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不振 厌食 恶病质 70%癌患上演肌少症三部曲

医句话:

当癌症遇上肌少症(sarcopenia)时,患者所承受的伤害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在如今COVID-19疫情肆虐之时,肌少症的癌症患者因着免疫系统受损,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早察觉及进行干预才能避免悲剧上演。

“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一个人随着年纪增长,身体的肌肉衰退及功能降低的病症,这种肌肉流失现象是现今高龄族群的一种健康伤害。根据2010年欧盟肌少症工作小组提出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了肌肉质量减少(low muscle mass),加上肌力(muscle strength)减弱或行动能力变差(low physical performance)两者之一。

它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为找不到特定原因,仅因年龄老化造成,但继发性的原因则包括活动力下降如长期卧床及失能;疾病如严重器官衰竭、内分泌疾病或癌症;营养不良即摄取不足、吸收不良或因药物造成的厌食。简而言之,大多数肌少症是由多重疾病或风险因子所造成。

不管是原发性或继发性肌少症都会对癌症患者的功能状态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导致疾病的预后(prognosis)恶化,根据研究有70%癌症患者同时也受到肌少症的影响,因此在关注癌症对患者的影响时,亦不可忽略肌少症的伤害。

影响癌症预后 加重死亡风险
当癌症患者出现食欲不振(reduced appetite)且没有及时介入,之后就可能会患上厌食症(anorexia)。当一名癌症患者食欲不振及体重流失,其存活率也会缩短,而体重减轻最重要的原因往往就是减少进食或不敢多吃。

此外肿瘤组织会产生许多形成发炎导致厌食的化学物质,并影响营养素的代谢,若不重视这情况,癌患的体重会持续下降及出现营养不良,并恶化至癌症恶病质(cancer cachexia)。

恶病质是一种非自主性的体重减轻、肌肉流失、伴随贫血及白蛋白(albumin)降低症候群,它可严重影响癌症的预后,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患者出现恶病质后就会来到无法逆转的肌少症,此时他的肌肉和脂肪已出现分解及流失,在肌肉量与肌力的下降后不仅容易跌倒,一旦跌倒也会出现骨折,增加死亡的风险。

“医生,我还可以吃什么呢?”
食欲不振(或没胃口)、厌食、恶病质被视为形成肌少症三部曲,这是一种渐进式的伤害,唯有及早发现及给予针对性介入治疗,包括在营养摄取及合适运动双管齐下,才能避免肌少症的出现。影响癌症患者食欲及进食因素非常多,包括治疗引起的副作用,不当的饮食禁忌甚至心理因素如焦虑等,都可能导致进食量不足而产生营养不良,并影响了治疗成效。

身为一名临床肿瘤专科医生,癌症治疗是首要关注,但与此同时医生必须关注患者的情绪反应,并且也不可忽略患者对饮食的疑惑。以我的门诊为例,每次当我向患者讲解了治疗方案后,患者接下来必定询问‘医生,我还可以吃什么呢?’这是因为很多人对癌症有一种迷思,那就是患癌后必须‘戒口’,因此迫切希望可从医生口中获得可吃什么的正确资讯,对患者而言,饮食及要摄取哪些营养是他们认为仅剩可以自主及能控制的范围,很多患者给了自己非常多的饮食限制,反而适得其反,切断了自己的营养供应,造成营养不良。

癌种治疗体质 肌少症3大因素
一名癌症患者同时会出现肌少症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第一是疾病本身,根据研究,一些种类的癌症患者出现恶病质几率较高,比如肺癌、胰腺癌及胃癌,此时患者除了体重严重减轻,并且也出现肌肉无力及疲倦等现象。

第二因素是与癌症治疗的手段有关,比如说化疗,当一名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往往会出现胃肠道症状诸如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因着肌少症患者的放化疗耐受性较差,医生必须把治疗手段所衍生出的副作用纳入考量。

最后是患者本身的体质,属于长者的癌症患者出现肌少症的几率会更高。此外,一般上长者都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都会使患者的食欲不振进而影响他们的营养摄取。

那该如何察觉癌症患者有肌少症呢?可通过如验血、C反应性蛋白(CRP)指标等,C反应性蛋白是人体肝脏细胞所产生的特殊蛋白,为一种发炎反应的指标,与肌肉减少有强烈相关性。至于身体质量指数(BMI)检测在针对肌少症的准确性不足,并不鼓励使用。

-
梁秀眉医生(Jennifer Leong Siew Mooi)
临床肿瘤专科顾问

动起来 及早营养介入
当患者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后,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申诉缺乏活力,或者感到疲累要休息等,此时家人最好鼓励他动起来,就算如今COVID-19疫情肆虐不适宜出门,亦可在住家范围内步行或进行一些简单运动,比如拉伸或阻力运动等对防止肌少症都有帮助。

肌少症属于晚期也是不可逆转的伤害,正如之前所提及的,在出现肌少症之前会出现食欲不振及厌食等一系列症状,必须抓紧正确时机及早介入,包括营养摄取及运动等,防止在患癌的同时出现肌少症,这样才能在治癌路上走得更好。

因此饮食治疗师(dietitian)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特别对于一些患者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获取正确的饮食资讯将对他们接下来的治疗有极大帮助。此外饮食治疗师可以进行营养评估,以确认是否有营养缺乏的情形,并给予适当的营养介入计划,以便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营养支援方式常并用
治疗期间的营养供给除了要满足本身的消耗、修补治疗对正常组织的破坏,还有被肿瘤抢走的营养等,因此营养需求量会比平日更高,而癌症患者长时间吃不下时,除了食用口服营养辅助品(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之外,也可能暂时使用肠道营养,如放置鼻胃管给予管灌饮食,或给予静脉营养即从点滴补充营养针剂,这些营养支援方式常常合并使用,以协助改善癌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肌少症与年龄增长有关,但对癌症患者而言,年龄却并非绝对的因素,我曾有一名患肺癌的患者,尽管他年纪不大,但亦在治疗期间发现有肌少症。患者营养摄取即总热量及蛋白量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进食困难、口腔卫生问题、味觉改变、吸收能力下降、肠胃疾病以及与疾病或药物相关的厌食症。

身体太弱 被逼中断治疗
肌少症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滑,而免疫力下滑对治疗不利之外,更甚的是加剧患者受感染的风险,包括病毒及细菌,目前COVID-19疫情肆虐,免疫力下滑意味着感染的风险骤增,以及被感染后必须花上更长时间来痊愈。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会间接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也会延长其住院时间及治疗过程,对患者可谓进一步的伤害。

很多时候患者并非死于癌症本身或治疗过程,而是死于癌症所引起的恶病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患者的肌肉不断减少,甚至因消瘦无法进行接下来的治疗如化疗等,因着患者身体虚弱,医生必须降低用药剂量或终止治疗。

少吃多餐 正餐外或考虑ONS
面对如今市面上各种声称针对癌症或肌少症的营养辅助品,患者该如何选择呢?我的建议是先与主治医生洽谈,必要时亦可咨询饮食治疗师。以癌症患者为例,他们所需的营养与正常人有别,也必须把肿瘤纳入考量中,饮食治疗师可针对患者的情况量身定做个人化的营养摄取计划,包括每一餐必须摄取多少分量的营养如所需的蛋白质等。

至于口服营养辅助品(ONS)可用于癌症患者来预防肌少症。以大肠癌或胃癌的患者而言,当他们在进行手术切除后,不仅食欲差,食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上是建议他们采取少吃多餐,即分量要少但一天可达5至6餐,倘若其中一餐的分量稍微过多,患者可能会有‘腹胀’不舒服的感觉,所以患者可考虑在餐点之外再摄取一至两次口服营养辅助品,即可达到所需摄取的营养。

消瘦非好事 增重亦需关注
目前大部分口服营养辅助品都有经过详细的营养计算,除了可辅助患者所需的营养,也方便携带及使用,对改善癌症患者的体重有一定效果,口服营养辅助品必须具备高能量来维持健康体重、有足够的蛋白质维持肌肉质量及良好免疫系统、并且所含的Omega-3脂肪酸可抵御患者因癌症造成体重下降,最后必须富含完整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确保患者的身体机能良好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癌症患者的体重必须谨慎视之,消瘦固然不是好事,但就算是体重维持抑或有增加,医生也必须给予关注,因为有时患者的体重或是来自腹部的积水,再来若是患者在进行治疗如化疗后一直呕吐,可能需开止呕药等,总而言之,患者必须摄取足够营养才有能力抗癌。”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1.09.20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