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宝宝抗拒吃药 塞栓剂可行吗?

问:我的宝宝今年1岁多,但他很抗拒吃药,如果我把栓剂(suppositories)药物塞入宝宝身体,就能解决问题吗?想知道这种药有没有风险呢?会不会造成什么副作用?

答:宝宝生病,总会让爸妈操心,尤其是宝宝抗拒吃药的时候,更是让父母担忧不已。 若宝宝抗拒吃药,你可有什么办法呢?

首先,可使用不同的剂型药物,就像你提问里的栓剂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但不是每种口服药物都有适合宝宝使用的栓剂。常见的例子如退烧药的栓剂。一般上只要跟着适当的药量和使用方法,栓剂是可安全使用的。

使用栓剂时候,让宝宝侧躺,大腿向腹部倾斜,爸妈可稍微弄湿栓剂,当栓剂上的物质开始融化,就会比较润滑,方便塞入肛门。塞入的时候只要距离肛门1至2公分即可, 不必太深。放入栓剂后,让宝宝再躺约15分钟。因为栓剂的进入,有时宝宝会稍微不适哭闹,爸妈不必担心。

再来,有时宝宝抗拒药物是不喜欢药物的味道。爸妈可以向药剂师询问不同牌子不同口味的药物,有时换换牌子就解决问题了。

专题

打了疫苗为何还会染疫?须打满剂量 接种至少12天才有效

医句话:

接种疫苗却出现感染是近期常被谈及的课题之一,而随着早前一名已接种两剂疫苗的美国印度裔医生在印度去世,更叫人对疫苗的有效性感到困扰,因此厘清对疫苗的误区,包括它发挥功效的时间落差、如何形成真正意义的群体免疫等,将促使更多人了解到疫苗在这场人与病毒的交战中所扮演的角色。

“从COVID-19肆虐全球以来,人类与病毒的交战就从未停止过,无奈的是面对这个不知名的对手,人类是节节败退,截至目前全球感染人数已逾1亿5000万人,死亡人数更突破324万人,而早在这场战役的开始后,人类的希望就全系在疫苗的身上,庆幸的是疫苗研发最终以超车方式顺利完成测试阶段,并紧急投入使用中,可是尾随其后的问题就是接种疫苗就不会再感染病毒吗?答案是非也。

近期有两名已接种疫苗,却先后出事的人物,第一人是美国印度裔传染病专家卡皮拉医生(Rajendra Kapila),另一人则是来自台湾的一名30余岁的男性机师,根据美国当地新闻报导,卡皮拉医生之前已经完成接种两剂疫苗,之后回到印度照顾岳父时不幸去世,一度有传是死于COVID-19,但死因仍在调查中,至于台湾机师则是在接种第一剂疫苗后出现确诊症状。

问药

或升高血糖血压 伪麻黄硷 三高患者小心用

问:伪麻黄碱可用在什么疾病呢?能否告诉我伪麻黄碱的注意事项与使用禁忌?

答: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 通过缩小血管减少充血或肿胀, 从而舒缓因为感冒、鼻窦炎、气管过敏导致的鼻塞问题。此药不宜用在6岁以下的儿童或者孕妇,除非经医生指示。要知道的是,伪麻黄碱无法更快治疗感冒或者鼻窦炎,而是舒缓因为疾病带来的不适情况。

由于咖啡因也有缩小血管的效果,因此在服用伪麻黄碱期间,忌摄取大量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或者食品。

如果服用伪麻黄碱出现过敏反应,例如荨痲疹、呼吸困难、脸部肿胀、心跳加速、皮肤发热或刺痛、严重晕眩或焦虑等,都应该马上求医。

服用期间,患者也可能感到焦虑不安或兴奋或失眠,这些状况通常服用较长时间才会显现,但伪麻黄碱的使用时间一般较短。

要知道的是,伪麻黄碱可能会提高血糖及血压指数,因此有三高或者心脏病的患者,配药前请让药剂师知晓身体状况,以便药剂师可以依据情况搭配最适合的药物。此外,因为伪麻黄碱可能导致心跳加速,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不适合服用,除非获得医生或药剂师的指示。

疾病疗法

医疗崩溃 人间炼狱 不想失控如印度 别再犹豫快打疫苗

医句话:

2013年至2019年,马来西亚各州属拒绝疫苗的情况,依序是霹雳、吉打、雪兰莪、登嘉楼、彭亨和吉兰丹,而反对疫苗者包括了教育程度为中学以上的巫裔、家庭主妇和母亲,但有趣的是,这些群体是否也抗拒接种COVID-19疫苗呢?

“在讨论这个课题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去克服对COVID-19的恐惧,以让疫苗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1日),在全世界每天有100万人确诊COVID-19,而马来西亚的数据为百万分之94.20,而目前只是接受至少一剂COVID-19的疫苗的人数比例是2.71%。

一直以来,疫苗接种发挥了它应有的角色,在我国也不例外,即国人接种了疫苗后,相关病例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9年全球健康面临的威胁中,疫苗犹疑是排在第八位。

问药

6维4矿加蛋白 长者多吃增强免疫力

问:在这个疫情期间,该给家里的银发族吃什么以增强免疫力呢?

答: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可保护人体免受病毒或是细菌感染,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银发族的免疫力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容易被病毒或是细菌感染,造成发烧、肠胃失调或腹泻等症状。若是针对流感等疾病,除了接种疫苗之外,适当的调整饮食也许可以帮助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资料,以日常饮食来说,有助于维持身体免疫系统的营养素应包括6种维生素(维生素A、B6、B12、叶酸、C及D),还有4种矿物质(锌、铁、铜及硒)。

而银发族日常食用各色蔬果,当中除了富含膳食纤维外,也含有相当多上述介绍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牛奶及海鲜也可以提供维生素D,锌则可以从瘦肉及豆类当中获得补充。根据许多研究,各种菰类也含有帮助调节人体免疫反应的成分,也是良好的食材选择。

除此之外,摄取充足的蛋白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可以维持身体的肌肉,也可以帮助合成人体免疫反应所需要的免疫细胞,因此在饮食中需要摄取一些好的蛋白质来源,像是肉类、鸡蛋或是豆类制品。

问医

陈伟阳/52岁偏头痛频发作 或与更年期有关

问:我今年52岁,已婚女性,过去四五年来饱受偏头痛的困扰,从开始发作初期,我就开始服用扑热息痛(paracetamol),可是一段时间后扑热息痛已对我无效。经朋友介绍后,我开始服用一种止痛药(ergotamine tartrate),之后情况有所改善,我也重拾欢笑,至今服用这种止痛药也有3年了。

每次在月经前后,我的偏头痛就会发作,一个月一次,在服用一颗止痛药后会改善,也感到有些安心,可是最近不晓得是不是因更年期的缘故,以致常犯偏头痛,而且次数很频密,有时2至3天就要吃一次止痛药。

我的工作性质属于轻松及没有太大压力,生活作息也很正常,没有不良嗜好,平时爱阅读或静坐,心情也很平稳及没烦恼,但为何会出现频密的偏头痛呢?

问医

嗅觉突然变差 COVID-19採检阴性 宜挂脑内科查清楚

问:我是一名接近60岁的女性,去年11月我发现自己的嗅觉突然没了,但味觉没变,于是我很慌张前往做筛检,报告出炉为阴性,即我没感染到COVID-19。

两个月过去了,我的嗅觉还是很差,我怀疑是否为脑生瘤呢?那我该咨询哪一科医生呢?

医生解答:

嗅觉属于人类感官神经之一,由于嗅觉神经高度分化,所以一旦受伤,若不及早治疗,则较难恢复,甚至永远失去功能。

引起嗅觉失灵的原因众多,包括:
●滤过性病毒或是细菌感染使得神经失效
●鼻窦息肉或鼻甲肥厚引起鼻塞,使得鼻腔气流不通,无法刺激嗅觉神经感受器,引起香臭味的感觉。
●头部因撞击外伤使得嗅觉神经路径损伤
●脑部肿瘤使得脑部控制嗅觉区域受损而失去嗅觉

按照你的情况,我会建议你咨询神经内科(neurologist)医生为佳。

问医

66岁肾功能18%属偏低 护理得好或无须洗肾

●读者1:我代母亲询问。她现年66岁,没有显著的三高问题,只是偶尔高血压一些,目前体重介于50至60公斤,身高是155公分,已经退休,如今在家打理家务和照顾孙子。

据母亲指出,之前医生有提及她的肾脏功能比正常人差,但没有特别提及是否有慢性肾病;她也曾咨询中医,也有吃一些中药,但医生劝阻就没多吃了。

数年前她曾进行脊椎及膝盖手术,此外也曾进行一种从背后插入抽取肾脏细胞组织的检验,可是结果也不了了之。

问医

接种疫苗前 停3天抗凝血剂 会否加剧再中风风险?

问:我今年72岁,是一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2012年11月,当时我在吉隆坡的国家心脏中心(IJN)进行了心脏绕道手术及瓣膜更换和修补手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我有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而我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是2.5至3.5,血压及胆固醇指数是正常的。

目前每周7天必须服食华法林(warfarin)抗凝血剂,分别是周日、周一、周二、周四及周五服食2.5毫克(mg),至于周三和周六则是3.0毫克。

其他服食的药物如下:
●阿斯匹林(aspirin )
●胺基乙酸(glycine)
●毕索洛尔(bisoprolol)
●辛伐他丁(simvastatin)
●维生素B群(vitamin B complex)
●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
●非那雄胺(finasteride)

问药

维生素C可防治COVID-19?

问:网上很多消息说维生素C可以治疗和预防COVID-19, 是真的吗?

答:COVID-19疫情发生已超过1年,我国确诊病例节节上升,疫情之严重的确让人担忧。自然而然人们总想做些东西来保护自己。疫情爆发至今,维生素C的需求大增,再加上一些商家断章取义地利用临床实验来宣传维生素C,误导了一些民众大量摄取维生素C。

首先,我必须强调适量摄取维生素C对普通的伤风感冒有一定的帮助。一般的成人只需要70mg的维生素C,在面对伤风感冒时候可提高至200mg,这就已足够。一般市场上的维生素C产品都以500mg和1000mg为主,成人一天一粒,有过之无不及。

网上也疯传印有卫生部徽章的报告,据说医院都使用维生素C来治疗COVID-19。该报告不误,医院也确实使用维生素C来治疗COVID-19。不同之处,在医院里使用的是高分量的维生素(>3g),直接注射进静脉,而且只用在患有严重肺部疾病的COVID-19患者。这些患者都是在医护人员紧密监测下,方可使用此法。研究人员相信,维生素C可帮助一些在加护病房的严重病患,舒缓病患本身面对的压力如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