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代劳成草莓族 青少年不耐压 焦虑忧郁找上门

医句话:

要让孩子有良好的精神健康,除了强化父母,政府也可以通过落实法令或政策,培训更多的专业人士如精神科医生丶心理治疗师丶辅导员等,帮助有需要的孩子和家庭,进而减少学生自杀丶患上忧郁症等的社会问题。

让孩子掌握必要技能

“马来西亚儿童的社交情感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可诊断的精神健康问题,随着自杀丶忧郁症丶自残和焦虑症病例被报导后,情况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

根据2017年全国健康与病发率调查(NHMS 2017),年龄介于13至17岁的青少年当中,分别有18.3%患上忧郁症丶39.7%患上焦虑症丶10%有自杀意念(suicide ideation)及9.6%感到非常压力。

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每5名青少年就有2人患上焦虑症丶每5名青少年就有1人患上忧郁症,更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相信还有许多孩子未被确诊,实际数据更高,而且每年都在增加。

很多原因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例如虐待丶不稳定的家庭丶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丶损友的影响丶贫穷等,这些孩子有很多都没有能力去处理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因为他们脆弱,并且容易受到周遭压力的影响。

当务之急的是,父母要让孩子们掌握必要的技能来应对这些挑战并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而家长养育孩子的方式可以改变未来。

“正向育儿”提供指引

我想,家长应该意识到现在孩子的成长比旧时代的孩子更困难,因为现今的孩子受到各种在家和家以外的影响,往往这些影响如互联网丶电子配备等比父母更常左右孩子的决定。

根据NHMS 2017,每7名中学生当中就有6人活跃于互联网,而当中有2人沉迷于互联网。其实,父母才是孩子需要互动的对象,而非互联网。

调查也指出,有自杀意念青少年的人数从7.9%提升至11.2%,计划自杀青少年从6.4%提高至9%,而10.1%青少年企图自杀。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这些孩子的早期症状,就能够减少这些悲剧了。

‘正向育儿’是于2000年成立的非政府组织,创立宗旨是为了强化父母,让父母可从中获得各种资料和资讯,包括各专业医生丶治疗师丶辅导员等提供的专业意见,以便在育儿路上得到帮助和指引。更多详情可浏览mypositiveparenting.org,网站设有中丶巫及英文供参考。”

-
拿督祖基菲里医生(Zulkifli Ismail)
“正向育儿”管理委员会(Positive Parenting Management Committee,PPMC)主席
亚太区儿科协会(APPA)秘书长
儿童心脏内科顾问

“无A就死”的学术压力

“学术压力是其中一个导致儿童焦虑并演变成忧郁症的原因,这是因为长期的生活压力和紧绷,人久而久之会感到疲累,人体会累,灵魂也会累,所以,焦虑症可以衍生忧郁症。

很多学生缴付昂贵的学费上私人大学,有些学生则是领取奖学金,他们为了要继续获得奖学金的帮助而背负着沉重的学术压力,这种压力几乎是逼近‘没有A就死’的程度。

虽然学生最后得以生存下来,而学校也制定学术等级是驱使学生发奋图强的动力,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从中学习,只为了考到更高等级而努力背书,而学习是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死读书不懂作答

以学术等级作为教学目的只会让人看到学生‘死背’且不懂得回答问题的后果,我在批改学生的论文中发现,一些学生因为记不起答案而随意作答,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多数学生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都背负着很大的学业压力,父母都希望可以帮助孩子,但是却忘了教育孩子开口寻求帮助。当一个人无助的时候,寻求帮助是很自然的事。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行为异常,可以尝试进行沟通,虽然青少年很多时候都不愿坦诚,父母可以先从分享自己的经历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一旦打开话匣子后,孩子就会道出自己的经历或问题。”

-
伍来运副教授(Alvin Ng Lai Oon)
临床心理治疗师
双威大学心理学科主任

自杀不应列为犯罪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自杀视为需优先处理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有80万人企图自杀,平均每一天有200人或每40秒有一人结束生命。

很多因素导致青少年自杀,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交媒体,年轻一代都把精神集中在社交媒体,其实,使用社交媒体并没有错,因为这是人生未来的一部分,而且,社交媒体的普及性就像进食一样普遍,保持平衡才是我们要关注的事。

沉迷社交媒体让青少年失去了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处理社交的功能,需要我们与他人互动,即使网络世界如何精彩,那也不是真实的。如果一味专注在虚拟的世界,我们就会渐渐与现实世界隔离,并失去社交的能力。

另外,在马来西亚,自杀抵触刑事条文,其实,自杀不应该被视为罪行,因为有些人真的是受害者并且不由自主。大马讲究人权并废除死刑,我们更应该关注自杀不应列为犯罪的问题。

家庭缺陷是主因

我所接到的学生辅导多数是转介个案,平均每10个案例中有7人是忧郁症或焦虑症患者,其他则是更严重的精神障碍丶躁郁症丶思觉失调症。通常,这些病人都在接受多种药物的治疗。

造成这些学生有精神问题的主要因素通常是家庭缺陷所致,因为家庭不协调丶破裂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通常,我们会尝试了解学生患病背后的原因,再一步步提供建议和对策。

小型家庭及双薪家庭是现代人组成家庭的趋势,由于缺少支援系统,父母只好把孩子送到托儿所或保母照顾,孩子与父母在一起及互动的时间相当有限,而亲子互动或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正是婴幼儿继爱之后,最重要的发展元素。”

-
芭娃妮(Bawany Chinapan)
心理治疗丶伴侣与家庭治疗注册辅导员


每5人1患精神病

“根据统计,全球精神疾病的病发率是10%至20%,即每5人当中有1人有精神问题。每个人几乎都有患上精神疾病的可能,而且,仍有很多人未被确诊。

精神疾病也可以被遗传,但是遗传率并非100%,而且还有其他病因,因为精神疾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

通常病人都是因为出现功能障碍(function impairment)才来挂诊精神科,例如无法上学或工作丶频密请病假丶与家人或亲友沟通困难等社交与职能方面的障碍,这些都是与疾病相关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过往诊治欠佳 多数送往精神病院

在七八十年代,精神科的诊治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很多精神病患都无法获得有效治疗而被送往精神病院。

现在可不同了,我们已经知道影响大脑的重要化学物,像血清素(serotonin)丶正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丶多巴胺(dopamine)等在大脑里相互作用。

当一个人有精神问题并出现功能障碍时,就应该寻求精神科的协助。精神疾病不一定是成年人才有的问题,儿童和青少年也是精神疾病的好发群,成年病人需要诊治,同样的,有精神疾病的孩子也一样要被诊治。”

-
袁德和医生(Yen Teck Hoe)
精神专科顾问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包素菡.2020.05.18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