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乳癌患者化疗后手脚麻木? rTMS助摆脱神经疼痛
30岁的李小姐半年前罹患乳癌,手术后开始接受化学治疗,过程中却开始感觉手脚有胀痛、麻痛的感觉,进而影响睡眠品质,且不适感在化疗结束后持续存在,遂进行乳癌术后复健及神经传导检查。台北慈济医院复健科主任洪怡珣诊断,李小姐因为化学治疗而引起周边神经病变,由于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彰,建议以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术(rTMS)治疗。李小姐接受连续5天的一次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神经疼痛分数从78分下降至20分。
化学治疗引起的周边神经病变是癌症治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主要是指在接受如紫杉醇等具有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后,对神经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影响了周边神经的功能,导致四肢出现麻木无力、异常灼热或冰冷感、刀割或针刺等神经性疼痛,甚至影响协调与平衡。
洪怡珣主任指出,根据国内外研究,大约30%到40%的患者接受这类化疗药物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边神经病变。大部分患者随着化疗结束,症状会随时间逐步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即使在化疗结束5年后,仍持续受到到麻木、疼痛等影响,甚至可能出现症状恶化或永久性神经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