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林仁吉/接种COVID—19疫苗 增罹癌或复发风险?

问:我是肺癌第一期患者,5年前切除后每年复查都正常,直到我在两年前注射COVID-19疫苗后,病情复发转移到脑。我身边很多朋友在接种疫苗后,病情复发,请问癌症复发和接种COVID-19疫苗有关系吗?

答:目前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接种COVID-19疫苗会导致肺癌复发或转移至其他器官,因为这些疫苗并不直接与癌症有关。

然而,数据显示接种疫苗可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可能会对肺癌复发和转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增强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但是,同一时间也有研究发现,疫苗接种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的不适当反应,从而可能会增加癌症或复发的风险。这些影响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比较癌症的发病率和接种COVID-19疫苗后的癌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此外,癌症也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由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成。因此,难以简单地将接种COVID-19疫苗与癌症的病发率直接联系起来。

饮食营养

地中海得舒饮食相配合 降压护心减中风风险

医句话:

多年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一直是我国头号健康杀手。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国就有1万8515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天有50人之多。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更是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包括增加心脏负荷造成心脏衰竭、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且增加中风及动脉硬化几率。正确饮食与适量运动已被证实是继药物以外,可有效控制血压的生活方式,更不可忽略它们的重要性。

“我们如何从饮食来预防高血压呢?其实通过健康的饮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疾病的风险。以下是一些与饮食相关的方法,有助于降低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
1)均衡饮食
依照马来西亚健康餐盘(suku suku separuh)的概念来帮助我们摄取足够的营养。如在吃鸡饭的时候搭配蔬菜和水果,在吃面包的时候可以搭配鸡蛋和生菜,在吃面条的时候可以搭配更多的蔬菜等。尽量以全谷类来代替精致淀粉。

饮食营养

黄丽玉/长者如何实践健康饮食?

长者的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然而他们却常常面临一系列饮食难题,如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及牙齿问题等。在长者面对这些情况时,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健康问题,要维持身体健康可谓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随着年龄的增长,长者的食欲可会逐渐减弱,这使得他们对食物的兴趣降低,导致摄食量减少。为了应对这情况,他们可考虑引入更多多样性的食物,包括丰富色彩的菜肴。此外尝试新的烹饪技巧和不同的调味料也有助于激发胃口。

此外,长者可以优先选择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如鱼类、坚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健康脂肪。他们不需大量进食,而可以选择分多次进食的方式,将主要的三餐拆分成多个小餐,从而有效地确保获得所需的营养素。

牙齿问题可能会让长者难以应对坚硬食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以考虑使用食物搅拌机或榨汁机,将坚硬的食物加工成易于咀嚼和消化的形式。此外,他们也可以选择食用柔软糯口的食物,如煮熟的鱼肉和豆类、多谷米粥或米线、糊状食品如酸奶、蔬菜汤和水果泥。

摄取足够水分

长者往往容易忽视水分的摄入,这可会引发脱水问题。为了应对这情况,他们应当确保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分次少量多喝,有助于维持水分平衡。

问医

林仕军/严重染疫 可影响肾功能

问:你好。我的父亲63岁,患糖尿病已经10年。他最近第二次感染COVID-19,痊愈后去诊所做体检,医生说肾功能有衰竭的症状(GFR 85),要我们开始注意,并转介我爸爸去看饮食治疗部门。

Q1:请问感染COVID-19会导致肾衰竭?有没有研究报告显示两者有关连?
Q2:我们有给他吃虎乳灵芝保健品,请问吃虎乳灵芝会不会影响肾脏?
Q3:父亲除了吃医院给的糖尿病药就没有吃其他的药和产品了,这样可以减轻他的肾衰竭吗?

谢谢医生。

问医

杨申兴/无表情失兴趣 躁郁 思考缓慢 思觉失调症 “阴性症状”最难治

问:医生你好,我邻居是一对小贩夫妇,他们育有3名孩子。其中15岁的儿子由于患上了严重精神疾病,加上前几年在学校常遭遇霸凌,从今年开始已辍学待在家里。

根据这对夫妇的描述,儿子在医生的诊断下,确定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已服用精神病药物近3年,也会不定时到医院打针。只是近一年来其儿子的病况不见好转之余,反而愈加严重,常在家里某处无意识的自言自语、傻笑,行为举止怪异,对家人的问话也毫无反应。目前儿子在饮食方面已经完全失控,15岁的少年体重竟已达百多公斤。

由于夫妻两人需要外出工作,如果任由儿子一直留在家里,病情只会继续恶化下去。在工作、生活、照顾及担忧儿子病情的重重压力之下,夫妻俩的精神状态已处在崩溃边缘。

看着对方无助的语气和眼眶里不断打转的眼泪,我心中十分不忍也很替对方难过,所以想请问医生是否有一些相关的医疗咨询和辅导管道,抑或是社会福利机构,可供这对夫妇联络,以妥善安排儿子接下来的就医和生活环境。
感谢!

照护线上

血糖超标伤心又伤肾 糖尿病治疗不只控糖 还要保器官

50多岁李先生有糖尿病,但是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就没有好好服药,平时的血糖控制不甚理想。台湾基层糖尿病协会理事长李洮俊医生指出,长期血糖超标会对心脏、肾脏造成伤害,所以患者在一次感冒之后,病情急速恶化,出现双脚水肿,走路也会喘。

经过治疗,状况稳定下来后,患者才终于体会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李洮俊医生说,由于有蛋白尿,且心脏功能、肾脏功能较差,所以有搭配口服SGLT2抑制剂帮助控糖,希望在控糖的同时,也能够发挥保护心、肾功能的效果。

想要把血糖控制好,除了按时服药之外,还要做好饮食管理、规律运动,维持良好生活习惯,并持续监测血糖。台湾基层糖尿病协会常务理事徐慧君卫教师说,因为糖尿病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所以要留意各种并发症、定期接受检查,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0糖友3肾病变

“长期处在血糖偏高的状态,就像把心脏、肾脏、眼睛、血管、神经泡在糖水里面。”李洮俊医生说,“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是经过几年后,便会出现并发症。”

糖尿病的共病很多,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病等。李洮俊医生说,糖尿病患中每10个有6个高血压,如果血糖没有控制好,将使心脏衰竭、心肌梗塞、脑中风等风险上升,影响存活期。

问医

涂药球囊免植更多支架

问:血管成形术中所使用的支架耐用性有多高?

答:以现今的技术,支架的质量已大大地提升,目前所使用的支架属涂药支架(drug eluting stent),持久有效的药性可避免让支架变窄;相比第一代出品的支架,其材质也比较轻薄。再加上,病人管控好所有的风险因素,耐用性是相当高的。理论上,血管成形术与心脏绕道手术的持久效果相同,但后者更略胜一筹。如果一名35岁,没有照顾健康的年轻病患,那60岁时阻塞问题可能还是会发生。必须一提的是,有些病患须要使用特殊的支架,这组病患有可能需要通过涂药球囊(drug balloon),将药物输送至动脉,这是一种治疗较小动脉的手法。在复杂的动脉成形术中需要用上多个支架,为了避免更多支架的植入,因而采用涂药球囊手段,惟这得胥视病患是否合适。

 

饮食营养

舌尖上的教育食育 感恩食物学会生活

医句话:

进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打从儿童开始,宝宝就会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表情、肢体语言及发出声音来表达想吃或不想吃的意愿,可是很多父母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认识而导致过度喂养,这也造成了儿童肥胖率不断上升。其实除了要辨识宝宝不想吃的意愿之外,亦须在宝宝成长至学习阶段掌握食育概念,尊重食物及感恩,最重要是从食育中学会如何生活。

“当宝宝长大至6个月后,通常需要开始添加副食品。然而,在这个阶段,他们还不会开口说话,只能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叽叽咕咕的声音来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意愿,例如饥饿、疲劳和饱腹感。

鎮对新手爸妈来说,他们最担心的是宝宝是否吃得好、是否吃饱,以及如何给宝宝提供均衡的营养。有时,他们可能会拼命地让孩子多吃几口,最终导致过度喂养的情况。想要避免过度喂养,只要读懂宝宝的肢体语言即可。其实嘛,应该只有妈妈或喂养者才觉得孩子永远吃不饱。

过度喂养影响生心理

皮肤专题

斑丘疹 水泡 荨麻疹 COVID-19诱发皮肤病

医句话:

COVID-19确诊者在染病康复后面对不同的后遗症,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丧失嗅觉和味觉、腹泻及呼吸困难。COVID-19亦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影响多个器官。其中,约有7%的确诊者会出现一种或多种皮肤症状,包括最常见的麻疹样皮疹、貌似水痘的水泡、荨麻疹及较少见的COVID脚趾。若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2019年,全球遭到COVID-19的大肆侵害。在这场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中,世界各国政府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而展开了一系列的举措,即世人耳熟能详的行动管制令(Movement Order Control,MCO)与隔离措施(quarantines)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病毒延烧至今已4年,有些确诊者在染病康复后面对不同的后遗症,最常见的COVID-19症状包括头痛、丧失嗅觉和味觉、腹泻及呼吸困难。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