模糊、走路不平衡等。中风的症状都是突发的,而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最大的区别是出血性中风发生得更急且迅速恶化。

新药/技术上架

中风 三叉神经痛 重度忧郁 rTMS电击脑部助破关

医句话:

中风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rTMS未必是“必需品”,但此疗法却对患者的康复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康复可达到预期,甚至胜于预期。此外,rTMS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可大幅地减轻剧痛;对于重度的忧郁症患者,也可有效地缓解情绪问题。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磁场所产生的电流来刺激或抑制脑部组织。

rTMS无需麻醉及注射任何药物,接受rTMS治疗的患者只需戴着一个特别的头套及坐在一张电动椅,医生调整所需要的角度后就可针对患者的大脑作出治疗。该技术可用于加速患者中风后康复速度,也可治疗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忧郁症。

传统的中风复健方法仍然是物理治疗与职能治疗,一般的中风患者的大脑一侧遭到伤害,在传统的治疗下,中风患者的康复速度仍不尽如意,这时患者可尝试使用rTMS以加速复原进度。

慢性疾病

常常跌倒 或是中风前兆

医识力线上工作坊: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小中风大警讯!医生授招保命防失能
日期:2024年4月6日(周六)
主讲人:脑神经内科顾问郭慧恬医生
主持:营养师何洁滢

1)我身边有几个家人和朋友自从吃了胆固醇药物,如他汀类,记忆力很明显下降很多,很多事情都不记得。这些药物是否会对记忆力产生副作用?
答:
降胆固醇药物是不会导致记忆力衰退,我猜想可能患有其他疾病。一些血压低的患者,血液不足输送到大脑,的确会有记忆力衰退的问题,所以需要检查患者是否有其他疾病。服用他汀类的副作用是肌肉酸痛及肝功能受损,不过这些的副作用需要高剂量服用才会发生,所以服用降胆固醇药物者都需要观察所服用的剂量,也必须知道所服用药物的品牌,只因剂量的多少都会因品牌而有所差别,所以服用降胆固醇药物前必须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脑脊神经

酗酒损血管增血栓 佳节饮酒有度 别招惹中风

医句话:

当农历新年团圆相聚之时,不管是家人或好友皆习惯性地以喝酒来迎接新的一年;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更何况是久违的家人或好友,把酒论英雄可谓是男人世界中最为重要的时刻,也是一个庆祝的欢欣时刻,但亦不可忽略酒精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因酗酒而增加中风甚至脑出血风险,否则喜悦与乐极生悲往往只是一线之差而已。

“在农历新年的餐桌上,酒杯往往是充满了浓厚的节庆色彩。当家人团聚时,共同分享过去一年的辛劳和欢笑,在举起酒杯相互祝福时,彼此间的情感在酒杯中凝聚。有人说,过年期间的喝酒,更像是一种放松和释放压力的方式。在岁末的欢乐氛围中,人们往往希望借着一杯接一杯的酒精饮料,在酒精的作用下暂时摆脱烦忧,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影响血压 增脑出血风险

但须注意的是,酗酒是会增加中风风险。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过度饮酒可以提高中风的风险。此外,《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论文亦指出,饮酒过量会增加中风风险,特别是脑出血型中风的风险。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过量饮酒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中风的发生率。

饮食营养

中风并发吞咽困难 言语师食疗师出招 防呛咳致命肺炎

医句话:

当一个人中风后往往会有吞咽困难,此时患者可考虑转介给言语治疗师进行评估,同时搭配饮食治疗师给出的建议,在吞咽、营养及味觉等作出调整,确保让患者获得所需营养,且吞下的食物或液体可以进到胃部,必要时可考虑口服营养辅助品来帮助加速康复之旅。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指因疾病导致下颚、双唇、舌头、软腭、咽喉及肠道等器官结构或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安全地将食物送入胃中。其中吞咽困难或喝水呛咳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一般上吞咽障碍的患者会被转介给言语治疗师进行吞咽测试和治疗。

那言语治疗师是如何评估吞咽困难?同时如何帮助吞咽困难的患者呢?首先治疗师会进行临床吞咽筛选检测。检测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检查舌头、嘴巴(口唇和脸部肌肉)、下颚、软腭、口腔和咽喉部肌肉。第二部分则是食物检测,检测的食物有:

1)白开水流速的液体
2)稍微浓稠的花蜜流速的液体
3)蜂蜜流速液体
4)固体食物(如饼干)

饮食营养

中风后吞嚥咀嚼困难 灌食助摄足营养 防吸入性肺炎

医句话:

缺血性中风(又称心源性中风)主要是因为心脏内的血栓剥落,随血液流至大脑阻塞脑血管所引起,其中心脏衰竭、心瓣膜疾病、心律不整等是最常见的病因,因此心脏病是缺血性中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很多时候,中风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须采取鼻胃管灌食,从而让液体饮食及营养物质通过鼻子插入胃部,为的是确保患者获得所需营养。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吞咽和咀嚼困难可能是常见的问题,而使用鼻胃管灌食(nasogastric tube feeding)可以确保他们摄取足够的营养。鼻胃管灌食通常是一个临时的解决方案,因为大多数中风患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望在康复过程中逐渐恢复吞咽和咀嚼功能。

在一些轻微中风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只需要短期的鼻胃管灌食,具体取决于中风后的脑细胞恢复程度以及复健进展。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多次中风导致脑细胞受损,可能会永久失去吞咽和咀嚼的能力。

饮食营养

薯片饼干快餐 反式脂肪吃太多 心脏喊救命   

医句话:

高血脂或高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为高血脂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且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及形成斑块,一旦破裂即形成血栓阻塞血流,造成心肌梗塞及中风等,严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除了要认清“好”与“坏”胆固醇,更须晓得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摄取胆固醇。


“高胆固醇或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脂质(脂肪)水平异常升高的情况,主要包括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这些脂质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当它们的浓度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会在动脉内堆积,形成胆固醇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为了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定期进行血脂检测是必要的,其中包括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等指标。

饮食营养

地中海得舒饮食相配合 降压护心减中风风险

医句话:

多年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一直是我国头号健康杀手。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国就有1万8515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天有50人之多。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更是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包括增加心脏负荷造成心脏衰竭、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且增加中风及动脉硬化几率。正确饮食与适量运动已被证实是继药物以外,可有效控制血压的生活方式,更不可忽略它们的重要性。

“我们如何从饮食来预防高血压呢?其实通过健康的饮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疾病的风险。以下是一些与饮食相关的方法,有助于降低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
1)均衡饮食
依照马来西亚健康餐盘(suku suku separuh)的概念来帮助我们摄取足够的营养。如在吃鸡饭的时候搭配蔬菜和水果,在吃面包的时候可以搭配鸡蛋和生菜,在吃面条的时候可以搭配更多的蔬菜等。尽量以全谷类来代替精致淀粉。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