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痛骨折拖垮行动力 及早预防保自理能力

医句话:
过去常认为髋部疼痛多由退化性关节炎引起,但近年医学界发现成因其实相当多样,如盂唇撕裂、大转子滑囊炎等。这些名称虽听来复杂,实际上却相当常见。治疗关键在于厘清病因,尤其当疼痛集中在髋部前侧、外侧或后侧时,更应提高警觉。


“髋关节是连接人体上半身与下肢的重要部位,主要由股骨(即大腿骨)上方圆球形的股骨头与骨盆的髋臼组成,就像一个球嵌在一个窝里,因此这类关节也称为‘球窝关节’(ball-and-socket joint)(图1)。它由3块主要肌肉控制,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其中最主要的支撑来自臀中肌。

_

髋痛未必就是关节炎

在大多人的印象中,髋部疼痛一定与关节炎有关,但其实还有许多其他可能的原因,比如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髋关节盂唇撕裂、大转子滑囊炎、腿后肌肌腱拉伤或撕裂、腰椎或神经问题,甚至是股骨头坏死等。

这些医学名词听起来或许让人一头雾水,让我先谈马来西亚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症骨折。这最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在半夜起床上厕所时滑倒,随后出现剧烈疼痛,站也不行、坐也不行,完全无法动弹,这种情况很大可能就是骨折了。若骨折发生在髋关节部位,通常会在股骨头或转子间(intertrochanteric)的位置(图2)。

正常的骨质密度很高,就像房子里有许多结构支撑,但随着年龄增长,骨质会变得疏松,就像只有外壳,里面却空的房子。

_

60岁以上长者,尤其是女性,因为绝经后女性荷尔蒙下降,容易导致骨质流失,因此罹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最高。长期使用类固醇、缺乏钙质或维生素D等,也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严重转个身也骨折

对骨质正常的人来说,轻微跌倒不会轻易造成骨折,但对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言,就另当别论了,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即使只是转个身,也可能发生骨折。

若非突发性骨折,而是长期有髋部疼痛,一般人就诊时医生都会说是退化性关节炎,但X光检查却一切正常,而且患者年纪才40岁左右,所有条件都不符合髋关节退化,那会是什么问题呢?可能是髋关节盂唇撕裂(labral tear)(图3)。

_

髋部疼痛位置可以是整个关节,也可能集中在前侧、外侧或后侧,而髋关节盂唇撕裂的疼痛通常出现在前侧,并呈‘C字征’(C-sign),即患者在指出疼痛位置时,会手叉腰、手掌环绕髋部,动作看起来就像字母C。

反复深蹲扭转 盂唇易撕裂

那盂唇是什么?前面提过髋关节是由股骨头和髋臼连接。髋臼的边缘,环绕着一个像橡皮圈,也像一圈嘴唇的结构,这就是盂唇。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髋关节内的压力。一旦破裂,关节内的压力无法维持,就会产生疼痛,也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盂唇撕裂一般发生在走路时不小心两脚拉开,或反复进行旋转、深蹲等动作时,比如打高尔夫球或健身,这些动作会对盂唇施加压力。盂唇就像橡皮圈,伸缩性会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因此40岁以上者发生盂唇撕裂的风险更高。

外侧痛 小心大转子滑囊炎

那外侧疼痛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很大可能是大转子滑囊炎(greater trochanteric bursitis),常见症状包括走路或上下楼梯时出现髋部外侧疼痛,睡觉时无法侧躺在患侧。这种情况相当常见,但经常被忽略。

大转子是股骨上方、靠近髋关节一块凸起的骨头(图2)。在大转子外侧,有一个滑囊,位于大转子与髂胫束(Iliotibial Band,ITB)及周围肌肉组织之间,用来减少彼此摩擦。

如鸭子走路 恐大转子疼痛症候群

若活动量突然增加,比如长时间走路、爬山等,滑囊与髂胫束之间的摩擦增多,就可能引发发炎,这种情况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女性的骨盆为了适应生育需求,天生较男性宽,但由于体内缺乏如睾酮等男性荷尔蒙,臀肌肉量较弱,较难支撑骨盆,进而提高滑囊炎的风险。

若病情持续恶化,滑囊炎可能进一步引发肌腱出现微小撕裂,导致骨盆支撑力下降、走路乏力,动作看起来像鸭子一拐一拐。更严重时,肌腱甚至可能完全断裂,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多发生于60岁以上,约占10%。这类出现在大转子附近的疼痛,统称为大转子疼痛症候群(Greater Trochanteric Pain Syndrome,GTPS)。

后侧痛 或腿后肌腱伤裂

若髋部疼痛出现在后侧,也就是屁股的位置,有可能是腿后肌肌腱(hamstring tendon)拉伤或撕裂,这种情况在马拉松跑者中颇为常见。近年来,马来西亚参与马拉松的人也越来越多。40岁以上者,肌腱的伸缩性会随年龄下降,更容易拉伤。

不过,后侧的腰痛或屁股痛,也可能来自腰椎或神经问题。那该怎么分辨疼痛是来自髋关节,还是来自腰椎呢?一般上,髋关节引起的疼痛只会出现在大腿。

小腿麻刺痛难久坐 坐骨神经出问题

但如果是坐骨神经出了问题,疼痛则可能延伸到小腿以下,即小腿后侧或脚底会出现麻痺、刺痛感。这类症状在久坐不动时特别明显,稍微抬起屁股可能会稍作缓解。如开车时,开了30分钟后可能会感到不适,需要下车走动。坐骨神经的问题虽不常见,但容易被漏诊,治疗起来也相当棘手。

总括而言,前述各种髋部疼痛的成因,可能表现在前侧、外侧或后侧;若是退化性关节炎所引起的疼痛,则通常会呈现整个髋关节360度都疼痛不适。

照X光排除骨折或关节炎

在诊断方面,X光可用来判断是否有骨折或关节炎。若排除这2种情况,下一步通常会安排磁力共振造影(MRI),检查其他可能的病因,如刚才提到的滑囊炎、肌腱撕裂、腰椎或神经问题等。有时也会搭配电脑断层(CT)扫描进行更全面的检查。

如前述,髋关节痛的成因多样,治疗方式也截然不同。然而,除了骨折以外,多数情况都能透过非手术方式治疗,例如药物治疗,以及更关键的是复健。

训练臀大中肌

关节与骨骼都无法锻炼,能锻炼的只有肌肉。髋关节周围的肌群包括臀大肌、臀中肌与臀小肌,其中复健的重点主要放在臀大肌与臀中肌,特别是负责支撑髋关节的臀中肌。若臀中肌无力,走路就会摇晃不稳,像一些老年人走路像鸭子一样。

针对臀大肌的训练动作包括臀桥(glute bridge),即平躺后抬高臀部;训练臀中肌则可透过‘蚌壳式’(clamshell)动作,即侧躺、双膝弯曲后抬起上方膝盖,用来强化臀部侧边的肌群(图4-6)。这类复健训练可分为静态(static)与动态(dynamic),后者强度较高,效果也更好,但因需要身体移动,对长者来说较难维持平衡,难度较高。

_

_

_

止痛治标 复健治本

复健极其重要,但对长者来说并不容易执行,不仅需要旁人协助,也需要有恒心。肌肉流失非常快,可能一两周内就开始减少,但要重新训练回来,却往往需要3至6个月。许多患者做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效果不明显,便中途放弃。其实,复健须持续进行至少3至6个月,最好每天做3次,最少也要每周3次,才可能见到减痛的效果。

疼痛发作时,也可使用止痛药。有些人担心止痛药伤肾,其实若采用短期(如2至3天)、高剂量的治疗方式,可达到更佳的止痛效果,同时能避免长期服用,对肾脏的影响并不大。若疼痛仍未改善,也可针对病灶部位注射药物。但切记,止痛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能进行复健。药物的效果是暂时的,只能治‘标’,复健运动才能治‘本’。

骨折处理非终点 治骨松始关键

若发生骨折,可能需要使用钢板等器材将骨头固定。处理完骨折后,还需要进一步治疗导致骨折的根本问题即骨质疏松症。

通常会安排患者接受骨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检查。方式是平躺在床上,由X光从上方照射,并测量穿透骨骼的X光量。骨质越疏松,X光穿透得越多;骨质密度越高,则穿透得越少,借此可评估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再依情况补充钙质、维生素D,或采用药物治疗。

除了骨折外,只有少数髋部疼痛的患者需要手术介入。若关节炎严重,可考虑进行髋关节置换(hip replacement);若关节尚未磨损,只是盂唇撕裂,则可透过盂唇修复术(hip labral repair)处理。这是一种微创手术,会在大腿做2至3个小切口,利用关节镜(一种内窥镜)将撕裂的盂唇缝合。

_
梁永勤医生(Leong Yung Chin)
骨科与运动医学外科顾问

 

盂唇修复术 更适合年轻患者

这类手术适用于40至50岁的患者。若年纪更大,关节可能已有磨损,手术失败的风险也会提高,届时与其修复盂唇,不如直接置换髋关节。然而,对于较年轻的患者,一般不建议进行髋关节置换,因为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寿命一般只有10年,不适合过早置入,而盂唇修复术可保留自然关节,对希望保持活跃的年轻患者而言是更理想的治疗选择。

大转子滑囊炎也可透过关节镜手术处理。同样从大腿进入,在髂胫束上开一个小孔,取出发炎的滑囊,便能消除与肌腱间的摩擦。

手术只能解决一半问题

不过,许多患者以为手术后就能一劳永逸,其实术后仍需靠复健恢复功能。手术只能解决一半的问题,另一半必须靠患者自行锻炼。若肌肉力量不足,仍可能出现酸痛与不适。

前面提及,大转子滑囊炎有时会引发肌腱撕裂,严重时甚至完全断裂,这类情况便需手术缝合。跑者若发生腿后肌肌腱撕裂,也同样需要手术缝合。

补充营养 预防跌倒

髋部疼痛可能会影响活动能力甚至自理能力。若发生骨折,更可能无法坐立,连平躺都会感到疼痛。长期卧床也可能导致肺部感染、褥疮、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及早预防髋部疼痛与骨折,对长者尤其重要。

骨折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缺乏钙质或维生素D。钙质可从饮食中摄取,而最天然的维生素D来源,就是阳光。建议于早上8至10点之间晒太阳,这段时间的紫外线较少。晒太阳时应将袖子卷起,让皮肤直接接触阳光,才能有效吸收维生素D;若怕晒黑,穿长袖、戴帽子,那也是徒劳无功。

除了补充营养,预防跌倒也至关重要。建议长者在家穿着防滑拖鞋,睡前开着厕所灯,避免夜间跌倒。厕所与走道可加装扶手,家中若有小孩,玩具必须收好,以免绊倒。

强骨防松从走路开始

预防骨质疏松需从日常运动做起。建议每天散步30分钟,若体力允许,也可做一些强化肌肉的训练,这样骨骼也会随着强化,同时应维持适当体重。此外,建议定期检查骨质密度,特别是绝经后女性,以及有骨折家族史者。至于马拉松、深蹲等剧烈运动,事前须做好热身与伸展,以降低受伤风险。

最后,切勿忍痛。有任何持续的疼痛,应及早就医,找出病因,才能施予对症治疗。”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郑雪欣.2025.07.0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