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发作BEFAST速辨速治 依从治疗 避免复发更严重

 

医句话:
脑中风并非如一般轻微疾病,可稍作休息等待症状消退。中风发作的瞬间起,每分钟可能有数百万个脑细胞坏死,导致身体功能受损,因此务必及时就医,不可忽视。公众及患者对中风的警觉性不足,仍是当前中风防治的一大挑战。

“脑中风是指供应脑部的氧气突然中断,导致脑部缺氧,进而引起脑细胞及组织坏死。中风主要分为2类,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占逾80%,是最常见的类型。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斑块或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血液无法正常流动,意味着氧气无法正常输送,进而引发局部缺氧;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血液无法通过血管,同样造成缺氧。

BEFAST口诀辨识中风

要辨识中风的早期征候和症状,通常可利用一个口诀:‘BEFAST’,分别代表:
Balance(平衡):患者可能出现身体不平衡。
Eye(眼睛):患者可能出现单侧或双侧视力模糊。
Face(脸部):患者的脸部表情可能不对称,一侧脸部下垂。
Arm(手臂):患者可能出现手脚无力,无法举起,特别是单侧身体乏力。
Speech(言语):患者可能出现口齿不清或语言障碍。
Time(时间):若患者出现前述任一症状,应把握时间,尽快送院治理。

小脑中风 误为耳水不平衡

简单易记口诀有助于民众更容易识别中风症状。但需注意,若中风发生在小脑部位,症状可能略有不同。

小脑中风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性天旋地转的晕眩、剧烈呕吐或失去平衡,而前述的典型中风症状,如面部不对称、手脚乏力或口齿不清等则可能较轻。大众需了解此类中风的不同表现。

这些症状与耳水不平衡相似,许多人因此误认为只是耳水不平衡,而延误治疗。然而,耳水不平衡的症状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且程度不会过于严重。

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为‘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此外,心脏病患(如患有心律不整)、具有家族病史者、体重过高者及吸烟者,也有较高的中风风险。

规劝老生常谈 关键在于意志

因此,应注重健康饮食,减少摄取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尤其是三高患者应特别留意。此外,三高患者需定期检查,以确保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指数保持稳定,并按时服药。

运动亦有助于降低三高和中风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运动3天,每次至少30分钟,即使只是慢步,也有助于改善健康。此外,肥胖者应努力控制体重,而吸烟者则应戒烟。

虽然这些建议都是众所皆知的老生常谈,但真正执行并不容易。然而,这是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个人的意志。

4个半小时内 缺血性中风可溶栓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黄金时间为4个半小时,这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自出现中风症状的那一刻起,时间便开始计时。

当患者抵达医院时,脑神经内科及放射科团队会同步接收到通知。与此同时,团队会启动‘中风处理流程’(stroke protocol)。

首先由脑神经内科医生为患者进行脑部扫描。若结果显示为常见的缺血性中风,且发病时间仍在4个半小时内,并符合所有治疗条件,通常会施行静脉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经患者或家属同意后,医护人员会为患者注射血栓溶解剂。该药物为粉末状,需先用适量无菌注射用水溶解,再经静脉注射入血管。

降低脑损提升预后

血栓溶解剂,顾名思义,作用是溶解阻塞脑部血管的血栓,使血流恢复,减少脑部缺氧。尽管无法保证完全治愈,但至少能降低脑部损伤,提升预后。

中风发作后,每秒都有大量脑细胞坏死,因此必须把握时间。越早抵达医院接受溶栓治疗,效果越佳。若能在中风发作后4个半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恢复正常的可能性极高。反之,拒绝治疗的患者,病情极可能持续恶化。

患者对中风的认识与警觉性至关重要。患者必须了解中风的症状,才能及时采取行动,拨打999或前往最近的医院接受治疗。目前,许多患者对中风警觉性不足,例如误将症状当作普通头疼、颈痛,不以为然,导致延误治疗。

6情况不宜溶栓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不适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这需经过医生的综合评估,以判断患者是否符合用药条件。

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影响溶栓治疗的适用性:
1. 中风发病时间超过4个半小时,使用溶栓治疗的风险较高。
2. 患者在短期内曾接受血栓溶解治疗。
3. 患者在短期内曾进行大型手术。
4. 患者有持续性出血的问题。
5. 患者患有严重贫血。
6. 若患者正在服用‘清血药’,出血风险更高,可能需先逆转抗凝,再延后进行治疗。

出血为最大风险

如同其它药物,血栓溶解剂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其中最主要的风险是出血。此外,对药物过敏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由于大多数患者过去从未使用过血栓溶解剂,因此难以预先判断是否会产生过敏。不过,即使发生过敏反应,绝大多数情况下也较为轻微,例如皮肤瘙痒。

而且,中风患者一般需要住院观察,若用药后发生过敏反应,医护人员也能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因此不会构成太大问题。

 

_
刘悦慧医生(Andrea Lau Yue Hui)
脑神经内科顾问



大血管阻塞须取栓

溶栓治疗适用于小血管阻塞或血管未完全阻塞的情况,即血管因斑块形成导致狭窄,造成局部脑部缺氧。

然而,若脑部扫描显示大血管严重阻塞,则需要采取另一种治疗方法,即机械性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

病情轻微只需服药

相反,若中风病情较轻微,则可能无需进行上述治疗,而仅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antiplatelets)以降低血栓风险。这些治疗决策需经过医生的综合评估作出判断。

最重要的是,一旦出现中风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才能在黄金时间内获得治疗,提高康复的机会。

抗血小板药 预防二次中风

在中风后,预防再次中风极其重要。通常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灵(aspirin)及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一般而言,溶栓治疗后24小时即可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缺血性中风主要由于血管内胆固醇与血小板沉积,导致斑块或血栓形成,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抑制血小板积聚,减少血栓的形成。

房颤者须抗凝治疗

此外,若患者本身有心律不整问题,比如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则可能需要采用抗凝血药物(anticoagulants)来预防血栓。

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血药物皆属‘清血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但更常见的副作用为胃部不适或胃痛。若患者无法适应,应与医生讨论调整治疗方案。这类药物对预防再次中风极为有效,整体而言,益处远大于风险。

药物依从性低增复发风险

坏死的脑细胞和组织无法修复,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再次中风。然而,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也是一大挑战。许多患者在经历轻微中风后,以为自己已康复,便自行停药,结果导致复发,甚至引发更严重的中风。

要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我认为首先需了解患者停药的原因。有些患者可能对药物缺乏认识,住院期间因身体不适,对医生的讲解难以吸收。

出院后,他们感觉恢复正常,便以为无需继续服药,甚至担心长期服用西药会影响健康,因此擅自停药。事实上,只要让患者理解药物的作用与重要性,他们便会愿意依从治疗。

复健关键 却常遭忽视

此外,部分患者因副作用、过敏或不适而自行停药,却不敢告知医生。其实,医生可根据患者状况调整药物,或搭配其它药物以减轻副作用,因此患者无需过度担忧。

中风后,患者除了按时服药,还需调整生活与饮食习惯,并积极进行复健,如物理治疗、职能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复健是中风康复重要的一环,却常被忽视。

然而,最根本的关键仍在于提升民众与患者对中风的认识与警觉性,才能真正降低中风带来的长期影响。”

【实体全人医疗论坛预告
刘悦慧医生将会联同脑神经外科顾问罗晓妮医生、风湿内科顾问李家豪医生及肾脏内科顾问张贻文医生,于4月12日(周六)下午2点,在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B2礼堂主讲“从脑、肾到风湿科;多科协作,全人医疗”。读者也可透过医识力脸书(www.facebook.com/easily.sinchew/)收看论坛直播。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郑雪欣.2025.04.0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