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护理与呵护‧早产儿也能健康成长

早产儿,由于先天不足,接下来的成长过程注定就得面对一连串的健康问题?其实不然,只要家长配合医生的护理意见,提供早产儿及时且有效的医护协助及更多的呵护,弥补其先天不足之问题,他们也能像一般足月儿一样,健康、快乐长大。

近年来,不论在马来西亚或世界大多数地区,早产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梳邦再也医疗中心(SJMC)儿科与新生儿顾问医生Anita Kaur Ahluwalia医生指出,早产儿可能面对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无论如何,只要及时获得正确护理,便能将伤害减至最轻。

她透露,导致孕妇面临较高早产风险的因素包括了高龄产子(35岁以上)、曾有过早产经历、多胎妊娠(双胞胎、三胞胎)、孕期的妈妈不够强健、压力,以及孕妇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婴儿受感染或妈妈受感染)等。

最常见的感染是B型链球菌(GBS)感染。GBS是寄居于阴道和直肠的细菌,一般正常健康人群感染GBS并不致病。它是导致早产的主因,如果母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胎儿也很容易受感染,导致早产。

何谓早产儿呢?Anita医生表示,妊娠期通常持续40周,只要满37周或以上的就属于足月儿,而早产儿指的是在怀孕未满37周就出世的宝宝。

“早产可分为4个类别,少过27周又6天的属于极端早产(Extreme Premature);28周至31周又6天的为非常早产(Severe Premature);32周至33周又6天,属于中期早产(Moderate Premature);34周至36周又6天属于晚期早产(Late Premature)。至于小于22周出生的早产儿都难以存活。”

早产儿是否都将面对连串健康问题呢?Anita医生为大家大派定心丸,因为并不是所有早产儿都有健康问题。“一般上是前面两个类别的早产儿比较多问题,后面两个类别的比较少问题。而大部分的早产儿属于晚期早产。”

2
Dr. Anita Kaur Ahluwalia
梳邦再也医疗中心(SJMC)儿科与新生儿顾问医生

早产可以欲知吗?

Anita医生指出,目前医学并没有任何方法或检测可以辨别或“预知”哪个孕妇会早产,但是,如果曾有早产经历者,机率肯定提高。而要预防早产,最重要是需定期进行产前检测,了解自己的风险;产检不仅能了解孕妇身体状况,也能及时观察胎儿的成长发育。

“怀多胞胎的孕妇早产的机率肯定高,因此,务必定期进行产检,做好心理准备。”此外,孕妇也必须管理好压力,维持健康饮食习惯、良好的孕期保健,肯定不能抽烟和喝酒。

Anita医生透露,虽然无法“预知”哪个孕妇会早产,但在孕妇出现早产症状时,医生会在孕妇生产前为其注射加强宝宝肺部功能的药物,因为强健的肺部对早产儿非常重要。

“在生产前,医生会为早产孕妇注射两支相关药物。如果孕妇在生产前出现任何感染问题,也一定需注射抗生素。”

早产儿需要哪些及时护理呢?

Anita医生表示,早产儿必须留院观察护理一段时间,健康没问题了,才可出院。出世的首1个小时,是早产儿的“黄金护理时段”。只要在这个时段及时进行正确护理,就可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早产儿出生后,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弱,必须获得特殊护理。护理人员将监控好他们的呼吸系统、心跳、为他们保暖、提供喂养支援等,并继续观察早产儿身体的各个器官与部位,如眼睛、心脏、肺部、肠胃等,以针对问题提供护理。”

“早产儿需要的医疗辅助和治疗包括置放在保温箱中,维持体温,直到1.6公斤;呼吸窘迫者,通过管子、氧气罩协助呼吸。不能喝奶者,只能吊水,过后再逐步增加喂母乳的份量,因为,早产儿肠胃不像足月宝宝般强健。” 直到确保宝宝健康无忧,呼吸正常、喂养、心脏、眼睛等皆没问题,也没有感染与并发症,且体重达至少1.8公斤和34周后方可出院。

因此,她促请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必须谨慎选择备有新生儿护理部门的医院分娩,这样,护理人员就能及时针对早产儿不同的问题进行监控,及时给予协助及护理,减少并发症。 Anita医生促请家有早产儿的父母除了配合医护人员给予孩子治疗之余,最重要的是以母乳喂养早产儿。

牛
母乳比配方牛奶容易消化吸收,若母乳不足,可跟相熟的人取母乳进行喂养。

母乳提供最佳营养

与足月儿一样,母乳是早产儿的最佳营养。她强调,早产儿首4至6个月,鼓励母亲哺乳。“母乳肯定比配方牛奶好,尤其是早产儿,配方牛奶极可能会引发一些健康问题,喝母乳就能大大降低风险,母乳也容易消化吸收。”她也鼓励母乳不足的母亲,跟相熟的人取母乳进行喂养。

此外,她也促请早产儿母亲采取“袋鼠妈妈护理法”,即长时间把婴儿抱在母亲胸口,保持肌肤接触,模拟子宫内的环境,创造一种安心、舒服的氛围,刺激其成长。

“喂养早产儿是极具挑战的,因为早产儿除了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如足月儿外,他们可能无法有效的吸吮和吞咽,甚至无力吃奶、呛奶、呕吐等,因此,必须耐心且正确的喂养早产儿。”

她也提醒父母们,和足月的宝宝不一样,早产儿的年龄有特殊计算方法。如果宝宝出世时只有25周,在15周后才能成为“足月宝宝”。如果宝宝出世时是34周,一个月后,他属于38周宝宝,并不是1个月大的宝宝。在养育过程,父母必须以矫正年龄来评估宝宝的成长过程。” 早产儿到底会有哪些健康隐忧呢?

1
Anita医生:只要提供早产儿及时且有效的医护协助,就能将并发症减至最轻,早产儿也能像足月儿一样,健康、快乐长大。

Anita医生指出,早产儿由于器官功能发展不成熟,而需面对许多健康问题及并发症,这些问题可分为短期并发症和长期后遗症。出生时胎龄越小,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就越大。

早产儿在子宫内没有发育完善,因此通常体型偏小、体温较低。相较足月婴儿,他们一般缺乏吮吸和吞咽能力,因此,在喂养上较具挑战,需要喂养帮助。

“短期并发症主要影响的器官包括了眼睛、肺部、心脏等。就如眼睛,由于早产儿的眼睛尚未对外在世界做好准备,短期并发症包括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则可能出现呼吸窘迫、困难并发症。”

此外,早产儿最常出现的心脏问题是动脉导管未闭(PDA)与低血压,导致心衰以及其它并发症。另外,大脑出血、难以控制体温、免疫系统不完善导致感染等,也是早产儿有可能面对的风险。受感染,更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率提升的主因。 至于长期的后遗症则包括了智力发展迟缓与学习障碍。

“无论如何,在出世阶段,我们并没有办法可以测试早产儿智力是否正常或是否有学习障碍,这必须随着孩子的成长继续追踪观察。”因此,定期检查,持续观察非常重要,如此,即可在发现问题时,立即给予治疗。

牛
早产儿母亲采取“袋鼠妈妈护理法”,可为婴儿创造一种安心、舒服的氛围,刺激其成长。

早产儿发育迟缓问题不普遍

至于出院后的护理,最重要就是保护早产儿免于受感染。

早产儿出院后,日常照顾一定需注意卫生干净,千万不要把细菌传染给早产儿。首4至6个月也尽量留在家里,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以防止感染细菌或病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继续哺乳。

“前面6个月仅能哺乳、维他命和铁质,不能进食任何食物或饮料。一般足月宝宝可在4个月开始吃固体食物,但早产儿必须在6个月后才能吃固体食物,以减少肠胃负担及敏感问题。”

“家长必须定期带小孩回院注射预防针,完整接种各种疫苗,让医护人员跟进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在这过程中,医护人员将观察小孩的各方面的发展,以及是否受到感染等。”

“如果有发现发展迟缓问题,医护人员将及时给予帮助,通过运动治疗、游戏治疗、物理治疗、职能治疗等给予早产儿协助,以加强他们的肌肉、脑部发展等。”

“每次父母带孩子来复诊,医生将通过大肌肉运动技能(Gross Motor Skill)、精细动作运动技能(Fine Motor Skill)、语言能力、社交技能、观察其听觉、视觉等,看小孩每个阶段的成长是否达标。”

无论如何,Anita医生促请父母们放心,因为早产儿发育迟缓的问题并不普遍。“所有生理上、发育上的问题在跟进观察两年后 ,一般都非常稳定,不会再有任何问题,两年后要观察的仅剩是否有学习障碍。”

Anita医生表示,虽然大马并没有相关的数据显示早产儿的存活率有多高,不过,随着医学进步,相较往常,目前只要超过1公斤的早产儿,其生存率都非常高。”

Anita医生也敦促早产儿的父母别过于担心。虽然早产儿的问题多,但是只要进行正确的护理与照顾,从孩子一出生就注意观察、了解其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动作、智力发展等,在问题出现时及时求医,适时补救,早产儿也能健康、快乐成长。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